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件文物重归喀布尔

2007-12-29 00:00:00张一鸿
世界文化 2007年5期


  2007年3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散失多年的近1300件文物回归喀布尔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并于不久后展出部分稀世珍宝。这次文物回归行动,得到了瑞士和德国的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这批藏品此次重归故里,是向阿富汗人民归还部分记忆,这个国家需要重塑民族凝聚力。在历史上,阿富汗是古代中国和古罗马之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过去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该博物馆是1919年在巴海巴拉宫殿收藏馆的基础上建立的,1924年正式开放。曾约有10万件珍贵藏品。主要收藏阿富汗的史前遗物和受希腊文明影响的贵霜王国时代的佛像、印度教神像、伊斯兰时代文物、各历史时期的钱币和民俗文物等。藏品90%是出土文物,其中与佛教有关的文物占40%。博物馆陈列有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和阿富汗史前文明的石器、陶器、金银器、希腊罗马文化东渐时期的饰有角斗士搏斗图案的古罗马玻璃花瓶、佛教传入后精美的佛教故事牙雕刻画和犍陀罗艺术品、伊斯兰教色彩的雕像、图画、器皿等。博物馆大门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铭文:没有文化的国家就没有历史。
  但1992年内战爆发后,喀布尔陷入战火之中,各派别都想控制这座城市,国家博物馆也多次易手。尤其在塔利班政权统治期间,国家博物馆遭到肆意劫掠和破坏。喀布尔国家博物馆馆长奥马拉说:“1992年内战开始后,博物馆许多藏品被毁、被烧、被盗。据1995年统计,70%的展品被盗。”奥马拉馆长说,一些被窃文物已经流失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剩下的30%展品中,许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也被炸成断壁残垣。为了尽可能挽救战乱给阿富汗文物造成的严重损失,在塔利班政权倒台前,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援助下,2001 年7 月,在瑞士西北部小城布本多夫建成了一座阿富汗博物馆, Paul Bucherer-Dietschi 先生担任馆长。它的专门任务是“收集艺术品市场上的阿富汗文物,特别是从博物馆掠夺出来或在非法挖掘中发现的物品,保护它们,并最终送归阿富汗。”经过6年的谈判与说服,布本多夫阿富汗博物馆收集了约1300件阿富汗人类学及考古学文物。这些文物于2007年3月15日由德国空军的一架运输机运回喀布尔,交给重新修缮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瑞士布本多夫阿富汗博物馆也从此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