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社会的变迁

2007-12-29 00:00:00乔印伟黄小坚
人民论坛 2007年4期


  编者按
  春节即将来临,世界各地的华人又在积极准备欢度新春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深切关注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如何?政治和社会地位怎样?华人社会的历史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排华的寒流是否会随着冬日的逝去而消散?
  
  中国人移居海外由来已久。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飘洋过海东渡扶桑,是为早期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秦汉以降,国人流寓海外络绎不绝。鸦片战争后,数以百万计的国人被掠卖“猪仔”,如潮水般涌出国门、遍布五大洲,呈现出“有海水处皆有华人足迹”之景象。民国期间,海外华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二战爆发前,其人口总数几近800万人,蔚为大观。时至今日,海外华人已经多达4000余万人。
  
  屡遭排斥、欺凌甚至杀戮
  
  19世纪以前,以西班牙、荷兰为代表的早期殖民主义带着火和剑来到东方,进行赤裸裸的暴力掠夺。这一时期,
  暴力劫掠是国际丛林的法则,屠杀是老殖民主义者的统治手段,排华也以血腥杀戮为主要特征。
  随着资本主义由原始积累时期进入自由贸易和竞争的阶段,华工于是被大量诱掠出国。在美、加、澳等地,华人成为野蛮、懒散、肮脏、经济动物的代名词,被描述为劣等民族,成为排斥的对象。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无前例的《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及其子女入境。同期,加、澳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排华法案,如对华人进行歧视性的入境检查等,限制华人入境,逼迫华人离境,排华运动进入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排华事件主要发生在美、加、澳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排华上升为政府行为,制度性的限制和歧视成为排华的重要特征。这一排华过程延续了近一个世纪才逐渐结束。
  二战后,随着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华人主要聚集地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排华风潮,削弱华侨华人的经济力量,同化华侨华人。
  新近型的排华,则有最近西班牙、所罗门群岛发生的骚乱。其特点是,这些地方不是传统的华人居住区,历史上没有排华的先例,近年来因为新移民的涌入,与当地居民发生经济上的竞争所导致。
  如今处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移民频繁,经济竞争激烈,这种排华有着随时爆发的不确定性,排华主体主要是民间,当地政府一般持反对态度,危害性较小。其他类型的排华,典型的如印尼1998年的排华骚乱,乃因其国内政治发生危机,统治阶级有意转移危机而蓄意发动。当然,有些排华情况复杂,可能兼有几种类型的特点。
  排华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19世纪前荷、西等国对华人的杀戮,与当时殖民主义侵略的暴力原则有关;而华侨方面,当时被明清政府视为化外之民,缺乏强有力的保护自己的手段,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9世纪中期以后美、加等地的排华,起因首先是华人与白人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但当时的中国积弱积贫,白人把经济上的冲突引入到文化上的诋毁和种族上的歧视,最终导致国家层面上的制度排华。
  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盛行,引起了所在国新兴政权的猜忌,加之这些新兴国家民族主义高涨,他们采取了不少过激措施限制华人发展,导致战后大范围的排华。
  在华侨华人自身方面,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早期的华侨,多为单身出洋,文化程度低,卫生状况差,大多有着嗜赌、嫖妓、私会党械斗、吸食鸦片等陋习,深为当地人民和政府所诟病。
  战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利用官商勾结、裙带关系发财致富,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此外,一些华侨华人日常生活挥霍无度,极尽炫耀财富之能事,铺张显摆,也招致了当地人民的嫉妒。而在当今的新移民中,不择手段地赚钱、非法移民、黑社会犯罪、制假贩假、洗钱等问题,也严重地影响了华人社会的形象。
  
  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摆脱了“左”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周边国家关系改善,也为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关系恶化引起的排华划上了句号。近年来,国际组织对于移民价值的肯定、社会舆论对于人权问题的关注等,更有利于华人社会的发展。此外,中国政府护侨方面的有力举措,对于消解抑制排华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华人社会能否健康发展也取决于华人社会自身的认同取向。华人社会虽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但整体上看,公民意识不强,从政热情不高,政治层面缺乏华人声音,权益无法获得有效的保障和维护。
  不过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这种局面近年来已经逐渐得到改善,不少地区的华人积极关注当地社会发展,履行公民义务,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年4月秘鲁总统大选,两名华裔候选人参加了竞选;10月,40多名华人在英国上议院启动参政计划;12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华裔苏镇西当选为“全球最佳市长”;11月27日,加拿大联邦保守党政府的华裔部长庄文浩宣布辞职,主要是反对总理哈珀关于魁北克是加拿大联邦里的一个“民族”的动议。华人参政者已经开始逾越了华人族群的狭隘利益诉求,从而成为所在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参政者。
  随着华人公民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华人社会群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海外华人将进一步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华人社会境况也将随之更加光明灿烂。(作者单位: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