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牙疼隐藏着致命危险,匪夷所思的牙疼让患者辗转求医。患者高烧不退,痛不欲生,下颌颈部肿胀,脓液难以清除,被紧急送往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口腔科专家紧急会诊,详细诊断,小小牙疼引发了一场牵连颈部和胸腔的大手术。
患者杨某是驻马店某药厂的工人,据他爱人杨女士说,他平时有吃糖的嗜好,牙齿本来就不好,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因此经常牙疼。
2007年5月下旬,杨某突然觉得右侧下颌智齿疼得厉害,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他整夜睡不着觉,口腔肿胀,连吃东西都十分困难,着实感受到了牙疼的锥心刺骨。他平时极少生病,几年都没去过医院,感冒发烧扛一扛就过去了,看来这次牙疼没有那么简单。
他开始吃药,一连5天口服螺旋霉素片等消炎药,疼痛一点也没有减轻,病痛把他的身体折磨垮了。5月25日,他拖着病痛的身子在家人陪同下慌忙到厂里卫生所输液,一连5天,高烧不退,牙疼也不见一丝好转,半边脸肿胀,连嘴都张不开,无法进食。疼痛难忍的时候,他痛苦得在病床上翻滚,用头撞墙,这些举动让家人恐惧。他们连忙把杨某送进市里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说,牙齿感染,颌下脓肿,立即为他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冲洗并抗感染治疗。5日之后,杨某体温居高不下,并出现颈部肿胀、胸痛不适,病情不断恶化。情况紧急,他们在当地医院的帮助下,将患者紧急转院治疗。
经急诊CT等检查,患者被诊断为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DNM)。胸外科医师说,如果不及时治疗,下行感染得不到控制和逆转,将会导致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患者入院次日,经胸外科与口腔科医生会诊,完善必要检查后,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手术采用胸腔镜行上、下纵膈脓肿切开引流,并安放上、中、下三根胸管,以保证术后引流通畅,彻底清除脓液并用大量冲洗液冲洗脓腔。
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手术结束后,杨某内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至正常,状况逐渐好转,目前正在稳步恢复中。
医师说,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DNM)病源最常见的是第一或第三磨牙感染导致的咽喉颈部脓肿。如果不加以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将会导致不可控制的败血症和致死的暴发性感染。
大多数牙源性感染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厌氧菌一般是需氧菌的10倍。这些混合菌群的协同作用促进感染的侵袭性和毒性。感染具有快速性、进展性和致死性,是多菌种协同的剧毒感染,一些微生物具有剧毒因子使病程具有暴发性。感染扩散快,导致细菌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DNM早期常表现为牙源性感染,大多可以进行根管治疗、拔牙或其他牙周治疗而消除。早期症状为发热、疼痛,如果感染持续发展成脓肿,还会出现面部肿痛。当磨牙脓肿破溃后下颌区域可能受侵,口部疼痛,吞咽困难,流涎,舌和口底水肿,此时仍可通过治疗牙齿而消除。当感染进入颈部,患者颈部肿胀,难以转动,颅神经麻痹等,如果感染沿气管前间隙、内脏后间隙蔓延,造成严重胸内感染,到达纵膈,则会影响全身各系统,导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危及生命。对于那些存在疾病隐患的患者来说,保护牙齿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DNM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经常是颈部感染引流后出现败血症时才被明确诊断。文献报道,DNM死亡率达40%,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据《家庭医学》
编辑 / 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