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就是“剧场”

2007-12-29 00:00:00
中国商人 2007年3期


  
  从金边银角走到田间地头,从农村跑回城市,卖货郎程军挑着担卖超市,如今卖了70多家,每年销售额八十个亿。在洋超市、本土超市林立的武汉,能够傲视群雄。程军有一句原创名言:办超市你没有新点子,干脆就辞职!
  
  70岁太婆超市卖鸡汤
  
  湖北武汉汪集镇的吴太婆,煨汤手艺炉火纯青,肉嫩汤鲜,途经吴太婆的鸡汤铺,香味扑面而来。70多岁的吴太婆卖鸡汤方圆十里小有名气,鸡汤铺几平米的小棚子里,每天都有开着宝马奔驰前来喝鸡汤的客人。
  喝汤的客人都连声叫好,可有客人一进门,看端上来的鸡汤就先挑刺:“橙黄橙黄的,油亮油亮的,是不是油多了一点?” “喝鸡汤别看油多,鸡汤味道喝了才知道好。”奇怪的是这位挑剔的客人每天都来喝鸡汤不说,甚至还找上门,天天往吴太婆家里跑。
  这位神秘客人名叫程军,是开超市的,当他悠闲地喝着鸡汤时,他的超市正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因为程军的超市正在跟人打价格战,没有硝烟的战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你今天两块,他马上一块五,两分钟之内价格就会变,谁心里都明白,价格战打下去是两败俱伤,但是程军的超市已经进退无路。一面是家乐福,一面是沃尔玛,四面八方把程军的超市给包围了。大家都很着急,这能不能支撑下去呢?当大家都着急万分时,程军却不见人影,他好像胸有成竹。
  都乱成一锅粥了,胸有成竹的程军却在悠哉悠哉的喝鸡汤、跟吴太婆套近乎呢。从这鸡汤里,程军看到了应对激烈竞争的灵丹妙药。据说汪集鸡汤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非常讲究。鸡,要用汪集当地一年以上的土鸡,重量在二斤八两上下;水,要用18米以下深井的汪集水,有丝丝的甜味;至于熬汤,必须用土罐在煤球炉的慢火上熬七、八个小时……出来后的鸡汤香飘四溢,程军闻香识太婆,找上了门。
  程军请70多岁的吴太婆出山,让百年鸡汤进驻他的超市。可吴太婆连超市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直接拒绝:“不做,我的生意忙的不得了,我没有这个想法。”程军回忆说:“记忆中我去了三四次,然后我就想,怎么才能打动她呢。”
  程军一厢情愿三顾茅庐吴太婆也不理会他。吴老太也打着算盘:超市有什么好的,跑很远去武汉,还得给你交钱,不去!程军拍胸脯保证:“我掏钱买你的鸡汤,卖多少你甭管,卖不出去我自己喝,绝对不亏你。我什么都准备好了,你就去我的超市看看吧!”
  将信将疑的吴太婆一到超市,程军直接就把她带到了一个冰柜前:“这就是我的冰柜,很大的冰柜,这是我给你准备的,放你鸡汤的冰柜,每一台要几百万。”吴太婆看超市耳目一新,嘴上松口了,可麻烦的是她一个字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派一个专人给她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商品条码、都是我派人给他办的。”程军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折腾了将近一个月,吴太婆的鸡汤终于进入了超市。程军在媒体上一通轰炸,说历史、讲工艺,把小棚里出来的百年鸡汤精心包装了一番。
  鸡汤的相关宣传铺天盖地,报纸、电视都在报道,过了十多天,卖场就打电话给吴太婆:“你们送鸡汤来,鸡汤卖完了。”当时吴太婆不相信,但别人都说是真的。
  有了文化味,鸡汤一下子火了,两年时间,年近八旬的吴太婆成了百万富婆,在程军超市每天鸡汤能卖到上千罐,号称“楚天第一汤”。
  汪集镇当地后来兴起了一股煨汤热,形成sI4Y4GPSRLovAqP97sX981KPC8U/gPhudMuoV+GRgQY=了从养殖到卖汤的一条产业链,最火的时候一年产值近亿。当年程军从鸡汤中悟出的门道,套用他的一句程氏名言: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要打特色战。
  吴太婆的鸡汤是特色战的前奏,程军接下来组织了几十人的“买手队”, 不再坐等供货商上门,而是大江南北的东奔西走,尽往田间地头钻。程军解释:“采购叫买手,我们觉得应该从采购这个环节入手,来一次采购革命。自古的绝技在民间,我应该带头去找市场的感觉、顾客的感觉和消费者的感觉。”
  程军是自封为“第一买手”,一圈跑下来,山东的苹果、神龙架的猕猴桃、洪湖的鸭蛋、孝感的麻糖,各种各样的民间宝贝都让他淘来独家经营,最重要的,这些都是货采源头,没有中间供货商,所以成本低。程军一高兴,开超市就像复印一样,某个月8号、18号、28号程军连开三家,谁跟他竞争他也不怕,经营老手的魅力让人称赞,但是程军一年之前,还是个初出茅庐让人看笑话的门外汉。
  
