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学生公寓新的管理模式,发挥制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功能,构建和谐高校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体系,是各高校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发挥 育人功能 构建 高校学生公寓 物业管理体系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高等学校的稳定,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
一、制度育人
人一生好习惯的养成,一靠思想引导和组织活动;二靠严格管理,制度建设不可少。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是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服务行业的一般特性和物业管理的基本功能。但大学生公寓也具有别的物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大学公寓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肩负着第二老师的职责,在给同学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通过严格的管理,耐心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会做人。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学生公寓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要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思路。良好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不但能够为学生舒适、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大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执行规章也更加自觉了。使学生在公寓的管理制度中既体会到了爱护和帮助,也使他们更加认识到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环境育人
公寓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耳濡目染。因此,教育环境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高校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对于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环境育人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含人的思想水平、工作标准、治学态度、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氛围、学校风气和优越的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校容校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环境育人是一项全方位、全员额、全过程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党委、各级统一领导下,科学计划、周密组织、统一协调、合理安排,建立健全环境育人工作的规章制度,强化“环境育人”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使学生在“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要努力营造设好以下几个环境:
第一、生活环境的建设。生活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氛围。物质生活条件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训练、工作与生活情绪,还将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甚至个性变化和世界观的形成。要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应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完成学习、训练、工作需要为基本目标,并非条件越优越、越舒适越好,要根据学校育人的特殊要求,保持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严肃性、艰苦性,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风。
第二、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于培养人才至关重要。大学生公寓文化设施建设应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求知创新能力。公寓内可以建立报刊阅览场所、教育电视网、学生微机房、社团活动中心、讲座报告室、创新思维园地等设施,使学生在高雅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文化娱乐、休息健身、辅导咨询、科技创新、阅读欣赏等活动。公寓应支持和帮助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学习和研究组织,定期举办讲座、课外科技竞赛、人文艺术沙龙、科技信息发布会等活动,以浓厚的学术空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公寓建成大学生信息的集散地、思想的激活场。积极改善公寓文化条件,丰富文化活动。寓正确思想、高尚情趣于活动之中,用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学生思想文化阵地,以达到防腐拒变、保证其政治上合格和思想上纯洁。
第三、健康、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主要指学生与领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服务人员之间交往所处的思想、行为环境。公寓这个大集体生活可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互激励、相互攀比和相互改造作用,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性格习惯、爱好追求、气质风度和纪律性、组织观念与种种世界观都在于无声处互相交融。其影响作用随交往程度成正比变化。因此,优化学生的集体环境,一方面要通过积极工作消除学生个体的不良因素,如庸俗关系观念、老乡观念、利己主义等,控制住“污染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个体的从众行为特点,通过集体生活的规范导向确立其心理环境的良性趋势,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要善于营造健康、团结、和谐的交际气氛,并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交际手段,发展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服务育人
为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管理的要求,要努力创建“安全、稳定、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作为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必须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在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要探索和建立以服务学生,利于育人为宗旨,以职业化、专业化服务为标准,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为手段,实行专兼职人员共同管理和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繁荣公寓文化,增强公寓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学生自律,提高安全保障。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爱,增进师生感情;通过服务实现师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文化育人
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倡导和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加强公寓有效管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生公寓文化是指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伴随大学生思想、认知、性格、追求的不断碰撞、磨合直至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公寓文化不是各种事物的简单相加或组合,而是全部内容的复杂糅合、作用,最终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折射出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各种良好状态。因此,优良的公寓文化的组成元素可以概括为:优美清新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朝气蓬勃的面貌,丰满健康的人格,平和冷静的心态,自省自律的修为,积极高雅的情趣,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求知若渴的氛围。
公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优化公寓文化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公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群体价值观念的体现,体现学校基本的理想宗旨和行为规范。公寓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在学生住宿生活中的延续和深入。在建设公寓文化的过程中,应保留校园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并创造出学生公寓文化的独有内容;应吸取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形成既源自于标志性文化又具备个异性特点,既可以单行又可以并进的和谐的文化氛围。
第二、公寓文化活动要实现系统化、主题化。就是要将许多存在联系的小型而零散的活动有机组织起来,充分整合,使之形成完整的系统,并赋予鲜明的主题,从而实现活动的品牌化、活动开展的条理化和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
第三、公寓文化活动要体现时代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秉承风气之先,紧跟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公寓文化活动开展需要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行为的楷模,使高校充分发挥“行为世范”的作用。
第四、公寓文化活动要向T型化方向发展。大学培养的人才应是“T”字型的,就是说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既了解自然科学又通晓社会科学知识,做到既“专”又“通”。 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公寓内可以组织专业学术沙龙,在公寓社区内设置“文化墙”或开辟“文化走廊”,组织小发明、小创造的创意小组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促进他们的知识融合,充分增添学生公寓的文化氛围。这样的公寓文化活动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体现大学生公寓的知识内涵和文化跨度。
第五、文化活动的持续化。公寓文化不仅要有强冲击力的品牌活动为载体,也要有和风细雨的小型活动来体现,充分实现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张有弛和延续发展。持续化、主题化和系列化的公寓文化活动,有文化内涵又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形式,不但能够积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活跃公寓文化氛围,营造出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课余爱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个性发展和品质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改进,学生能在公寓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丰富文化知识、增强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集体奋斗目标和社会要求相统一,从而起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新华.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趋势研究[J].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