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分析及其对策

2007-12-29 00:00:00周玉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3期


  [内容提要] 中亚地区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独立地缘政治空间,其地缘战略重要价值与日俱增,引得世界各大力量竞相“角逐”。中美两国在中亚有着一定的共同战略利益,也存在许多利益分歧、竞争,甚至是冲突。中国实现和拓展在中亚的安全利益,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搞好西北地区建设,以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为平台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扩大地区影响,平衡中亚各方利益,推动深化区域合作。
  [关键词] 中亚地区 地缘战略 安全利益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3-0085-05
  
  中亚五国独立后,日益显现出该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重要的能源价值,加之敏感的宗教文化走向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备受世界各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美国以“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为切入点,军事上成功进驻了中亚,是影响地区形势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包括欧盟、伊朗、土耳其等国和地区在内的其他力量主要是围绕美国和传统势力俄罗斯进行分化组合。相对于美俄而言,中国对中亚的影响较弱,战略上又无控制中亚的主观意图,自然也不存在与美俄争夺中亚主导权。但中国与中亚地缘关系紧密,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打击“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开拓经贸和能源市场等方面与中亚利益攸关。既存的利益和利益的拓延性都要求中国在中亚地缘安全格局中争取有利的环境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对“角逐”该地区的主要力量尤其是美国给予重要关注。本文试就中美在中亚地区共同关心的安全利益及其矛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做出几点对策性思考。
  
  中美在中亚的共同安全利益
  
  美国高度关注中亚的局势稳定、能源输出和宗教文化走向;中国致力于遏制和打击中亚“三股势力”、维持边境地区和平、拓宽与中亚各国经贸和能源合作以及警惕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冲击。中美在中亚诸如反恐、打击跨国犯罪、开拓经贸能源市场等领域进行的成功合作,充分体现了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当前,中美在中亚共同关心的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
  (1)打击恐怖主义。中美在中亚地区首要的共同安全利益是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目前,中亚地区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来自以“三股势力”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其中,恐怖主义是中美双方共同面对的安全威胁和隐患。
  美国和中亚各国是恐怖袭击的主要受害国。同时,中亚也是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滋长的温床。被联合国列入国际恐怖组织名单的“伊斯兰运动组织”等,其主要活动集中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地区稳定和周边安全构成极大危害。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还直接参与了“基地”组织发动的直接针对美国的“9·11”恐怖事件。美国对伊斯兰世界存在现实和潜在威胁的恐惧,把反恐作为该国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不希望也不允许处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中亚成为恐怖活动一个新的盘踞地。
  中国从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和稳定的角度,同样不希望自己的战略后方成为恐怖和分裂活动的滋生地,威胁国内安全和经济建设。活跃在中国新疆境内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突”)以中亚为依托开展恐怖活动,是中国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国家统一和西北地区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东突”所属的许多组织从中亚地区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那里寻求精神支持和物质资助,“东突”分子从中国外逃,中亚地区是恐怖分子可能的藏匿之地。同时,中亚也是国际恐怖主义向中国渗入的主要途径。2007年1月5日,中国新疆公安和武警合力打击抓捕的潜入帕米尔高原山区的恐怖分子头目就是境外“东突”组织派遣的骨干由中亚渗透入境的。
  中美都认为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符合各自的利益,在打击中亚恐怖势力方面基本立场一致,而且还就反恐合作达成了多项共识。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不断加深和拓宽的趋势。
  (2)开发油气资源。中美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稳定的能源(本文主要指石油、天然气)供应对于两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和拓展国家安全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国内能源储量和开发现状虽不尽相同,但维系各自经济发展和战略储备的能源都大量依赖进口。美国出于国内能源保护的考虑,对国外主要能源供应地的安全可靠性格外关注;中国国内油气产量增速放慢,可勘探开发能源不足,并且严重受制于国际能源供应渠道及价格的垄断。双方从各自长远战略发展角度出发,都认为需要寻找新的稳定而可靠的能源供应。
  中亚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相关估计,中亚里海地区可开采的石油远景储量为200亿~3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7%,天然气远景储量约44万亿立方米,仅次于海湾地区。其中,里海含油气盆地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是目前世界上最后一块尚待开发的大规模油气区。中美都将该地区视为各自新兴的能源供应地,都认为开发利用中亚的油气资源符合各自的战略利益。把中国称为美国“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的美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在国际经济研究所演讲时表示,“如果实际看看美国和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的利益,会发现有许多我们应当共同努力的地方”。两国在开发中亚油气资源的认识上固然存在较大分歧,但显而易见的共同利益也促成了双方在一定层面和形式上的合作。其中,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国内石油企业通过参股、分包等形式,加强与以美为首的西方油气巨头开展全方位合作,发挥自身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联合投标油气项目;通过西方总承包商获得分包权,参与油气管道修建,取得了较好收益。
  (3)关注文化走向。文明形态是个深层次和敏感的问题。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中美对中亚国家的伊斯兰文化走向都格外关注。美国内心对伊斯兰世界的戒备根深蒂固。在战略上,美国一直坚持重点经营一些重要战略地区的个别伊斯兰国家,防止整个伊斯兰世界与美为敌。对于美国来说,中亚的伊斯兰化不单纯是意识形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伊斯兰文化在中亚立足意味着危险因素的增大,威胁范围的进一步扩展。美国的意图旨在让正在转型中的中亚各国走上民主的、非宗教性的道路,既不是共产主义国家,也不是伊斯兰国家。中国在文化上信奉儒家的宽容平和,不存在对中亚进行文化改造的企图。但是,中国对一个与自己边疆地区有着天然民族宗教联系的相邻地区的伊斯兰文化走向时刻保持着警惕。中国尤其不希望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亚形成气候,从而对相邻的新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冲击。
  
