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的基石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52期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信用缺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比较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诚信为基石,要积极构建诚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夯实;市场经济;诚信;建设;基石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有序关系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平等、互利和彼此的信任,否则,商品掩盖下的这种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就会中断,而人与人的这种平等互利和彼此信任,就是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它们是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人类千百年传承焉的优良道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一日无“信”。尽管时代变换,岁月蹉跎,中华民族崇尚诚信,始终不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质上就是一种信用经济的建设。离开了诚信,会出现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状况呢?单从某些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不顾消费者利益,制作虚假广告的事例就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注重诚信是不行的。例如:“哈佛代高乐”的广告之虚假可谓登峰造极,但且慢吃惊,这不过是泛滥已久的虚假广告中的一个最新典型而已。看看今天的一些电视节目、报刊杂志,虚假广告之多、虚假程度之严重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在香港花两千美元注册一个“壳公司”,经营、生产都在内地的小企业就敢自称“国际连锁”机构;用电脑制图技术合成一个欧式楼房图像,租用破旧建筑物的培训班就变成了“国际学院”;在国外旅游时拉几个洋人合个影,到了国内的报刊上就成了企业老板有国际背景的凭证……
  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道德,不仅挫伤公众对广告的感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也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诚信为基石,积极构建诚信的长效机制。我们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作为一项工程、甚至作为千秋大业去建设。
  首先,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诚信建设作为“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来抓。要从根本上树立人们对诚信的道德观念的正确认识,要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铭记“以诚为本,以信取威”的道理。在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同时,无论是哪个阶层、哪种性质的企事业、哪种关系的经济贸易或商品贸易,都要从教育入手,无论是哪种层次的学习,都必须重学习,重分析,重公众利益和自身的长远利益。不能只图眼前而贻害于人,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否则。人将不人,企业更是短命的。
  其次,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信用立法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为社会信用水平的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加强立法和司法,要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法律制度,对于那些触犯法律,造成社会危害者,决不能仅仅施以道德说教,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人们都能自觉的以法律为准绳,学习诚信、运用诚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不难看到官商勾结、损公肥私、祸国殃民。虽然,我们不断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但如果不是从立法3s8xUK8In76Hphmr6REiBA==的角度去治理,可谓治标不治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就会对诚信建设形成重重障碍,以至于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说的是为人的行为标准,对个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管理人的政府部门就更应该身正德高于先。不断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进程。因为,民主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也是防止腐败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加强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加强对权利的监督,才能真正树立起政府的形象。
  第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继续树立以公平竞争作为经营理念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谋取共同发展。我们知道,企业的生存,不是取决于致竞争对手于死地而后快的生存方式,那样的独家经营或垄断是短暂的,更是残酷的,它不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这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弘扬诚信为本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树立诚信理念。正如海尔人的“真诚到永远”一样,给社会树立了诚信服务的典范。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跨越时代,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体制的同时,诚信建设必须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建设。只有在诚信建设的这块基石上产生的经济建设,才有可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公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建华.经济正义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