涨价之痛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29期


   “现在吃不起肉了,猪肉都吃不起了,真成穷人了。”今年五十二岁的刘云(化名)原是北京一家化工厂的职工,工厂倒闭后,她成为了一名社区电梯服务员。虽然每月的工资扣去儿子上学的费用后总是所剩不多,但一家人的温饱总不成问题。“但是从4月份开始,感觉有压力了,什么都涨价了,尤其是猪肉和米,我们大人吃什么都行,但孩子需要营养啊。”
  与刘云家收入相近的家庭在北京还有不少,对于他们来说,这次的物价波动是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水平的。尽管他们熟谙北京的各大食品批发市场,可以在市场快要关门的时候,去用自行车按“地摊撮堆价”拉回需要的食品。但眼看着肉类、蛋类价格的持续走高,他们原有的平静安稳的生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令人满意了。
  而在距离刘云家50公里外的北京顺义屠宰场内,人们的心情也没有好到哪去。按照厂长桂顺财的话说就是:“钱都让养殖户赚了。”据他介绍,从今年3月起,场里收猪就开始困难,屠宰量开始下降,刚刚能够做到保本,和去年同期根本没法比。在桂顺财的印象中,只有1997年的大幅价格波动可以与此次相比,而此次的涨价幅度则远远高于上次。场里在4、5月份几乎遇到了前所未有“困难时期”。
  对于刘云这样的家庭而言,猪肉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涨到了他们所难以企及的高价,但在桂顺财来看,这里面是有市场的规律可循的:“报纸上说南方发生大规模疫情,这才造成的猪荒,而这里一点都不了解情况,如果早点知道消息,损失应该不会有这么大,这就是市场的供需问题了。”
  2007年5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有所下降。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在第1季度下降2.0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降5.2个百分点至历史最低-21.1%。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比例高达40%左右,与高收入家庭相差近20个百分点。
  另据新华社消息称,国家发改委5月20日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46种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监测,价格上涨的有22种,主要是猪肉、鸡蛋、花生油等食品价格,住宅价格、液化石油气价格,以及钢材、尿素等生产资料价格。一时之间,堪称CPI(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重要权重的生活必需品涨声一片。甚至有些专家指出,目前的物价飞涨很可能是通货膨胀的前兆。
  "有关部门绝对不会容忍粮油价格再度大涨,因为这势必造成本就濒临紧界线的CPI再度上蹿。"北京世华国际的农产品分析师告诉记者,"近期国家先后出台对猪肉价格调控的相关办法,预示着政府不会继续坐视农产品价格上涨不管,五月份的CPI同比上涨3.4%,虽然仍属正常涨幅,但政府针对价格的调控办法必然会随后出台。"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王北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导致猪肉大幅度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多农产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作为饲料重要原料的玉米价格上涨,导致了养猪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从而使养猪户的养猪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产量也不断下降。但同时,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却是稳定甚至是逐渐增加的。在这种情况下,猪肉涨价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月底北京的餐饮业开始大幅上调价格,常在外应酬的白领们也不得不盘算度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