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根据您一年来的走访和调研,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任玉岭: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
根据一年来对东中西部多个省市区的走访和调研,我认为很有必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工作中,走出三个误区,突出五个要点。
走出三个误区:对农村经济实力估计过高;只重“锦上添花”;农民工没有同等待遇
人民论坛: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难以在面上铺开,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玉岭:新农村建设启动一年来,之所以难以在面上铺开,或出现很多形象工程及造就不少表面现象,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三农”底子薄,广大农村经济实力过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在绝大多数农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很难在面上全部启动。
由于长期的工农剪刀差和二元经济的影响,我国城乡差别高达3.22:1,况且这还只是一个平均值,由于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拉大,平均值下面掩盖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华西村几千人口拥有的GDP总量就达300多亿元,比中部有些上千万人的地级市拥有的GDP总量还要大,不仅仅抬高了全国农民人均的收入值,更糟糕的是导致了很多人对农民经济实力的高估,忘记了广大农村债台高筑,有误于政策的制定。
为此,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政策,不能过分强调农村的自我发展,一定要从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欠缺这一实际出发,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下决心多给农民一些资金上的扶植与支持,这样才有可能开创出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人民论坛:有些地方普遍存在只重“锦上添花”,而较少“雪中送炭”的现象,其中有什么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任玉岭: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注意到欠发达地区农村建设,实行了“百企联百村”等的帮扶政策,推进了面上的工作。然而绝大多数地方,依旧热衷于“锦上添花”,搞形象工程,作表面文章,好的村庄好上加好,差的村庄继续被边缘化。
中部一个村全部被改造成了徽式建筑,73户人的小村子,三级政府投下1000多万元。而更多的农村,却连硬化的路面都没有,下了雨进不去出不来,却很少有人问和有人管。
说到路的建设,国家关于农村道路建设需村民匹配资金的“钓鱼政策”,实际上也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典型。欠发达的地方,本来就是很少有国家关注的地方,拿不起配套经费,只能“望路兴叹”。类似这样的只顾“锦上添花”,而较少“雪中送炭”的做法,已经严重制约了很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抑制了多数欠发达农村的经济发展。
人民论坛:农民工的身份、地位和收入等问题,涉及国家的户籍、医疗政策等社会系统工程,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这些问题与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密切关系?为什么说,农民工不能享有城镇居民待遇是个误区?
任玉岭:农民工的身份、地位和收入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迄今我国已有1.4亿的农民工,数量之大,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10。有些农民工,已进城25年多,从未结婚到结婚,孩子都20来岁了,依然在城里“打游击”。我虽然走过很多国家,像中国农民工这样的状态和生活,在别的国家是少见的。
由于大量的农民工没能作为城镇居民来对待,既影响了农民工祖籍地的新农村规划,也影响了农民工住在地的新农村建设。很多农民工因为在城市没有家,所以把省吃俭用节约下的钱,大多数投在家乡建房上,房子建好后又多空在那里无人住。
为了真正解决好新农村建设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尽早走出农民工不能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误区。户籍、工资、住房、教育与医疗政策等都应该向农民工开放。只有做到多数农民工能够在所在城镇安居乐业,城市化才能名符其实,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才能更好推进。
突出五个要点:中部突破、道路建设、资金来源、重视规划、政令畅通
人民论坛:您提出把中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任玉岭: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中部地区人多、地少,中部6省农业人口占到全国37%,这些地方道路差、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差;资本少、信息少、致富门路少。我们不能只重视退出粮食生产大搞工业和经济作物的地区,而让承担生产粮食任务的地区越来越穷。
把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中部6省摆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的第一位,既成本低、见效快,又能承东启西带动全局。应从中部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紧迫性出发,集中起建设新农村的财力和物力,以打歼灭战的办法,对中部6省进行主攻和突破。
人民论坛:“要想富先修路”提了很多年,对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来说,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在哪?
任玉岭:安微、河南、湖北的农村干部反映,要农民匹配资金来修“村村通”道路的可能性很小。基于这种情况,建议国家应像为城市居民修路那样,至少在“村村通”道路建设上,能由国家财政包起来。否则,这些地方的农村道路建设将会长期拖下去,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发展。
人民论坛: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主要是缺乏资金来源。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任玉岭:为了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要“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社会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的决定。但遗憾的是,最近出台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合作法》所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内容中,却把金融合作排斥在了合作内容之外。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很有必要放活农村金融,多给“三农”贷款。既然国有银行在城市贷款中出现呆坏账,为什么不能拿出一定份额的资金,投放到新农村建设上?
人民论坛:按照我国现代化的要求和城市化的目标,给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
任玉岭:考虑到中国农民的习惯,一旦有了钱,首先要建房,为了减少农民在未来拆迁中造成损失,有必要用发展的眼光,早一点做好农村规划。但是,作规划不等于要马上并村,更不能强迫农民立即拆掉旧房到规划地点建新房。东部、中部有些地方拆旧村建新村和强行农民拆旧房建新房或到新村里面买新房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农民的意愿,而且严重增加了农民负担。旧房作价很低,新房价格较高,有些农民本来已成为富裕户,这么一搞,却变成了欠债户。
人民论坛: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运作中,为什么会出现政令不畅通的情况?
任玉岭:出现“中梗阻”的根本原因多是为利益所驱使,有些部门或地方,往往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或是保护既得利益,常常置中央政策于不顾。也有少数干部,多是出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了用群众利益换取个人利益,不惜违规、违法阻碍中央政令的行使和国家规定的落实。据审计署的审计,掌管国家权利的某部门曾经把国家定下的支持西部的一项专款,竟然从中挖出近1/4用给了东部。试想如果没有利益驱动,谁敢如此胆大妄为!这充分说明由上到下开展“雪中送炭”为什么困难重重了。这不仅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央政策运行中出现“中梗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