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策略

2007-12-29 00:00:00周斌斌
会计之友 2007年11期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受人才、规模、技术、资金、开发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影响。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特征入手,找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制约因素,探求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需要众多的专业化较强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配套,以形成工艺专业化、产品多元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具有互补性,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但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也是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化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就经营能力而言,通常不如大型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缺乏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能力;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缺乏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力量。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小企业往往较大企业更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因而会较多受到国家政策保护,大型企业甚至还可能借助自己雄厚的资本力量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来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而对中小企业来讲,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唯有适应环境方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市场竞争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
  
  从财务角度看,中小企业往往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初始资本投入不足,资金积累能力较弱
  企业创立时的初始资本投入,主要取决于发起人的资本力量和所规划的事业规模。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主要适合于从事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生产或那些对规模要求不高的行业的生产经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多由个人独资创办或几个人合伙创立,即使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其主要发起人也多为中小企业或个人。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多为地方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开放过程中,又大量涌现出中小规模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地方财力的分散性,乡镇财力的有限性,民营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不足以及早期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结构特征,都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的资本投入是不够足的。在企业创立之后,由于中小企业总体来说利润水平较大型企业低,加之初始资本规模较小,故资本增值无论就速度还是绝对额都受到限制。
  
  (二)经营周转过程中的经常性资金不足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及资产周转效率较低。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库存管理与交易结算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意性较强;加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结构单一,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能力;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中小型企业往往重生产与销售,轻理财与内部管理。特别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小企业面对大量可选择的市场机会,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加剧,中小型企业忽视财务管理所导致的后果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因为,经济不景气时期中小企业一方面会受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膨胀之困扰,另一方面又会面临筹措短期周转资金的更大困难,经济越不景气,银行越要选择财务“安全”的客户。
  
  (三)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严重短缺
  中小企业发展往往会面临两难选择:不求进取会走向没落,急于成长则极易夭折。中小企业的破产概率往往高于大型企业。导致中小企业破产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企业因过分依赖单一产品不求发展而破产;有的因过于急于求成,进行大量固定资产投资而破产等等。过于保守经营与理财会增加中小企业失去市场走向失败的风险,具有这种危机感的中小企业就会积极寻求发展以摆脱不利的竞争地位。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稳定性差,筹措长期资金十分困难,加之中小企业主担心企业控制权旁落,故对吸收投资兴趣不大。所以,中小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所动用的资金往往取自于营运资金。这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又缩减了营运资金,因而会增加资金紧张的矛盾。
  
  (四)中小企业的管理组织成本较低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较小的组织规模对企业财务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企业规模小,决策更多地偏于集中,故决策效率较高;其二是因企业规模小,管理组织简单,内部控制制度方便,故管理费用在企业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通常低于大企业。
  
  (五)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弱
  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小,使企业承担债务、承担亏损的能力弱。一旦企业资金管理不善使资金周转不灵,或者经营不善使产品销售不畅,成本上升造成企业亏损,往往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中小企业资本规模有限,很难通过资产的多元化组合来降低风险。
  
  (六)财务管理方法灵活多样,但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运用
  中小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而财务管理方法也灵活多样,但中小企业比较难吸引人才,尤其缺乏财务管理人才;同时,企业决策权利过于集中,程序简单,无规律可循,管理行为不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穷于应付日常事务而无充足时间学习和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难以得到应用,导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会计信息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财务的制约
  
  中小企业总是需要资金从事经营活动,而资金的取得,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取得。较之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之所以经常显得更为困难,除了因生产方面不能实现规模经济之外,还在于一些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金融因素。金融机构往往偏爱将资金投向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偏爱大公司的理由在于大公司通过多角化经营可分散风险,而正是由于大型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进一步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那些已被大企业及其子公司所控制的制造业的许多领域。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所以偏爱大型企业,从而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资金保障,也在于中小企业的破产概率大,财务信誉不稳定,而财务信誉不稳定是金融机构最为敏感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通常主要依靠内部资金实现自身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负债能力较弱,负债筹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由于人才匮乏,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经营风险较高,信用等级较低等原因,很难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条件。再加之银行贷款政策倾斜,手续繁杂,抵押担保条件高,并且我国资产评估、信用评估、信用融资担保体系、资产拍卖等机制的建立不是很完善,使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取得大笔贷款,且贷款的成本也较高。
  金融机构之所以不太愿意向中小企业投资,还在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和理财上的某种考虑。金融机构较集中地购买大公司的股份,比之较分散地购买多家子公司的股份,不仅可减少投资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更便于做到在出售大宗股票时不影响该股票的价格。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不但向金融机构取得借款比较困难,而且还不能利用通常只有大公司才能利用的长期金融市场,特别是在一国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与大公司外部筹资能力上的差异就更为明显,因而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依赖于银行借款,从这一意义上讲,银行是否愿意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货款,这对中小企业比之于大企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较缺乏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我国的金融政策乃至整个经济政策更多地是依照不同的所有制特征而非规模特征制定的。目前来讲,中小企业多为集体企业(或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及联营企业等,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资本投入,而较多地利用负债。
  
