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设立石油期货交易的外部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东北地区的大连市设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可行性。大连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先期积累的丰富的期货市场操作经验以及市政府给予的对外开放政策上的优惠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上海市和大连市在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各种软硬条件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在大连市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是可行而必要的。
关键词:石油期货,期货市场,石油安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已经极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在目前石油价格频繁波动且高企的国际形势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是大势所趋。石油期货对石油安全的保障作用体现在套期保值、发现价格、保障供应和降低石油价格风险等方面。而石油期货交易所的位置和地点对于石油期货市场的成功运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商品期货交易来说,期货合约成功交易的关键之一是正确解决交割问题。因为实物交割是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正确地解决交割问题,那么期货合约成功上市交易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东北地区的大连市正是符合相关要求、有着良好区位优势的交割地点,在大连市设立石油期货交易不但合理利用了当地现有的外部资源,而且有相应的开放政策烘托出有利的软环境。
一、石油期货建立的外部条件
目前,决定世界石油定价的有两大集团,一个是通过金融市场形成定价机制的美欧集团(纽约和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一个是通过调节石油供给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欧佩克石油组织。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运行较为成功的主要有两个原油期货合约,分别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合约和英国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合约。总结国际原油期货发展的经验以及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的实践,结合经济学和期货市场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出,要想成功的开设原油期货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1、有一个发达而且开放的原油现货市场;
2、价格上没有管制,进出口数量上没有限制,并且没有比较严重的垄断;
3、靠近原油的主要产区和消费区,标的原油采用本国产量稳定且安全的原油;
4、国家经济实力较强,且健康稳定的发展;
5、制度完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有效。
我国目前对于石油期货的交易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应尽快放开原油贸易和原油加工的准入制度,积极培育现货市场,减少对石油定价的行政干预。这些政策制度上的完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无论石油期货交易在哪里设立,都需要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因而,在目前中国境内设立石油期货交易地点的选择不应受到制度缺陷的制约。
二、石油期货交割方式与地点的选择
按照目前国际商品期货交易的国际惯例,交割方式应选用实物交割兼有期货转现货(EFP)或期货转掉期(EFS)的交割方式。交割地点(仓库)是交易所为会员和客户提供履行现货合约,进行实物交收和保管的场所。它是期货合约的必备条件,也是交割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交割仓库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期货合约能否活跃,关系到该期货品种能否平稳、有序运行。我国期货市场一些品种在交割仓库设置时,由于缺乏成熟的指导原则,且常常受一些公司或企业的影响,难以形成较科学、稳定的交割区域,由此也影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随着石油安全被各国所重视,东亚主要的原油消费国都加大了从前苏联各国进口原油的数量。俄罗斯通往远东地区的输油管道虽然经历一波三折,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就是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市场始终没有放弃。此外,哈撒克斯坦通往我国的2000吨/年输油管道已经竣工。这些都说明前苏联地区与东亚各国的原油贸易正快速发展。所以,当石油贸易量不断扩大时,在我国北方选择一个较好的交割地点是十分必要的。从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来看,作为北方设施最齐全的原油码头的大连和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的连云港是最好的选择。
三、大连设立石油期货交易的有利条件
1.大连石油交易所的建立
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原油及制品的转运中心,在东北乃至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06年12月25日大连石油交易所正式成立。2005年,大连原油加工量实现1968万吨,中转量完成2185万吨,消费量达到287万吨。另外,大连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石油及成品油集散地,拥有三大港口油品中转设施群,2005年经大连港口岸中转进口的原油和下海的成品油总量已经达到4500多万吨。
大连石油交易所申请成功有其必然因素。首先,大连是国内能够停靠2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的四大港口之一,2005年大连市的石油加工能力就已达到3000万吨,加工量达1968万吨。同时大连是国内最大的石油仓储基地之一,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原油和成品油仓储设施规模超过1200万吨。
2.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成功运行
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2月28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四家期货交易所之一,是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近年来,大商所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成为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和英国期货与期权协会(FOA)成员,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等十多家境外期货交易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合作意向书,在信息共享、市场开发等方面积极与国际期货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多年来,大连期货市场规范稳健运行,有力地保障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玉米、大豆市场的权威价格,在保护农民利益、引导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为市场主体提供避险工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市场体制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商所大豆期货市场已经进入规范发展的新时期。大商所大豆期货合约作为期货市场的支柱品种,自1993年开始交易,在近八年的时间里,交易基本保持稳定,市场运行状况良好,交易日趋活跃,交易规模连年持续增长,随着市场容量的持续扩大,大豆期货市场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和积极的变化,市场内在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大豆期货交易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表现出极好的成长性,会员及客户数量大幅增加,期货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性提高。无疑,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成功运行为大商所进一步向能源、金融等领域拓展,为石油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大连处于扩大对外开放阶段
大连市政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2005年初就曾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其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环境,推动大连开放型经济向更多区域、更广领域、更大规模、更高水平迈进。在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对港口码头建设和物流企业的诸多优惠政策,包括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减免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直接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服务的企业,可以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外商投资生产性企业的税收优惠等等。政策意见中涉及招商引资、物流、购并国企等林林总总20条优惠政策,为大连市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上海设立石油期货交易的劣势
上海市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发展期货交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上海期货交易所还是上海石油交易所,其成立都先于大连市的相关机构。上海市本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在期货交易方面的制度建设都较大连市更为成熟。可以说,如果在上海市首先设立石油期货市场也是十分正常而恰当的。
但上海市近年来的城市规模和配套设施都已呈现出饱和甚至过度拥塞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各种流动人员和上海本地市民给当地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都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上海市本身的地理条件已不能承担更多的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地面沉降、地下水短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继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上海市的城市规划中,可以说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没有充分认识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和环境消纳污染的能力。过多、过度的开发已经使这块土地不堪负荷,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将无法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有,根据考察和测算,上海市的商务经营成本远高于大连。商务经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开办期或营业期内所发生的用以支付生产要素的费用和用以维持经营而发生的其他费用。具体所涉及的商务经营成本指劳动力成本、财产购置成本(买房或租房成本、汽车购置成本)、通讯及用水成本(电费、电信费、交通费和自来水费)和管理成本(主要指税费)等, 商务经营成本的多少无疑是外商投资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调查问卷中,中外企业家对影响企业选址决策的各种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企业在选址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是: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市场规模、政策的优惠程度、商务经营成本、优质劳动力和人才获得的容易度、市场经济秩序、政府办事效率、基础设施状况、生态环境。
大连市在优质的投资环境、法制建设、市民的文明程度、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各方面都要略胜上海一筹。
小结
我国设立石油期货交易是大势所趋和指日可待的。大连市是东北地区的物质集散地和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宽松的政策指引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影响下,大连市积极培育石油现货市场,总结以往农产品期货的成功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连商品交易所将成为一个集农产品、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性的商品交易市场。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郝翔,张意翔.对我国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的初步探讨[J].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