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潜规则”大行其道,有人归咎于社会深刻转型、道德价值观遭遇冲击、法治机制尚不健全。可从根源上说,“潜规则”的形成实施,不都是源于“权”与“利”吗
办事“托关系走门子”、在单位“处处惟上是举”、演戏也靠“幕后身体交易”……不知从何时开始,“潜规则”渐渐成了社会流行词。面对此类绝无“书面定义”却如“既定规律”的灰色现象,有人不知所措,有人痛恨不已,更有人“如鱼得水”。
对于“潜规则”大行其道,有人归咎于社会深刻转型、道德价值观遭遇冲击、法治机制尚不健全。可从根源上说,“潜规则”的形成实施,不都是源于“权”与“利”吗?而资源与分配、强势与平庸、私欲与本性,难道仅存在于当今时代、局限于人类社会、涉及个体利害关系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自然界的动物来说,这是极其现实的生存本能——唯有在群体中取得统治地位,才可获得食物、交配、领地等一系列优先权;严密的“等级制度”下,“下属”必须向“上级”卑躬屈膝;假若向“权威”挑战,胜则王,败则亡。原始赤裸的“权”与“利”是没有任何“道德”可言的,这种“既定规则”恰恰反映出大自然最严酷的一面。
“人是万物之灵”。尽管人性、道德、情感,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但资源匮乏、生存压力、等级地位,却是永恒的困惑。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还是西方现代的“资本主义”,再或是“纯粹的”市场经济,种种规则的制定无不是从“权”与“利”的角度出发,资源价值总是向强势倾斜。“权”与“利”导致了人世间众多“罪”与“恶”。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权”与“利”的渴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此,恩格斯曾说过:“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黑格尔则指出:“唯有人是善的,只因为他也可能是恶的。善与恶是不可分割的”。
当然,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强调民主法治,越发注重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更要求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揭露遏制肮脏与丑恶,力求从人文精神的高度,审视批判“无德荒蛮”行径。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一系列的“潜规则”,既包含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折射出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缺陷。因而,扭转不是“朝夕之功”,消除化解更需从多角度入手。
面对“潜规则”往往是钻“明规则”不足的空子;面对“强权”总是霸占垄断主导地位,首先应从制度法律层面堵漏,真正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执政落到实处。还须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平正义,全力改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之忧,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消除社会不平心态,化解违规“越界”冲动。在此基础上,则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先进文化、人本典型的宣传,感染触动人们的心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和谐、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到渠成”。
至于某些人崇尚的“西方完美论”,只需如下事实,便不攻自破——总是高举“人权”大旗的超级大国,还不是以“反恐”为名侵略掠夺其它小国?只因为是“同盟”,意识形态“顺眼”,或“符合其利益”,某些“自由民主国家”就对明显违背国际道义准则之事“睁一眼闭一眼”……所以,世上没有“完美的规则”,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无需“妄自菲薄”,努力正视、积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是为最理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