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城镇化的体制障碍

2007-12-29 00:00:00人民论坛调研组
人民论坛 2007年16期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坚持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把扩大城市规模与发展城市产业相结合,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以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为方向,全市13个县城和一批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使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特色城镇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走出一条开放型、特色化、市场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中部地区如何扎实推进城镇化在全国意义重大。长治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中,面临哪些问题、困惑,如何实现突破性推进?有什么深刻的体会?近日,人民论坛调研组采访了中共长治市委书记郭海亮。
  
  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和城乡矛盾最突出之处入手
  
  人民论坛:在长治壶关等地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城镇化推进得好的地方,农民甚至“乐不思城”,背后蕴涵了什么重要启示?
  郭海亮:农村的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的落后,生产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要消灭城乡差别就是句空话。以长治市为例,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人均收入已接近或超过了城市水平,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事业均有保障,村民身份成了引以为豪的“香饽饽”,农民自然“乐不思城”,城乡差别和矛盾自然减小或消失。所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人民论坛:推进城镇化的工作千头万绪,切入口在哪?
  郭海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是我国以往长期实行二元治理结构造成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对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特别是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们党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中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消灭城乡差别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求真务实,扎扎实实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和城乡矛盾最突出之处入手,统筹安排好城乡协调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城镇化要学会运用工业化思维
  
  人民论坛:您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跳出传统的思维?请谈谈您对欠发达地区推进城镇化的深刻体会。
  郭海亮: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说农业的“农民思维”,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和农村问题。
  根据长治近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必须抓“两手”:
  一是抓工业新型化建设。工业化是产业集聚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发展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工业化的发展。推进工业化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是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具体来说,应在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要构筑起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二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造就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形成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三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四要建立农村流通市场体系,使农产品生产流通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对于类似于长治等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应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近年来,长治形成了“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和“一企帮多村”的帮扶机制和方式。通过正确引导,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设新农村的行动实现了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由盲目性向组织计划性转变、由一般捐助向与农村结合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转变,并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党领导下、政府主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与城镇化建设的宗旨背道而行
  
  人民论坛:我们知道,长治市在推行城镇化道路中,很重视科学规划和完善体系,请问长治市如何避免“摊大饼式”等大城市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
  郭海亮:长治要建设高品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晋东南城市经济区,关键要吸取现在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摊大饼式”城市化路径的教训,我们的思路是,以长治市为中心,将潞城市、壶关县、长子县、屯留县、长治县划入紧密联系圈,倾力打造“1+5”上党城市群。统筹推进城镇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一批组团式卫星县城和具有产业支撑的小集镇,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小集镇相结合的上党城市群落,使之成为我市特色城镇化的主体。
  人民论坛: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走入了误区,比如不切实际、盲目攀比,将钱撒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或走入先污染、后治理、无序发展的“死胡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这些误区?
  郭海亮:推进城镇化,首先要规划先行,树立“大规划、一盘棋”理念,突出区域发展格局的合理配备,突出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其次要以小城镇为主,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再次要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使城镇居民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四是以量力而行为准,切不可贪大求洋,搞短期行为的政绩工程,增加农民的负担,与城镇化建设的宗旨背道而行。
  另一方面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从长治推进城镇特色化工程来看,全市13个县城和一批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仅开工城建项目203个,总投资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在极大改变城乡面貌的同时,为数以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更多的农民进城创造了基础条件。
  
  破除城镇化的体制障碍
  
  人民论坛:在城镇化问题上,体制创新是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如何在体制上破除障碍?
  郭海亮:消除壁垒是统筹城乡的应有之义。城乡差别的重要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治理结构,要破解城乡差别这一难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壁垒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口。针对这一人民群众呼声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早正视、早解决就早主动,迟重视、迟解决则多被动。
  重点应当从“四个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创新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城乡居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