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007-12-29 00:00:00高俊学翟红敏
中国市场 2007年52期


  摘要:在人才层次普遍高移的就业市场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现状,建立相应的就业保障体系,综合高职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力量来考虑,这样才能促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真正走出困境,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其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比较困难。在社会上存在“用人高消费”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本就不如本科生、研究生,而如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还不如中职生。2006年河北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0%多,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0%。在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中,高职生占了将近一半的比重,如果就业率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性大问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一方面说明高职教育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朝阳事业”,另一方面说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加大投入力度。虽然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各地要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但在一些省市,政府并没有切实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职责。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是高职院校的普遍状况。研究不同专业的就业率,我们发现,工科类就业率普遍要高于文科类就业率,如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等专业人才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把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针对毕业生的具体情况,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报告,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主动积极地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去。并开展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择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举办模拟招聘活动,锻炼和提高毕业生应聘的实践能力;定期对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及时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咨询,这样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学生信息,我对每一届毕业生都通过建立多种途径与他们进行及时沟通。这样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要重视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和作关系,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并通过报刊、杂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形式积极收集整理需求信息,每天及时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向毕业生发布。为了方便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学生信息,我系网页更新率特别高,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毕业生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近两年来,通过网络传递、发布就业信息已经成为我和用人单位、毕业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推荐学生就业时,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了准确把握这方面的信息,我建立毕业生求职电子档案,将毕业生资料如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求职意愿、教师评价等汇总成表并输入电脑,同时我还详细了解每一家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对招聘单位的需求就可以先通过电脑进行 “人职匹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快速、高效的完成,并且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这样就使很多企业成为我们的”回头客”。为下一年学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还要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回访”工作,了解毕业生工作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意见,宣传学校,增进感情。从而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四、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有一部分毕业生有思想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到北京、深圳、上海等这些大城市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毕业生指导教师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从国家发展需要,人才竞争,和自身情况等多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鼓励他们支援我国西部建设,到迫切需要他们的边疆地区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既可以解决我们国家西部人才匮乏的现状,也可以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相对来说,西部地区有着更大的择业空间。同时也能够缓解我们的就业压力。
  五、支持毕业生继续深造。虽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结构性匮乏特别明显,严重缺乏高技术性人才;并且复合型人才也短缺。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正好是技术性人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造,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所以我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高职专升本、自学考试本科、成人专升本、二学历等信息,解决他们学历低的问题。
  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双证书制度。高职教育就是上岗前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与掌握。目前学院有些专业教学与实践脱节,基础理论与专业教育、教学科研与实验之间界限分明,各类人员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发挥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及教育资源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教育环境不失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学科专业针对性。应由教学部门组织教学研讨工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才是社会需求的人才等问题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对如何在教学中侧重实用技能教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特点等问题作好教学研究工作,尽早实现“教、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我系与劳动部、信息产业部以及行业和企业的技能鉴定机构结合起来,使学生一专多能,在毕业时,学生除了拿到一张大专毕业证书外,还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使得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但有些学生惰性很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就要多给他们讲解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甚至有些时候要向他们适当加压,督促他们考取鉴定证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我系每一届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活都配备很强的师资力量进行指导,且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这为我们的高就业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经过院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就业率比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就业渠道不够畅通;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同学好高骛远,挑肥捡瘦,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个别同学签约不慎重,还有悔约现象;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总之,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在就业大环境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