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变性,爱的尽头是伤悲

2007-12-29 00:00:00西蜀才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7年10期


  一、少女之痛:天何生我女儿身
  
  1975年,钟小华出生在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的一个山村。小时候,钟小华就显得缺乏女孩的柔弱。14岁时,月经初潮来临,钟小华手忙脚乱。初潮过后,她察觉身体发生了缓慢的变化,胸脯在渐渐地鼓胀。这让钟小华充满了惊惧,却无力阻止。与此同时,她对“同性”表现出强烈的好感。钟小华和梅梅青梅竹马,两人之间只相差两岁,又在一个村子,还是远房姻亲。不过,两个人真正有来往是在1990年的秋天:13岁的梅梅升入初中,正好和当时15岁的初二学生钟小华在一个学校。
  从那时开始,钟小华就为自己的性别焦灼、痛苦了。她喜欢梅梅,一心一意地对她好。钟小华说:“我能感觉到她对我的信任和依赖,她的心事我都知道,可我的心事她根本就不明白。她十七八岁时就到深圳打工,从流水线工人做到主管。有次春节她从深圳回来,我去看她,她天真地对我说:‘你要是我男朋友就好了。’我一辈子都记得她当时说话的表情,记得我听到这句话时复杂和沮丧的心情。”
  整个少女时代,钟小华时常陷入莫名的幻想。她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为追寻所爱的女孩,不辞千辛万苦。当时,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内地,钟小华迷上了女主人公黄蓉,“她聪明,伶俐,活泼”。钟小华将自己想象成敦厚的“靖哥哥”(郭靖),如此性别幻想让钟小华觉得很充实。随着阅历渐深,钟小华的“怪癖”非但未减,反而加深。
  
  二、为了爱情:手术给我男儿身
  
  1998年,梅梅的父母让梅梅早些结婚,一向唯父母之命是从的梅梅,通过媒人和同乡的一个男青年“恋爱”了3天,便闪电式地结了婚。
  婚后,梅梅很快又去深圳打工了,不到一年,生下一个女孩。为了能够亲近梅梅,钟小华成了这个孩子的“保保”。在四川农村,“保保”就是干爹、干妈。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嫁给了别人,钟小华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她对自己身为女性充满了憎恨。这时,她从报纸上看见一则变性手术的报道,知道做这个手术可以“拯救”自己后,“做手术”就成了当时钟小华心中最大的梦想。
  2000年,钟小华也去深圳打工,但在深圳找工作特别不顺,因为她的“女儿身”和“男子气”,她在找工作时听得最多的话就是“不男不女的人我们不用”。于是,她只得又回到家乡找出路。同年,在外打工的梅梅也回到了家乡。梅梅和丈夫过了一年多的日子,发现丈夫整天只知道打麻将赌钱,不能承担起作为丈夫的家庭责任。梅梅去找钟小华,告诉她自己准备离婚的决定。梅梅的这个决定,着实让钟小华陷入极度兴奋之中:一对儿时的朋友,从此又可以像儿时一样在一起了。
  2001年梅梅离婚后,带着孩子和钟小华在成都做起了小生意,她们租了一间小房子包粽子卖。钟小华做手术的第一期费用3.6万元,就是这么起早贪黑、一个粽子一个粽子地卖出来的。得知梅梅和钟小华一起在成都做生意后,梅梅的父母很不高兴,强行把她接回家中,反锁在屋内。钟小华得到消息后,也急忙赶回老家。她不敢找梅梅的父母理论,唯有每天呆坐在梅梅家的对面山坡上,低声哭泣,有时一坐就是一天。
  钟小华要做变性手术,不能不告诉父母,可当她把这一想法说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颗炸弹。钟小华的父亲第一个反应就是:“你给我一包毒鼠强吧!”
  钟小华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说服父亲。她告诉父亲:“你‘儿子’自己都不快乐了,又怎么能好好地孝敬你们,让你们快乐呢?”最终,非常传统的父亲被说动了,还主动帮她凑了一些手术费。
  2003年年初,在某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钟小华和梅梅来到深圳某医院进行手术。手术从早上8时持续到晚上9时许,其间钟小华做了一个梦:自己坐着医院的救护车,听见医生说:钟小华,到医院了。过了很久,钟小华迷迷糊糊醒来,发现是医生正叫着他的名字。钟小华艰难地睁开眼睛,一位医生说:“恭喜你,钟小华,手术很成功,你现在是一个男人了。”
  “我如释重负,从来没那样轻松过。”钟小华称,被推出手术室时,只见梅梅正坐在手术室外哭泣。手术进行了13个小时,梅梅也一直在手术室外坐立不安。手术后,钟小华死去活来的疼痛让梅梅担心得三天三夜没合眼。这一切,钟小华都看在眼里,心里暗自发誓:“我一定要让梅梅做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变性手术彻底改变了钟小华的性别,也重新树立了他人生的信心。2003年5月31日,钟小华出院。出院后,他第一次昂首挺胸、正大光明地走进了男厕所。
  