  专在乱石滩上建超市
  
  
  1998年,武汉百货业正是硝烟弥漫,内有本土三大百货巨头明争暗斗,外有洋超市家乐福虎视眈眈。而程军所在的中百百货还只是处于第二梯队的行列,被挤在江汉路的一个角落蓄势待发,程军只能披挂上阵:“我害怕,我很害怕的,就怕我做不好,我不会做。”
  想借此异军突起,整个集团决定从百货业转做连锁超市,可程军从营业员做到办公室主任,做了十几年突然转行做超市,能行吗?“我很着急,DsPyTOL1jpgoFRBPAl6UtnuW9dWaUBYnLcm9eISMIz4=就去翻书,翻到一本外国人写超市的书,写的第一条是:开超市第一重要的因素是选址,第二重要的因素是选址,第三重要的因素还是选址。”程军琢磨着武汉这么大,选哪呢?几天之后有了主意,但是他选的那个地界,大家一看都说程军疯了。
  程军选的是一个偏僻的地方,那个地方都是田地,周边都没有房子,有些小棚子周边都是泥和坑。程军选在这个地方,选了谁来,能不能卖钱?就在大家还没看明白程军的意思时,他又宣布了一个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我们把一楼全部拿来做一个停车场。”
  黄金地带的面积怎么做停车场?连人都没有的地方,有多少人来停车子呢?这么大的停车场要停多少车子?没人看出程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其他商场超市都开在繁华的闹市区、市中心,可程军选的地分明就是乱石滩,还把寸土寸金的一楼做成停车场,似乎是自寻死路。程军第一次办超市,选址选了没人的荒凉地,还把黄金地段的一楼做为停车场,有人等着看笑话,说这超市肯定得完,四个月后,程军的第一家超市开业。
  大家都没有信心,觉得周边都没有居民,谁来买东西呢,自信满满的程军也感触:“开业的前一天非常紧张,我晚上都没睡觉,确实是不能睡。”1998年6月,程军的第一家超市一开门,所有的人都傻眼,来了很多人,这些人都从哪儿冒出来的,大家都感觉奇怪。
  程军看到这个场面:“赶快发加班工资,第一反映生意太好,收银员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在收银台上不能下来,我们赶紧送茶水、干粮、面包给收银员。”
  开业当天,程军的第一家超市收入突破80万元,新手出招真叫人看得目瞪口呆。其实,程军走的每一步棋都在精明算计着,选址叫做“金边银角”。不在闹市区、繁华地带争地盘、争顾客,选的是城乡结合部、建设中的居民区,人气是越来越旺,钱也一天比一天赚得多。至于停车场,程军看得更长远:“我们先把一个模式做出来。模式很重要,如果这个模式成功了,以后我们可以复制。只有超前,才能赚钱,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
  乱石滩上盖超市赚钱,“金边银角”的模式一出,打着特色牌,几年下来程军的超市开到了20多家,跟其他竞争对手开始平分秋色,可好景不长,程军的超市有点四面楚歌了:“您在哪开店,我就在你对面开店,或者我在你旁边开店,既有我们本土的,也有外来的。”
  旁人也不傻,程军这“金边银角”一占,懂行的人看出门道跟风的也多了,争着抢着都往“金边银角”扎堆,最多的100米之内有三家超市。短兵相接,对手又“打”上门来,难道又演绎一场昏天黑地的价格战?
  
  
  
  顾客就要在超市里吃
  
  关键时刻主帅程军又不见了,正忙着和别人聊天。因为程军听说了一个政策,武汉市要在三年内把四千多家农贸市场改成超市。这可是个大商机,说干就干,程军相中一家人气最旺的农贸市场:“离农贸市场不远,一百米的地方已经有我的一个超市,非常近,我们怎么开?开了以后我们这边怎么弄?把它连到一起,还有十几米的路,不连通的话,这边卖了,那边卖不卖呢?”
  对手之间的竞争还没应付过来,自己人跟自己人却抢起了饭碗。周围人都着急上火,程军却跑去和一群大爷大妈聊天:“我请12位居民过来讨论,标题是老百姓自己设计自己的超市座谈会,大家讨论,看怎么改。”听完大爷大妈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程军郁闷了,原来老百姓还看不上自己的超市。
  “有时候我们也会到菜市场去,都是提着裤子去,”程军告诉记者:“你别看烂脏差,可老百姓喜欢。烂脏差怕什么,老百姓就是喜欢。”
  程军在自家超市门前再起炉灶,把临近的一家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两家超市挤在一起,那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架吗?更何况程军召开了一个民间听证会,跟大爷大妈一说,大家还对这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挺有感情。这活可怎么干?农贸市场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没处下嘴。程军三个月顶着一堆意见,2004年的9月,投入六百多万元,程军把农贸市场改好后变成了超市,所有人连连称奇。
  “我们觉得既然老百姓有菜市场情节,我们就应该按菜市场的情结去设计超市。当时听证会上顾客讲超市开得再好,蔬菜还是不如自由市场新鲜,现在我们的蔬菜从地里采来以后,可以上到我们的货架上,近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