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现代会计在倾销预警及反倾销调查应诉中的功能作用问题研究”(04CJY004)和湖北省教育厅课题“新世纪财务管理学科创新与发展研究”(20040115)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感谢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的支持。
【摘要】本文以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为例,借助Excel软件,深入探讨了实际利率法下实际利率的测定和利息调整等疑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其指南(下文简称“新准则”),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略)的摊余成本、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其核心是实际利率的测定和利息调整在后续期间的分期摊销。
一、实际利率法的基本原理
根据新准则,企业设置和运用“应付债券”科目核算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如果该长期债券的到期日固定、按固定金额还本付息(如按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或到期一次还本等),且购入企业在购入时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则形成该购入企业的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科目核算。故“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专门用来核算债券发行人和投资人特定债券交易业务的科目,它们是一对借贷方向相反、金额相关的对称性科目,其对称性特征主要有:(1)“应付债券”的“面值”(贷方)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借方);(2)“应付债券”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的借方或贷方,在后续期间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据以调整相应期间的“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核算利息支出的相关科目(以下仅以“财务费用”为例)和“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的“利息调整”贷方或借方,在后续期间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据以调整相应期间的“投资收益”(即利息收入)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3)后续期间的每期摊销额合计等于“利息调整”的初始确认金额;(4)“应付债券”中“利息调整”初始确认金额和后续期间的每期摊销额可能分别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利息调整”初始确认金额和后续期间的每期摊销额(贷方或借方);(5)发行企业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决定了购入企业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
债券发行人(或投资人)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应付债券(或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各期利息费用(或利息收入)和摊余成本的基本程序如下:(1)确定“利息调整”的初始确认金额;(2)测定实际利率;(3)计算本期应分摊的利息费用(或利息收入);(4)计算本期(应)支付(或收入)的利息款;(5)计算“利息调整”的本期摊销(或调整,下同)额;(6)计算期末摊余成本;(7)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8)计提或转回“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9)计算期末账面价值。在“利息调整”初始确认金额已知的情况下,实际利率直接决定了(3)—(9)的金额。
二、利用Excel软件求解实际利率的基本原理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初始确认金额)所使用的利率。企业应当在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确定实际利率,并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在手工系统下,实际利率通常在逐步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内插法(一种试误法)来确定,但测试次数一般在两次以上,其结果还可能因选用的基础利率不同而不同(如例1所示)。
例1:甲企业2001年初以1059万元的价格发行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6.5%,每年末付息一次,五年期,到期按面值偿还的债券。甲企业承担相关交易费用10万元。假设其实际利率为IRR,则式1成立:
如果用来测试的基础利率分别是IRR0=6.5%(式1右边=1000)
解式2中任意两个式子联成的方程,得IRR=5.37%。
当用来测试的基础利率分别是IRR0=6%(式1右边=1021.06)
和IRR1=5%(式1右边=1064.94)时,根据内插法确定的IRR为5.36%,其结果与式2相比,虽然只有0.01%的误差,但后续期间据以确定的各期摊余成本和利息费用将会出现更大的误差。
如果通过Excel软件的内置函数IRR求解实际利率,则不仅过程十分便捷,而且还可以避免因用于测试的基础利率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函数IRR返回参数values所代表的一组现金流的内部收益率(即实际利率),该函数的语法是IRR(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