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高的人生活满意度越差

2007-12-29 00:00:00张文明
人民论坛 2007年7期


  中国人的生活满意度为44.9%
  
  我们设置了一个有关中国人生活满意度的问题,试图观察中国人对具体生活状况的“综合判断”。在4503个有效样本中,对生活比较满意的最多,占有效样本的38.4%,其次是“一般”占有效样本的37.1%。从累积有效百分比来看,有44.9%的人认为满意;有55.1%的人表示一般和不满意(如图1)。由此可以发现,中国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是非常满意。
  
  进一步考察了各种不同群体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后,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城市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农村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并没有因为城市化的进展,城市人生活水平高于农村而显示正相关关系。相反农村虽然与城市相比生活水平低,但是人们对目前的生活更满意。而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处于城乡的中间水平也比较符合社会现实。
  生活满意度呈现一种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的递减趋势。这与认为“很不满意”的趋势正好相反。这其中认为生活满意的(含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华北最高,其次是西北、西南、华东、东北、中南。从极值的分布看西南地区生活满意度最高,东北地区最差。
  学历越高的人生活的满意度越差,满意度呈现一种由低学历向高学历递减的趋势。说明学历越高对生活的要求可能就越高,由于这种对生活的高要求可能导致了他们生活满意度的下降。
  家庭收入的高低与满意度的高低呈同方向变化的比异向变化的多,即总体中更多的人是家庭收入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但这种相关性是微弱的。另外,家庭收入最高的和收入最低的人群组的生活满意度状况显示了完全相反的趋势,并且差异巨大。
  那么,到底哪些因素具体影响中国人对生活满意度的判断呢?统计结果显示,影响中国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呈现一种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硬”条件向与生活距离较远的“软”条件递减的趋势。
  第一,影响中国人生活满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现实生活因素。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收入、健康、家庭、居住、人际交往等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情之上。第二,那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中国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处于适中水平。这些属于准精神的因素并没有成为中国人判断生活满意度的最重要原因,而只能退而居其次。第三,个体意识因素对中国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小。
  
  25%左右的人认为社会风气好
  
  我们提供了一个对目前社会风气如何看待的问题观察当代中国人如何评价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具体结果显示:认为目前社会风气好的只占被访者数目的两成半左右,而认为社会风气一般或不好的却占了回答者总数的近七成半。中国人对目前的社会风气状况存在显著的不满。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不同群体对社会风气状况的认同,我们分别从学历、年龄、地域、收入四个方面作了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些规律:
  第一,更多的是文化程度越高认为社会风气越不好。但是,认为社会风气不好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上到博士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比较有趣的是博士程度的人对社会风气判断的好坏可以说是处于平分秋色的水平。
  第二,对社会风气的评价与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认为一般和不好的趋势来看,发现年龄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
  第三,对社会风气的评价与地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地域的人对社会风气的看法有所不同。
  第四,在总体中,个人收入与对社会风气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异。更多的是个人收入越高认为社会风气越不好,但这种相关性是微弱的。
  另外,在不同群体的评价以外,我们也对影响中国人对社会风气评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关于社会风气好的原因,认为社会和平稳定的最多,占全部回答次数的27.6%,占全部回答者的76.6%。除“其它”外,认为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的最少,占全部回答次数的6.2%,占全部回答者的17.3%。被访者还提出了其它社会风气好的表现,包括“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快”和“观念进步了”。
  关于社会风气不好的原因,认为“领导干部不为人民服务”的最多,占全部回答次数的22.7%,占全部回答者的71.1%。除“其它”外,认为社会氛围不自由的最少,占全部回答次数的3.0%,占全部回答者的9.3%。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社会风气的判断好的主要源于一些比较宏观的判断,而微观之处人们普遍认为问题比较严重的集中在社会秩序(领导干部问题)、社会道德(诚信)以及安全(治安)这几个方面。
  