  中美在中亚的安全利益矛盾和潜在冲突
  
  中美在中亚存在着上述主要的共同安全利益和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可能,但共同利益和有限合作之中包含着利益背离的基因,而且双方的利益关系在更大层面上体现为分歧、竞争,甚至是冲突。本文着重从地缘战略、油气资源和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试作分析。
  (1)地缘战略“冲突”。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价值自不待言,高度关注或已然“角逐”该地区的各大力量必然在战略上产生碰撞。目前,中美两国并未把对方摆在各自战略的对立面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特别是反恐方面进行的合作也符合双方共同的安全利益。但从传统安全威胁角度讲,美国借反恐之名保留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和对周边地区战略上的牵制事实上对中国的安全利益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中美共同致力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有利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善,但在更大程度上则意味着起主导作用的美国在中亚影响的不断增长和中国影响的相对下降。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即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合作等手段向中亚地区渗透,牵制可能与其发生战略冲突的中俄两国,最终形成东西传导、海陆集成的欧亚棋局。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伺机军事进入中亚,实际上是在中国西北战略通道口上安插上了“宪兵”,在地缘政治上阻止中国国力西进并打断由此引起的中国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富油地区直接联系,遏制中国崛起。
  中亚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和安全缓冲区,也是确保国家安全重点经营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随着中国与中亚三国陆地边界问题的解决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中亚不仅会成为中国经贸投资辐射区域新的市场,而且还将通过欧亚第二大陆桥把欧盟、中国和东亚连成一线,中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权重会越来越大。
  很显然,美国的战略布局与中国的地缘利益,即美国借反恐之名向中亚渗透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利益直接相背。尽管中国没有争夺中亚主导权和排挤他国的主观意图,但中国欲拓展战略生存空间,打开西北门路,确保在中亚的安全利益,必然与美形成利益碰撞。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双方的竞争程度和范围都会逐步扩大。
  (2)油气资源竞争。中美在中亚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对各自经济和战略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上趋同,正如上文所述,两国均将中亚里海视为各自新的能源供应地。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共同的战略关注更意味着竞争和争夺。
  在与油气资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图画中,中亚位于“心脏地带”,谁控制了中亚的油气资源,谁就能在全球战略格局中争得主动。中美的能源消费需求巨大,两国都对这一“冷战时代封存下来的宝贵财富”特别关注。美国在其调整后的中亚战略中,把中亚里海列为其“战略利益地区”,旨在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新的能源基地。美国大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弗龙德士古、飞利浦斯等,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较早地抢入中亚能源市场,在能源勘探以及开采占有量上遥遥领先。
  中亚油气资源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绝非权宜之计的补充,而是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相对美国而言,中国进军中亚能源市场较晚,所占份额很小。中国政府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大力支持国内石油集团参与中亚里海能源勘探、投资开发和油气管道建设:1997年,中石油获得哈萨克斯坦两处大油田的开采权;2005年,中石油耗资41.8亿美元收购哈PK石油公司,成为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项目。但此外鲜有类似成功的“大手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分享中亚能源过分警惕,并利用各种手段设置重重障碍所致。如2003年,中石油和中海油联手收购英国石油公司(BG)持有的里海北部油田股份未果就是明显的案例。再如在能源运输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合作建设中哈石油管线和中土天然气管线工程期间,美国也不失时机地公开进行阻扰。
  (3)文化意识形态碰撞。虽然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一般不易产生,但是一旦形成,其影响则是巨大的和持久的。
  美国对中亚文化渗透的企图非常明确,行动也全面细致,即对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各国灌输西方文化价值观。因为在美看来,这是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的文化保障。推销民主价值观同样也是美国对中亚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美国对中亚各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人权状况多有指责。中国与中亚各国民族素有渊源,中国的文化影响在中亚也能见到一些“遗迹”。但是,对于文化交流,中国不同于美国,反对把一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反对大国干涉别国内政。总体上讲,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和平共处和友好互利的。
  东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着根本差异,使得美国所谓的文化和民主价值观与中国倡导的新文明观在中亚国家探索文明性的过程中不断碰撞。这种碰撞是潜在的和长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中国的应对策略思考
  