  三、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手术后,钟小华变性的秘密在家乡资中银山那个范围内是掩藏不住了,梅梅的父母也知道了事实。钟小华和梅梅遭到了来自梅梅父母最强烈的反对——父母故伎重演,把梅梅反锁在家里,不让她出门。“那段时间,天天都睡不着,我整个人都变形了。”钟小华说到这里摇摇头,把脸深深地埋了下去,“我想,她的父母总不可能锁她一辈子吧?一旦放她出来,她可能再次到深圳去打工,所以我决定去广州等她。”
  2003年8月,在广州的钟小华突然接到一个深圳的电话,话筒那头传来梅梅的声音。他们重逢于深圳喧闹的街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不能阻止梅梅和钟小华在一起,梅梅的父母只得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们的既成事实,对他们的事,采取不过问、不干涉、不帮助的“三不主义”。这样,他们又回到成都卖粽子,筹备第二期手术的钱。不久,钟小华做了第二次手术,从生理上完全变成了一个男人。
  2003年12月31日上午,一年的最后一天,身材娇小的准新娘梅梅幸福地依偎在男友钟小华身旁,红红的脸上浮现出浅浅的微笑。对他俩来说,这一天有着非凡的意义:他们将赶回老家四川省资中县,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谁也不会想到,一头短发、身材略显消瘦的准新郎钟小华在半年前还是女儿身,经过变性手术,他在5个月后才领到那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发的性别为男的身份证。
  在回老家的路上,梅梅脸上有着丝丝忧愁。“担心父母不同意吗?”钟小华问道。梅梅的担心并非多余。此前,梅梅的父母曾强烈反对两人的恋情,在反对无效后,父母对两人的感情表示沉默。此次回老家登记结婚,梅梅必须先回家取户口簿。
  下午3时,钟小华和梅梅一起来到县民政局。得知两人前来申请结婚登记,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魏股长很意外。“钟小华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你?”当魏股长问起此事时,梅梅哑然失笑。梅梅称,在她眼中,钟小华正直能干,会体贴人,“这是缘分吧,上天注定我是他的新娘”。按照当地的规定,钟小华和梅梅可以直接在乡里办理。钟小华给魏股长道出内心的忧虑:如果在当地办理,可能会给双方家人带来压力。
  “马上办!”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魏股长亲自动手,审核两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签字、按手印、贴相片……不一会儿,两个大红的结婚证递到两人手中。
  接过结婚证,钟小华和梅梅紧紧地抱在一起,半晌也没有分开……
  
  四、前路茫茫:众里寻他千百度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生活却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天大的改变。
  婚后不久,得知梅梅和钟小华的爱情传奇,成都一家媒体来小店采访了他们。采访的时候,记者承诺保护他们的隐私权,不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不刊发他们的照片。可当梅梅和钟小华看到报道的时候,他们却傻眼了:报纸上不仅公开了他们的姓名,还详细地写出了他们小店的位置,更令人气愤的是,报上还刊登了他们的好几张照片,画面清晰,让人一望就知道是他们两人!
  刊出的照片和报道,给梅梅和钟小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从前他们的小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而自打“传奇”见刊,他们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女儿去上学,总是满含眼泪地回家,委屈难言。来小店的人倒是多了,但他们多半不是真正的顾客,而是前来看“稀奇”的人。那些人对梅梅和钟小华指指点点,就是很少有人买粽子。“看,那个男的就是女人变的,是人造男人!”“他们怎么做‘那事儿’啊,唉,我都为他们担心!”“是男是女,生就的命,他们却逆天而行!造孽!简直是没有人性!”风言风语传入耳中,令梅梅和钟小华痛苦万分。他们也曾给报社打电话,可报社说,他们如实、客观地报道,是新闻工作允许的。他们去找律师咨询,律师说他们和记者当初没有签订协议,人家那样报道、那样解释是合理合法的。
  