  家庭对个人的愉悦影响力度超过个人的成就
  
  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回答者认为自己多数时候心情愉快。说明中国人的心情愉悦程度是比较高的。而且中国人对自己的性格和情绪都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对自己情绪性格的认同很少有来自外在的影响,比较自主。
  本调查从个体成就状况、家人发展状况、个体身体健康与心理需求的满足状况、人际交往等维度考察人们日常生活愉悦感的影响。总的特征看,中国人心情愉悦的产生原因呈多元化趋势,在传统的影响愉悦因素(个人成就、身心健康等)的基础上,个人兴趣、生活休闲等成为影响个人愉悦的新的生活要素。
  家庭和家人发展状况在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绪与心境,“家庭生活和谐”(49.4%)、“孩子有出息”(36.4%)、“家人取得成功”(26.1%)都有极高的认可度,它们对个人的愉悦影响力度超过个人的成就与发展要素。
  家庭以及家人给个体带来的愉悦感也因性别而异,女性比男性更加在意家人、孩子的成就,更加渴求“家庭生活和谐”,在多项选择之中女性对家庭的认可与愉悦感有如此高的认可度,可以看出在家庭价值取向上面,中国女性强于男性。调查显示,今天中国女性虽然实现了个人的自由和事业的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女性也希望传承辅佐丈夫、教育子女的传统,丈夫和子女的成就成为女性获得愉悦感的主要源泉之一。
  自身的身体健康是整个调查群体中所公认的第二选择,46.4%的人认为身体健康给自己带来了愉悦感。
  整体上看,中国人愉悦自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个人发展与个人实现是人们好心情的主要原因,工作、事业的成功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对自己的心态具有很大的影响。
  (2)家庭的和谐程度有力地影响着国人的心情,家庭和家人是影响个人情绪的重要因素。
  (3)在人际交往层面,除简单地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深层次的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也是国人感觉开心的重要原因。
  (4)人们更多地满足于物质与劳动带来的快感,对于精神享乐和心理健康的重视度相对较小,例如个人兴趣爱好、闲暇生活以及自己的时代性在人们的愉悦影响系统中都处于靠后位置。
  
  经济烦恼是主要的生活烦恼
  
  本调查依据主客观分类把烦恼产生的源头操作定义为以下一些维度:工作问题、学习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自然环境、国际国内局势、社会风气、自身问题等。
  在所有选项中,经济问题(83.0%)、家庭问题(72.3%)、人际关系(65.9%)、社会风气(65.4%)和工作问题(63.0%)都有超过六成的个案选择作为生活的烦恼因素(如表2)。在具体的平均分值上,经济问题位列首位,得分3.48分,在5分值评分系统影响程度较大;紧随其后的是工作(3.30分)、社会风气(3.05分)、家庭(2.99分)、学习(2.87分)。
  调查显示,主观的工作与生存要素是影响个人烦恼的主要原因,而客观的社会因素除社会风气外,其它因素得分都较低,对中国人烦恼程度影响力较小。在这些客观社会因素中,一些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客观因素也相对其它要素对人民的烦恼程度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力,例如社会风气、自然环境和时事局势对人们烦恼度的影响均值就逐个递减。
  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有钱人不会为经济问题而烦恼,没钱的人为钱伤透脑筋、疲于奔命。广义上,经济问题几乎困扰所有的社会成员,但不同收入者面临着不同的经济烦恼。
  如何排遣烦恼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把情绪的排解方式大致划分为四类:自我心理消解法、情绪疏泄法、活动转移法、社会支持系统。调查显示,中国人宣泄烦恼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其中主要是通过注意力的转移、自我心理消解来实现情绪的舒缓与消除(排位最靠前的两项为睡觉32.3%、独处,什么都不作27.7%),虽有部分人通过社会支持系统来消解烦恼,但总体上国人面对烦恼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回避转移式的排遣方式,少有直接就烦恼本身进行分析与解决的排遣方式。(执笔者系《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编后
  历时近两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教授主持,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参加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报告终于出炉。该大型社会调查自2005年夏正式实施,调查对象为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人,调查随机抽取了分属20个省和直辖市的20个城市,全国有效样本为4569个。《千人问卷》栏目将分两期摘编刊登报告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