  综上所述,中美在中亚既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又存在诸多战略分歧和利益竞争。中国要为经济发展争取有利的西部环境,打造和平崛起的稳固后方,就必须注重处理好与美国及其他大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关系。中国首先应把着眼点放在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上,以增强自身在中亚发挥影响力的权重。其次应通过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及俄罗斯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以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以平衡与美国和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以下试做几点应对性思考:
  (1)加快推进边疆地区建设,增强与美在中亚地区竞争的权重。稳定是根本,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西北地区稳定和繁荣了,中国处理与美国及中亚其他各方的关系才无后顾之忧。因此,坚持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是现实也是长久之计。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和给予政策性倾斜,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西北转移,加强边疆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境内民族分裂和恐怖势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此外,中国还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对外开放的战略基地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借助西北地区向中亚地区投射影响力,从而在与美国及中亚其他各方利益交互作用中争得更有利的位置。
  (2)积极发展区域经贸往来,通过合作争取更大的相对收益。中美在开拓中亚经贸市场方面合作与竞争交融,竞争大于合作。“当他国行为影响到自己对权力的最大化占有时,各方才会在乎对方”。而中国在中亚不谋求权力最大化,自然追求的就不是绝对收益,而是相对收益。“在相对收益的情况下,每一方不但考虑自己的个体收益,而且关心己方是否获得了较他方更多的收益”。中国应利用与美相比大为优越的地缘条件和在轻工业、机械、农业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加大向中亚各国出口家用电器、机电产品、汽车、工程机械、服装和生活用品,引导国内企业到中亚投资建厂。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物美价廉、有吸引力的中国商品和投资将填补该地区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空白点。这显然会成为中亚各方经济合作达成“帕累托最优”的积极因素,既制衡了美国追求绝对权益最大化,也有利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
  (3)扩大中亚能源原材料输入,与美加强战略协调和合作。中国要充分发挥新疆独有的“撬动中亚地区能源原料市场的支点”作用,加大从中亚进口钢材、原油、化工产品、有色金属、金属和非金属矿石和畜牧产品,供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应大力发挥其主管能源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的作用,着眼于通过开发和输入中亚油气,来提升中国能源战略储备能力,处理突发性油气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在勘探开发中亚油气资源的实际运作中,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会晤机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扩大双方的能源合作。在拓展油气资源合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方面,既可以借助国家层面上大的油气开发集团,也应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的作用,通过参股分包等形式与美国及他国石油公司共同开发中亚能源市场,争取更大的油气资源份额。
  (四)以上合组织机制为平台,协调平衡中亚各方利益。中亚五国中的四国(除土库曼斯坦外)及俄罗斯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客观上给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应充分利用上合组织这一平台,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通过政治会晤、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来增强中国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继续发挥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功用,加深与美及周边各国在联合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切断境内外“东突”势力的联系,确保西北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在上合组织机制框架下,进一步阐述和发展“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政策,抵消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打消美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生存空间。借助上合组织机制,从战略层面上制衡美国单方主宰中亚事务,维持中亚各方的利益平衡。
  
  结 语
  
  中亚在整体上属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内层区域,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区。鉴于中美在中亚既有共同的战略关注,又存在利益分歧和矛盾这样一种客观现实,两国间的合作和“冲突”自然均属常态。但也要看到,中国正处在崛起的起飞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国家因为很容易成为世界强国的遏制对象,往往导致最终崛起的失败。因此,中国关注和借力平衡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减少双方在该地区的冲突和摩擦,是理性和务实的战略选择。中国维护和延伸自身在中亚的安全利益,最为根本的是要发挥其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扩大与中亚各方的友好合作和经贸往来,不断提高在中亚的影响力,避免中亚成为任何大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基地,而力争使其成为中国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并促进中国中亚区域合作格局的形成。
  
  (责任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