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的压缩性工业化特征,分析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现有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根源性的探索,提出利用制度创新来防范和解决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的对策措施。
关 键 词:循环经济 资源环境 循环经济体制
一我国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特征
1.压缩性工业化和环境滋涅茨曲线②
联合国开发署环境专家 D·O·Conner 指出,早期发达国家经历了几个世纪完成的工业化,在东亚国家却只花了数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显著缩短,这种缩短的工业化被有关专家称为“压缩型工业化”。压缩型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进程超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转变、资源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这种“赶超型”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显示出来。西方环境经学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推算出EKC曲线转折点的人均GDP范围约在5千至1 万美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曲线的 A 点至 E 点,即 EKC 上升阶段。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既有与贫困落后相关联的农业环境破坏问题,也有与高水准工业化相关联的现代工业环境污染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背景、时代、条件、文明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下面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根源性探析。
首先,贫困和发展不足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我国是历史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长期的刀耕火种、毁林开荒活动不仅造成土地贫瘠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生态破坏事件,还使人们更加贫困。
其次,发达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和生态侵略使我国环境状况更为恶劣。我国工业起步于 20 世纪 60 年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时间维度上与发达国家“转嫁”环境不友好技术相契合。曾经一段时期,发达国家将我国的市场当作世界工厂的原料地和垃圾场,使我国在发展自己的工业时负重前进,换而言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先行的发达国家占据或破坏了。这是压缩型工业化社会与早期工业化国家相区别的典型环境特点。
第三,国内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我国在开始进行工业化时偏重发展重工业,生产方式传统粗放、能耗高,单位GDP 的能耗平均为发达国家的4倍,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由于发展中国家还肩负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任务,如果继续沿用大量消耗、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必然给资源和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国家环境安全将面临异常严峻的局面,这样的资源环境形势也无法支撑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③
第四,经济发展任务与资金短缺双重矛盾。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要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尽快完成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的现状是:经济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容量日益缩小,资源利用存在技术问题、国外垃圾产业的侵入。尽管政府十分重视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有的地区环保投入甚至占GDP 的 3%—4%,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
第五,我国环境的后发劣势。当今国际环境已经不利于我国发展先进工业,这种劣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对我国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资金、技术、产业、政策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发达国家对我国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强加的不平等国际经济秩序。
二 建立循环经济制度,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1.循环经济体制及其必要性论证
循环经济体制含义:循环经济体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产权所有制与决策方式、经济运行调控方式、动力刺激方式、监督惩罚方式、相关意识形态等要素的调节和发展,提供给人们一种对付以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为特征的经济的手段和工具,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维持生态资本存量的稳定性。其本质特征:循环经济体制即生产与生态一体化的经济体制。
2.我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际国内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的体制研究,发现循环经济体制发展主要受到来自制度主体和客体中各种变量和因素的制约,下面就从主客体两大方面具体分析我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制度主体的约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政府的越位现象严重。政府不仅在政策制定、法规建立等基础工作方面表现完全,还将本属于市场的工作进行了行政规划和干预,没能留给市场主体充分得空间进行自我选择和发展,使循环经济体制建立缺乏来自公众的推动和需求。企业主体既得利益局限性。参与市场竞争的各微观单位追求的是短期和本位利益,对长期和社会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预算耗费大量的资源为这种短视行为造成的危害进行微效的修复和补偿,进一步损害了社会财富。公众总体文化素质较低。循环经济体制的认可和实施最终依靠个人的实践,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制度转轨或制度创新的进程和质量,而我国人口素质又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