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两岁丧母,12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她常常一个人沉浸在遐想的世界中。14岁时,她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18岁,她梦想在戏剧界成名,可是她的叔叔——她唯一的监护人,却要她当一个售货员或者什么人的秘书。知道她非常固执,叔叔还是答应给她一次机会,去参加皇家戏剧学院的考试,考不上就必须服从他的安排。
考试的前几个星期,她给皇家戏剧学院寄去一个棕色的信封。如果失败了,棕色的信封就会照原来的样子退回来,如果通过了,就会有一个白色的信封寄来,告诉她下次考试的日期。
为了迎接那次考试,她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一个快乐的农家少女,逗弄一个农村小伙子。表演中,那个农家少女比小伙子还大胆,跳过小溪向他走去,手叉着腰,朝着他哈哈大笑。考试那天,轮到她出台了,只见她跑两步往空中一跳就到了舞台的正中,欢乐地大笑,紧跟着说出了第一句台词。这时,她满怀信心地瞥了评判员一眼,使她惊奇的是评判员的目光并不停留在她身上,他们正在聊天,大声谈论着,并且比划着。见此情景,她的热情与自信一下子降到零点,连台词也忘掉了。她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表演太差了,以至于没表演两下子就让评判团的人失去了兴趣。果然,她听到评判团主席说:“停止吧!谢谢你……小姐,下一个,下一个请开始。”
她仅仅在舞台上待了30秒钟就下台了。往台下走的时候,她什么人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到一阵彻底的绝望控制了她。她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接下来她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投河自杀。
来到河边,看着河面,水是暗黑色的,发着油光,肮脏得很。她想,等她死了别人把她拖出来的时候,身上会沾满脏东西,还得吞下那些脏水。“唔!这不行。”她把自杀的念头打消了。
第二天,有人告诉她到办公室去取白信封。
白信封?!她有了白信封?!她真的拿到了白信封。她考取了。
若干年以后,她以美丽、清新、自然的形象与表演征服了无数的观众,成了一名为世人所追捧的著名女演员,在银幕上留下一个又一个让人难忘的形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又碰到了那个评判员,便问他:“请告诉我,为什么在初试时你们对我那么不好?就因为你们那么不喜欢我,我曾经去自杀过。”
那位评判员瞪大眼睛望着她:“不喜欢你?亲爱的姑娘,你真是疯了!就在你从舞台侧翼跳出来,来到舞台上,而且站在那儿向着我们笑的那一瞬间,我们就转身彼此互相说着:‘好了,她选中了,看看她是多么自信!看看她的台风!我们不需要再浪费一秒钟了,还有十几个人要测试呢!叫下一个吧!’”
她就是美国已故著名女演员英格丽·褒曼,曾经因为误会了评判团的意思,差一点过早地从人生舞台上谢幕。
我们一直坚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的眼睛。殊不知,有时,自己的眼睛也会欺骗你。遇事多用心的眼睛去看去判断,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失去自己坚持的信念与标准,那是一份真正的自信。
编辑 / 雨 雪
(E-mail:yuxue0519@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