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最好的爱情不过是“现世安稳”

2007-12-29 00:00:00吴佳男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7年23期


  2006年,易中天大火,于丹大火。时至2007年年初,又一个和以上二者比肩的人出现了——她就是安意如。
  她的《思无邪》、《当时只道是寻常》、《人生若只如初见》等一系列古诗词鉴赏作品相继出炉,在各大网站上持续高居销售、新书排行榜榜首,最高单日销量超千册,一度超过易中天的《品三国》和苏童的《碧奴》……
  谁又能想到,这个年仅23岁的漂亮女孩,竟然身有残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徽南,从小患脑瘫,至今留下后遗症,走短点的路程没问题;稍长的路,会累;再长的路,就要拄拐杖。但她算是幸运的女孩:家里条件不错,父母也开明,身边的人,感觉小姑娘长得漂亮,性格好,很少对她歧视。这让安意如几乎没留下什么童年阴影。同时,因为身体原因,她在家里看书的时间显然比别人多许多,反而积累了足够多的文学素养。
  父母工作忙,安意如被外公带大。外公是旧式文人,读的是私塾,练的是毛笔字,给她讲的故事也都是《封神榜》、《西游记》、《七侠五义》、《隋唐演义》,安意如感激家人从小给了她这些熏陶,而这,也正是她如今写出万千读者欢迎的古诗词鉴赏作品的最基本保证。
  因为读的书多,十几岁时就读了《金瓶梅》,所以,安意如比别的孩子早熟。读过一些古典、现代的爱情故事后,安意如得出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观:爱情是甜美的东西,但,结合现实也很重要。
  安意如遇上第一个心仪的男孩子是在上中专时。2000年,父母考虑到意如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后的就业情况,让她进了中专。可意如却并不快乐,不满足,中专生活很落寞,并不是她当初想要的。为排遣郁闷,她常拄着拐杖去操场,或者看夕阳,或者看男孩子们打球——她就是在球场上发现那个男孩的。
  一开始安意如为那男孩子的球队着急,怎么就不进球?有时场外就她一个观众,她也拼命地鼓掌——那男孩子慢慢注意到了她。
  他总是在投中一个好球之后,将眉毛上扬一下,将头发向后拢一下,之后,向对方的球篮方向跑。阳光照耀下,他伸出一个指头向天上指的样子很帅。
  一来二去,他们熟了。每次从意如手里接过矿泉水瓶的时候,男孩都向她阳光地一笑,说声谢谢,之后拿自己的毛巾给意如轻擦一下汗水。
  校运动会开始了,那男生将代表班级球队参赛。正式比赛前一天晚上,意如打电话给那男孩,开玩笑说前一天晚上梦见他了。结果那边回了一句:“你就梦我一个晚上,我都梦着你三个晚上了,还有你的娃哈哈矿泉水!”这应该就是两个人互留的最初的爱情信号吧?
  男孩的球队最终大获全胜,他们两人的爱情也急剧升温。
  可是,中专毕业时节来临,残酷的现实最终将两个人分开。那男孩要回到家乡山东德州,接有病在身的爸爸的班;而意如的身体,又不可能追随他而去……
  分开的那个夜晚,两个人一个在阳台上坐着,一个在楼下站着。是秋天,宿舍楼下面的树叶哗哗地掉。两个人像电影里演的一样,相对无言。
  从小一直很自信的意如,在那一刻开始有些讨厌自己的双腿:可能的话,我多希望追随他到那个城市,永远和他在一起!
  “唯将永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中专毕业,又经过了自修拿到文秘大专学历之后,意如回到了家乡徽南,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一个小房子,进入一家公司做财务。两年前爱情的伤,已渐渐淡去。妈妈来看过女儿的住处后,给意如买了一台电脑解闷。意如给电脑联上了网,白天工作,晚上上网——她终于找到了另一个令自己感兴趣的世界。
  她最爱去的是“金庸客栈”论坛,因为在那里,她可以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小时候,意如就爱看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温瑞安的。这其中,她偏爱古龙。要不是两年前那个男孩那样帅,没准她会忘记从小建立起来的爱情观,找一个像古龙的《欢乐英雄》里的王动一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极珍重友情,古道热肠的男人做伴侣,那会是何等的快乐。
  在往事成烟,意如准备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小说中生动模样的男人适时出现了。
  在金庸论坛里,意如发现了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他名字叫淼,文章写得好,性子也直,像她很喜欢的一个东北的舅舅。而淼,也很喜欢意如的才气,尤其是看了意如在论坛上发的那篇《别爱胡兰成》之后,他对意如的才气很是佩服。那篇《别爱胡兰成》,意如写尽了爱情的无奈与沧桑。“别爱”的意义:一、与爱告别;二、别去爱胡兰成一样的男人。
  两个人很自然地见面了。见面之后,意如对淼很喜欢,虽然他长得不像初恋情人一样帅,但他很朴实,很细心,让意如很有安全感。那阵子,步入新生活的意如觉得空气中又充满了甜香。
  第一次见面,淼给了意如一小盒工艺品梳子。十二把梳子,画了红楼十二钗的像——意如觉得那是从小到大,她收到的最喜欢的礼物。
