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水库建管局局长柳锋波:“建水库也要建水文化”

2007-12-29 00:00:00化海臣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16期


  “燕山水库给我搭建了一个尽我所能报效国家的工作平台,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4月16日上午,河南省燕山水库建设管理局局长柳锋波注视着繁忙的燕山水库工地现场,神情凝重。
  
  600百万人的生命“保护网”
  
  燕山水库地处豫东南,因坝址南端有一低一高两座酷似飞燕的山峰,故而得名。这个总投资近20亿元的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治淮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建国以来国家对河南省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计划于2008年建成。据柳锋波介绍,水库建成后,可使澧河的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与沙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其它已建、拟建工程联合运用,可将沙河干流的防洪标准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对控制沙河流域的洪水,保护豫皖两省600万人口的生命安全以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向漯河市和周边县城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并为库区移民安置灌区提供水源。
  而在燕山水库未建之前,河南水利史关于此地的记载恍如噩梦——1975年8月,大洪水冲毁京广铁路102公里,受灾人口550万人,给下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毁灭性灾害;2000年,沙颍河干流出现了大洪水,致使河南省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受灾人口72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9亿元;2004年7月,再次泛滥的洪水使数万人无家可归,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经济损失达43亿元……
  早在建国初期,国家就着手规划在河南省中部的暴雨中心区修建一座大型洪水控制工程。经过多年的科学论证,2004年5月11日,燕山水库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此后,国家有关部委、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燕山水库的建设进展情况。水利部原副部长陈雷和副部长周英、矫勇、胡四一以及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先后视察燕山水库。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也先后参加了燕山水库的开工仪式和截流仪式,并于2005、2006年2次到燕山水库视察。
  
  “五个一流”贯穿燕山水库建设
  
  作为燕山水库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河南省水利厅则提出了必须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形象面貌、一流的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目标。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张海钦提出了“树形象,创品牌,用制度管理工程,用制度管理资金,用制度管理干部”的要求。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作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更是经常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这‘五个一流’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它不但有定性的目标而且有定量的内容,我们要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丰富这‘五个一流’的内涵。”柳锋波回味施工中的艰辛,“譬如说要做到一流的工程质量,首先把好原材料关,我们将对所有进入施工区的水泥、钢筋、沙石等原材料,必须通过严格检验再就是要把好过程控制关和成品质量关。”
  2006年10月20日,燕山水库提前一年成功截流,标志着淮河流域澧河上游结束了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历史。“燕山水库提前一年实施截流,是整个淮河防洪体系安全的需要。今年汛期水库就开始抵御洪水,如果再来像2004年7月那样的洪水,下游的防汛压力将大大减轻。”柳锋波说。
  柳锋波认为,作为一个新的工程,必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水文化。因为只有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工程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燕山水库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要体现出新时期水利文化的新内涵,体现出燕山水库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为工程建成后维护工程的持续运行、进入市场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形成燕山水库的特色文化,真正打造出燕山品牌。
  现在,柳锋波正试图赋予燕山水库更多的文化内涵,他想把燕山水库建设成为风景区。除了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理念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之外,他还向社会公开征集水库徽标,请专家和商标专业人士评选出了燕山水库的徽标,为水库设计自己的形象并注册了燕山矿泉水、燕山啤酒、燕山宾馆、燕山旅行社等诸多品牌。
  “我喜欢和水打交道。”这位1965年出生,从小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山西汉子说,“没有搞过水利工程的人,体验不到那种建设大工程的美妙感觉。一个人一生能碰到几个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啊?当看到工程一天一个样,我心里就会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