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网络文化内容的良性化,取决于网络内容消费者与供应者的共同进步,政府、媒体、学校、社区、家庭都应负起应有的责任
网络文化生态危机凸显
第19次互联网报告称,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1.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5%,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网民总数的70%;网民中82%的上网目的是游戏、聊天,青少年网民达到92%以上;2005年的资料认为中国青少年中网瘾人数比例已有13.2%,还有13%的青少年出现网瘾倾向。因此中国在1997年互联网开始普及后的十年间,迅速诞生、壮大了一个群体——300多万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者、300多万具有网瘾倾向的孩子们和18至23岁的与日俱增的网瘾青年……
更为悲哀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硬件环境的改善,还伴生着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两位数的攀升,而在押青少年犯里80%以上有不良上网记录,60%的犯罪活动牵扯到互联网和网吧。另外,从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的一年内,全球各语种不良网站增长了48%,而同期中文不良网站的增量却是此数的近10倍——达到460%,已由原先的1.3万个变成7.4万个。它们专事金钱、血腥、色情、吸毒、赌博、诈骗、自杀等不良内容传播,充斥诅咒、谩骂、造谣、诽谤、恶意中伤等行为,还有网上同居、网婚、裸聊等层出不穷的低级趣味娱乐。
这一切表明作为人类科技革命成果重要标志物之一的国际互联网,存在着文化生态方面的巨大缺陷,中国网络社会文化面临底线失守的危机。
谁应为此负责?
政府、产业、社会消费者都必须成为健康生态的建设力量。
首先是政府科学有效的引导组织协调管理。产业及其主体──企业,是分散状态的市场产物,有依据趋利原则和规律运行的特点;尤其像国际互联网这类当社会方方面面并未做好物质精神准备时降临人间的新事物,它所催生的新行业更需掌握最多公共资源的政府为其发展营造良好有序的环境条件。政府应代表公共利益做好发展初期的主持者、牵头人、管理方的工作。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