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模式

2007-12-29 00:00:00张可云
人民论坛 2007年18期


  发挥沿海后发城市的优势,真正形成带动中国整体现代化的“宏增长极”,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认清后发优势
  
  沿海后发城市的崛起必须利用其后发优势。那么沿海后发城市的后发优势到底是什么呢?2003年6月,钦州市确定了“323”发展思路和“三大目标”,这是认清钦州市的后发优势的产物。
  第一,钦州拥有优良的建港条件,这是内部最有利的条件,发展“大港口”才有发展机会;第二,由于单纯发展农业不可能提高经济总量水平,而发展商贸业又由于腹地落后而缺乏强大的需求支持,因此,发展工业是必然的选择;第三,小工业方面盲目重复建设或发展高污染行业是行不通的,沿海一些先发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不能重蹈,既要扩张经济总量,又要做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惟一可行的做法是在规模上做足文章,因而“大工业”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通过“大工业”的大进大出,可以充分发挥“大港口”的作用,有效避免港口能力闲置;第四,利用大港口优势可充分调动国际资源来发展沿海城市经济。
  
  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模式
  
  任何发展思路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与空间。按三大目标的要求,钦州市选择了港口、石化、能源、造纸等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以大港口为基础支持发展原料与产品运输量大的大工业,通过大工业的大运输需求支持大港口的运行,以大旅游促大工业的环保上档次。这种模式能解除许多人产生的疑惑:大规模传统产业不会造成港口及其腹地的环境污染吗?大规模发展传统产业有原料与需求支持吗?大工业不会妨碍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生活吗?
  钦州的实践证明,只有发展大工业,才有可能较好地搞好环境保护,钦州的石化、造纸与火电等产业都是按一级环保标准建设的;大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市外甚至是国外,产品市场也主要在市外或国外,这充分体现了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地方经济发展方法,即发展地方经济的区域方法;大工业一方面有高级别的环保标准,另一方面大工业区通过两个绿化隔离带将工业区与生活区和旅游区隔离开,能有效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并保护人民生活环境。
  
  启示与方向
  
  对于沿海后发城市而言,钦州的实践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首先,沿海后发城市在认识后发优势时必须着眼于城市内与区域外两个方面,一味眼睛向内是很难找到自身优势的;其次,只要具有建港条件,沿海城市即使没有强大的腹地支持也能发展大港口,而且在主导产业选择得当的前提下,这种大港口建设不会与其他港口产生恶性竞争,大港口是产业大发展的强大支撑;再次,并不是每个地方只有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振兴地方经济,运用先进技术的传统产业也能支持一个城市的起飞;最后,发展地方经济必须采用区域方法,即在确定自身产业发展方向时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必须通过大范围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区内外有利条件与资源。
  可以说,目前钦州已经奠定了大发展的基础,但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虽然大工业采取了高标准环保措施,但安全与环保需要常抓不懈;第二,大工业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在发展大工业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配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城市就业水平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