  生意做不成了,梅梅和钟小华只得收拾回家,回到资中老家山区。可当他们下地劳动的时候,挨邻处近的乡亲们却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远远地看着他们,有说有笑,指指点点;当他们逢集上街的时候,不一会儿,赶集的人便蜂拥而来,如同看西洋景一样看着他们。就是梅梅和钟小华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下地劳动、赶集、走亲戚,都常常遭遇难堪。舆论如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农村人那些粗话让人受不了,被当成“活宝”一样的场景,对他们一家造成了深深的刺激,也激起梅梅的父母再次对他们的结合产生强烈的反对。为此,梅梅的父母责令他们离婚。
  钟小华和梅梅原本以为,小华变性以后他们就能一心一意地挣钱,一门心思地抚养女儿,一家人快快乐乐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谁知道竟然会这样!2005年6月,实在承受不住社会压力的梅梅离家出走了,她到了江苏后给钟小华打来电话,哭诉自己的无奈与不舍。钟小华知道梅梅是个好姑娘,不仅原谅了她的不辞而别,还时不时地从成都乘上3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江苏看望她,给她做饭、洗衣服。这种靠通话和短暂相聚以解思念之愁的日子虽然仅仅过了一年,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显得如同一个世纪,漫长得让人疲惫和心碎。他们感到,他们的心在漫长的等待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而时不时因为生活琐事和性格的差异导致的吵嘴,也让他们身心交瘁。
  钟小华再也坐不住了,2006年6月3日晚上,他决定去江苏找梅梅,他要接梅梅回家。
  6月4日下午,钟小华踏上了去江苏的火车。去之前钟小华没有告诉梅梅,他想给梅梅一个惊喜。火车开了32个小时,在火车上,除了晚上睡觉,其他时间钟小华都坐在窗边发呆。6月6日早上,火车终于到达南京,“哇!离我老婆越来越近了。”钟小华走出出站口大叫起来,坐了32个小时的火车好像一点也不累的样子。
  江苏卫视《超级调解》栏目组得知此事后,表示愿意加入到帮助钟小华寻妻的行列中来。6月7日下午,电视台对钟小华进行了访谈,钟小华坦诚地向大家叙述了自己的感情经历,毫不避讳地说自己虽然是个变性人,但也应该享受和常人一样的待遇,他希望大家对他“不要当怪物一样看待”。他说,如果他和梅梅的感情真的走到了尽头,他愿意放手,但如果是外界因素阻挠他们在一起的话,他就决不会屈服。
  在去吴江的路上,钟小华很少说话,很长时间都是一个人定定地望着窗外出神。记者问他有没有想好见到梅梅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他摇摇头说:“现在我心里很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快到吴江市区了,钟小华更显得坐立不安,他不停地翘望着前方,每路过一个路牌只要有提示吴江还有多少公里,他都会凑前一点去看。“等一会儿就是他们吃午饭的时间了,我好想给她亲自做一个菜。”钟小华突然提出,并要求记者跟他一起到梅梅所在工厂附近找个餐馆:他要亲手做梅梅最爱吃的肉丸子汤给她带去。
  6月9日上午10时,在江苏电视台的演播厅里,两人终于面对面了。江苏电视台还请来了心理专家,试图打开他们的心结,可没想到情绪激动的梅梅一上场便态度坚决地表示要和钟小华离婚。
  当节目录完、钟小华准备下台来找梅梅时,才得知梅梅已经离开了南京。钟小华对梅梅的懦弱表现很失望,“难道为了爱而变性也是一种罪过吗?梅梅啊,你以前那么坚强,为什么现在却屈服于社会的压力?社会啊,你为什么不能对我们宽容一点”?
  
  五、爱恨难言:劳燕分飞成陌路
  
  就这样,由于社会舆论的无形压力,由于梅梅家里的压力,钟小华和梅梅的婚姻走向了深渊。
  2006年8月11日上午9时,全国第一例变性人离婚案件——31岁的变性人钟小华与妻子梅梅的离婚案,在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人民法庭准时开庭。两个半小时的庭审结束后,钟小华得到了“准予离婚”的判决结果。
  2007年,元旦刚过。初冬的成都,虽然气温有点低,但我们坐在钟小华的饮食店里,却没有感觉到寒冷。
  我们和钟小华谈到未来,谈到爱情,谈到婚姻。钟小华坦陈:“我的这一次爱情和婚姻是失败了,而且失败得惨不忍睹。但我不相信我的命运永远就是这样的!苍天有眼,我的明天必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是啊,钟小华为爱变性,他成了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他的行为,不仅无可厚非,而且理应受到尊重。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我们应当容许别人的追求。
  作为家乡人,钟小华对我们倾诉着他的苦恼与理想: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争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够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伴侣,度过自己未来的人生。
  钟小华店里的人越来越多,他得去忙了。岁月如流,生活如歌。我们衷心地祝愿钟小华在以后人生路上,生意兴隆,一帆风顺,事业、爱情双丰收!钟小华说:“我喜欢听到这样的美好祝福。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但愿我的未来不是梦!”
  说罢,他盯着店门外。我们抬眼望去,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编辑 / 程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