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县里的重点高中收录。高中的三年里,他一直是被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他的作文一直是全班最出色的,多次作为范文上了学校的墙报,同学们都称他为才子。按照他当时的成绩,考上一所一流大学是不成问题的。那时,他也是心比天高,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激情。
问题就出在高三的下学期,他听说家里出事了,由于家里建房与人发生纠纷,父亲在冲突中受伤,村里的处理又不到位,于是,他一颗心再难平静下来。为此,他专门请了假赶回乡下的家里,张罗着要通过法律为父亲讨还公道。父亲就骂了他,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迎接高考,然后把他赶回学校。虽然回了学校,但心里一直念念不忘家里的事情,结果,他连普通的大学都没考上,最后只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
沦为那样一所不知名学校的学生,他不甘心,一进校就立下了毕业后考研的志向。一入校,他就成了图书馆里的常客。因为他的勤奋,因为他的出类拔萃,慢慢地,一个女孩子喜欢上了他。只是,好景不长,女孩子又移情别恋了。失恋带给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从此,他又一蹶不振,沉溺在失恋的痛苦中,一直混到毕业。
毕业后,他回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这样的结果是他所不愿接受的,他觉得很委屈,所以,教学上也不尽心,教学成绩年年垫底。几年后,与他一同进校的老师有的转行从政,有的成了学校领导,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而他,却被一纸调令发配到全乡最偏远的那所山区小学。
他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自暴自弃,并且还爱上了酒,日子从此就过得昏天黑地的。很多人都替他惋惜。
同学聚会时,他见到了高中时的班主任杨老师。他曾是杨老师的得意弟子,杨老师更是他心中的偶像,语文课教得极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杨老师已经退休多年,此时早已是满头华发,从其他同学那里知道了他的情况后,又像当年一样,专门给他开了小灶。在宾馆的房间里,师生二人又相对而坐。杨老师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他好久,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古印度,有一名死囚在临刑前突然被告知:如果他能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不洒落一滴水,国王就会赦免他。消息传出后,有很多人跑来看热闹。围拢在皇宫四周的人们议论纷纷,他们认为,那名死囚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是不可能的。因为,皇宫周围全是高低不平的石子路,其中还有几十级上上下下的台阶,就连徒手的行者也难免会摔跤的。
死囚并没有思考这些,而是端着那碗水,认认真真地走着那段或许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之旅。看着死囚那副庄重的神情,闲人们便起哄:“再走几步就要摔跤了!拐过墙角就要洒水了!”但是,死囚却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仍旧死死地盯着碗里的水走自己的路。
大半天过去了,死囚竟奇迹般一步一步地挪回了出发点。人群沸腾了。国王也非常高兴,他问死囚:“你怎么就能让碗里的水一点也不洒呢?”死囚回答:“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命啊!”
讲完后,杨老师不再说什么,仍旧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他心里一阵触动,他是个聪明人,他听懂了那个故事的弦外之音。人生中的很多次机会都是他自己没有把握好而被错过的,以前的那些抱怨,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过失与堕落作违心的辩护。他现在虽然还年轻,但生命已经被轻易地抛洒了许多,人生中能够再继续错过的机会已不会太多,他非常清楚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那次聚会后,他给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在教学之余,一门心思地探索新的教法,并以他不错的文笔整理成文。不几年,他的教学论文便在全国各地的教育报刊上频频发表。现在,他已经调离了那个偏远的山区小学,成为县教育局教科所的所长。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当你手捧满满一碗生命水在崎岖不平的旅途奔波时,稍一不留神就会抛洒掉自信、正直、拼搏进取的勇气以及必胜的信念等这些赖以安身立命的法宝,结果空落一腔悲愤与怨悔。其实,当我们面对那名死囚一样生死攸关的境地时,任谁也不会轻抛每一滴生命之水的。只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走出一步一灿烂的迷人风景来。
如果我们把每一次机会都当成是生死攸关的坚守,把每一步都当成是人生新的起点,还有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呢?
编辑 / 海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