  不过时间再一长,意如渐渐发现了淼虽然很体贴,但事实上,可能书读多了,缺少社会锻炼,不太懂人际交往,工作也不稳定,除了会写几篇文章,可以说没有一技之长。时间再长一点,意如开始为淼挑不好一瓶合适的洗发水而生气。
  俩人最终分手,事实上也由于这个原因,意如的父母很早以前就认定一定要有一个既会疼人,又会赚钱的男人来照顾女儿终身。他们见过淼后,感觉淼无法给女儿长久的安全感,于是果断地要求女儿和淼分手。
  权衡再三,意如虽然舍不得那男孩,但最终还是舍弃了这来之不易的爱情。
  那个下午,和淼很费劲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之后,淼哭了。意如上公交车回父母家,淼就骑车在后面追。意如向公交车后面看了一眼之后,就再也不忍回头。
  “你要一直很好,我会一直记着你。”淼后来给意如发短信。
  “与其日后矛盾重重,不如从此了结,以便各自迈入更幸福的新生活。”意如这样回复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了两次刻骨铭心的恋爱,意如放弃了那份不太喜欢的财会工作,决定安下心来写作。因为此前,在她常去的论坛上面,一个书商找到了她,让她代写了一本名为《要定你,言承旭》的小说,她写完之后,交给人家,就出版了,还卖了个好价钱,社会反响相当好。
  那次成功,给意如的鼓励是相当大的。接下来,更多书商找上门来,与她分析她最擅长的文字是什么,哪些文字能更卖钱。最终,书商确定:以意如女性化而又独特的文笔为基础,以她散文体的对古典诗词的评述为根本进行创作。书商包销,意如写出来即可。
  当时,是2006年年初,易中天甚至还刚刚进入《百家讲坛》,也不曾预料后来的《品三国》等古典文化风潮复苏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力——意如当时的创作,作品后来的大热,根本就是歪打正着。
  就在意如创作完“漫漫古典情”第一部《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时,易中天的《品三国》大火,她的作品也借风就势,得到了读者的极大认可,热销起来。
  意如应书商要求,准备创作“漫漫古典情”系列第二部和第三部之时,她的真命天子出现了。
  两人的相识很有浪漫意味。意如的第二部“古典”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需要插画作者,出版方找到了一个名叫磊的男孩,叫他到北京来作画。
  磊来北京前,根本不知道意如这个人,但到北京后,偶然一次去书店时,他发现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他很喜欢作者的文笔。等他到出版社报到,说明这个情况之时,出版社告诉他:你要画的书的作者,和你说的是同一个人。
  磊几乎疯了。他当时不知道意如已经来到了北京进行创作,想去徽南找意如,见见这个心仪的作者。等出版方告诉他意如就在北京时,他跳了起来:我一定要先见见她!
  上天眷顾,磊像极了意如中专时喜欢的那个男孩子,那眉眼,几乎克隆出来的一样!瘦时像裴永俊(那男孩自评),胖时像菜农版周润发(意如一个朋友的评语)。见面后,意如仿佛找回了初恋的感觉;而磊,则为意如身上散发出的古典和灵秀气息着了迷。
  因为看书太多,意如已不再相信风花雪月,她希望未来的爱人可以让她有一点崇拜——磊正是那样的,在一些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事情上,有着可爱的霸道。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意如知道,磊有自己的事业,却义务给人做插画,不收费——能做到这一点的男人,而今还有吗?
  于今,意如已经成名,作品陆续登上各地畅销书排行榜,收入不菲,而磊的工作室收入也日渐丰厚,二人的生活纳入正轨。
  一般情况下,两人都赖床。但基本上是磊先起床(意如常常写作到很晚嘛),先去喂饱那只叫“美兮”的猫,之后,准备两个人的早餐加中餐。吃完后,两人出去转一圈,再回来,开始各自的工作。
  意如在创作时爱喝茶,磊就给她买来“铁观音”;意如写作卡住了的时候会抽烟,他就去给她买来“茶花”、白盒“中南海”……不过磊常常也会搞小动作,将买来的烟藏起来,让意如找……
  而今,意如觉得,自己的生活相对美满了,已不再需要更多。和磊这样的男人在一起,她已感觉到了幸福。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的意愿是可以一直写下去。
  她觉得,世界给了人一方面的不幸,同时肯定会给人更多希望得到的东西。按这样的想法,她一定会珍惜,让自己永远幸福下去。
  安意如爱情语录:
  1.小说中,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很浪漫,但生活中,我们都是被限定在五分钟打完几百字,做不完就被人横眉冷对的人。所以,得现实。
  2.我不是很爱风花雪月一类东西的人。我希望的伴侣,要能让我有点崇拜,要会疼我。我十几岁时就看《金瓶梅》了,早熟,我觉得男女之情不应被性等东西左右。
  3.人们常常会拿自己的爱情和别人比较,但我不会。我虽然身有残疾,但我事实上从没真正自卑过。佛说,世上之人生而不平等,但我的观点是:平等由内心生发,由我们自己来调整。
  4.我是个不太喜欢复杂人际关系的人,喜欢就是喜欢。在爱情这方面也一样。《白马啸西风》里,李文秀说过:那些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偏不喜欢。这种人,值得我们赞赏。
  
  编辑 / 杨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