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员工离职原因及防范分析

2007-12-29 00:00:00胡艳辉
中国市场 2007年31期


  摘要:核心员工离职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内部凝聚力不强、无法为其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个人发展空间狭小。防范核心员工离职是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需要针对上述原因实施具体措施,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核心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人才储备库,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进行知识管理等。
  关键词:核心员工;离职;防范
  
  在现代企业经营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说的是就个人对企业贡献而言,常常是20%的人做出了80%的企业效益。显然,这“20%”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包括专家级的技术研发人员、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核心员工掌握企业技术机密,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熟悉本企业运作模式,是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他们的去留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员工频繁跳槽,对职业忠诚代替对企业忠诚的今天,如何留住核心员工是每个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核心员工离职大都与企业激励不当有关,因此本文以著名的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为依据进行核心员工离职原因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和他的同事在匹兹堡地区对9个企业中的203名会计师和工程师采用“关键事件法”进行调查访问,提出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发现,对激励而言,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因素,一类是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保健因素”,如企业政策与管理、人际关系、薪酬待遇、工作安全保障等,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但并不能使员工感到真正满意;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满足和改善另一类因素,即“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如工作富有挑战性、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在职业上得到成长和发展等。核心员工离职大多归因于企业在这两类因素上不能满足其需要,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管理制度僵化、死板。企业在管理上墨守陈规,管理手段落后,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核心员工在其中感到受束缚、被压抑,能力不能自由施展,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离开企业也就成为必然之事。
  2.企业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核心员工的技能和专长是其“待价而沽”的筹码,一旦核心员工对企业的薪酬心生不满,认为其缺乏公平性、有效性,便可能另谋出路。
  3.企业内部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之间关系淡漠。有的企业往往忽视对员工的情感维系,不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员工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不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核心员工缺乏对企业的情感依附,离开自然也了无牵挂。
  4.企业不能为核心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如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员工若想提高就业安全度,就需要不断“充电”,这对于一向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核心员工更是如此。但是企业却没有适时地为其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成为核心员工离开的又一个理由。
  5.企业没有为核心员工创造提升的机会,个人发展空间狭小。企业晋升路线单一,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致使部分核心员工在企业晋升无望,只好寻找新的发展环境。
  
  二、防范核心员工离职的具体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较高的成就感,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而是希望在工作中拥有更大的决策权、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企业应给予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不是用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的手脚。企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工作会议等方式了解现存的管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对核心员工的工作进行再设计,用任务合并、构造自然工作团队、建立客户关系、纵向增加工作职责、畅通反馈渠道等手段实现工作丰富化。
  
  2.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
  企业对于核心员工的薪酬管理要有别于普通员工,针对其类型、特点量身定做薪酬方案。总体上说,企业应将核心员工的薪酬与其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在薪酬水平上可实行薪酬领袖政策,利用持股计划等绩效奖励手段,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福利项目[1]。
  
  3.关心核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核心员工多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紧张、压力大,工作与家庭生活往往无法平衡,易出现矛盾,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核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因此,企业可建立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为核心员工提供心理、法律咨询服务,进行健康检查,制订增进健康方案等等,这样既能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绩效;又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情感依附,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
  
  4.制定完善的学习培训计划
  企业要加大对核心员工的培训投资,建立起针对核心员工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有条件的企业可建设自己的培训基地。通过培训,企业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还可以培养核心员工的忠诚度,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集体活动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对员工开展拓展训练,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5.拓宽核心员工的晋升途径
  核心员工特别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核心员工,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管理人员,而另一部分人却只希望在专业上得到提升,并不愿意或不适合搞管理工作。企业可以建立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当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们就会考虑到底是按照原有的轨迹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另辟蹊径,承担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责,这无疑给专业技术类员工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微软公司为了留住核心技术人员,在技术部门建立了正规的技术升迁途径,承认他们并给予他们相当于同级管理者的报酬。
  
  6.建立人才储备库
  在人才竞争的时代,不要试图永远留住人才,而是要采取措施,在核心员工未被“挖猎”或主动离职之前,做好关键岗位的接班人计划,建立涵盖广泛的人才储备库,尽量减少人才流动的损失,化被动为主动。例如法国液气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对其“战略职位”进行综合考察,并会排列出六人作为接班人。而DRH公司的做法则是刚刚任命了一个人,就要考虑接替他的人选。IBM所有的高级经理都有一门必修课— “接班人计划”,接班人计划是IBM非常重要的管理文化,其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接谁的班,而是在贯彻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有潜质的后备人才。
  
  7.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企业核心员工因职务关系接触或者有可能接触企业商业秘密,一旦该项目人员被竞争单位挖走,全部商业秘密就会被竞争对手知道,对企业可能造成致命打击。企业可与相关核心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合同,竞业限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通过相应的法律、政策使用人单位的核心员工不得利用其职务关系所获得的商业秘密,为自己或他人经营本公司业务提供便利,谋取利益。
  为了防止核心员工培训后跳槽,造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企业可要求其在接受培训前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规定员工接受某类培训后在本公司的最短服务年限和违约协议,如果未满服务期要求流动,应补偿企业的培训损失,这对保护企业的培训投入起到一定作用[3]。
  
  8、进行知识管理
  企业在失去核心员工的同时,往往也会失去关键技术和客户,这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长期后果。所以企业要留住核心员工的智慧资源,管理好员工的知识。例如,企业要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并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把研发人员脑子里想的记录下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技术和技巧的传授制度;让客户是企业的客户,而不是某个员工的客户,应避免核心业务人员与企业客户的单线联系,而是建立企业与客户的多通道联系等等。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郑玉善. 团队跳槽原因、防范及事后处理[J].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