  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尤显困难。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这些条件。从股票市场上看,中小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市场前景、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和现行的股票发行办法及发行限额等的制约,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股票发行上市、借“壳”上市及在境外上市的机会,很难在股票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从债券市场上看,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本规模、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那些规模大、资本多、效益好的企业可以争取到债券融资的机会,而中小企业则很难涉足。
  
  三、中小企业发展财务策略选择的现实思考
  
  设立一个企业不是一个困难的事,但要发展成为中型企业并进而成为大企业则会遇到诸多障碍。资本的不足是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资本的枯竭最终将导致企业失败。这往往是缘于经营过程中收益能力的长期、极度下降,如果企业有充足的资本,就能忍受一定时期经营收益的下降。事实上资本力量与收益能力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适当的财务安排,是企业保持和增强长期收益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特征及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财务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财务策略的特殊性,中小企业发展财务策略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一)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为发展保存良好的信用潜力
  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其中又包含相当大比例的负债筹资,中小企业尤其如此。中小企业在日常就应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否则急需筹资时就会缺乏能力。为此必须在创立企业时就应根据规模筹集够必要的资本,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就税后利润应尽可能多积累,以充实资本。因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通常低于大企业,加之选择外部筹资渠道也显著少于大企业,如果利润分配过程中积累比例不高于大企业,内部积累增长速度就会显著低于大企业,外部筹资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内涵的扩大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外部筹资能力和内部资金调度的余地,因而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在内容上与大型企业无实质区别,但在管理思想和原则上应有所不同。中小企业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材料采购量和销售量也相应较小,因此应尽量就近采购,减少库存,产成品也尽量缩短库存周期,减少积压。生产安排应充分发挥其“船小好调头”的特长,严格以销定产。此外,因中小企业内部分工不可能过细,因此在收账政策上一是要通过提高折扣标准缩短收账期,二是收账责任主要落实到销售和销售人员身上。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加快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内涵的扩大。
  
  (三)稳健理财,切忌盲目扩展
  中小企业的强烈成长意愿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管理能力缺乏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其理财思想要比大型企业更为稳健,切忌操之过急,盲目扩展。中小企业在寻求发展过程中常犯两个错误。一是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因缺乏外部筹资能力和内部积累能力,营运资金一般较紧张。若经济形势较为景气,又掌握了有市场的产品,中小企业也会获利较丰,此时往往对营运资金不甚关注,而急于扩大投资,结果容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出现紧张。二是分散投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避免产品单一的经营风险,力图通过多角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导致分散风险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原有经营项目出现利润下降乃至亏损时,新的投资项目能产生必要的利润,弥补原有经营项目利润下降的损失。然而中小企业常因总体规模较小,分散投资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不能形成一定规模,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首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会因新的投资而受影响。
  
  (四)积蓄财力,适时实现规模扩大
  尽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潜伏着巨大风险,面临许多困难,最终能成长为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为数很小,但也并非不可能。中小企业要实现发展,关键是要作好积蓄财力的准备,同时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当然财力积蓄和规模的扩大不可能一次完成,只能分次实现。初步的财力积蓄和初步的规模扩大提供了基本的资本保证,而规模的扩大可为新的财力积蓄提供更大可能的实现条件。大型企业未必生来就是大型企业,事实上多数大型企业就是通过资本积累与规模扩大的多次交替,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呼唤大企业更快成长,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调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积极稳妥的财务政策,才能在困境中求生存,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