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在中国落户不过百余年。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史来看,中国钢琴艺术从一开始就与世界的钢琴艺术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将钢琴文化这一外来种子播撒在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里,历经几代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浇灌,已经使中西融汇的中国钢琴艺术的幼苗茁壮成长。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殊音色,是中国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殊音色在钢琴上的呈现。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个性鲜明而独有的声韵、音韵,表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有风韵。
一、圆润、古朴的音色,儒雅、高贵的气质
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洞箫”、“古琴”应是最具文人、雅士之风韵的了。它那含蓄、深情、深沉、温文尔雅的儒家风范,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境界的升华、心灵的净化。
1.圆润、幽静的“箫”
“箫”也叫“洞箫”,吹管乐器。箫的音色柔和圆润、哀怨委婉;气质恬静幽雅,富有魅力;常在徐缓的弱奏中,给人以幽静、悠远、空寂、清冷、儒雅、细腻、含蓄的美。
钢琴曲《筝箫吟》是储望华先生在1961年创作的。乐曲一开始,左手用圆润、深情的音色,弹出了静谧中的孤独和无奈。随后右手在24-41小节,又用轻柔而类似箫的滑音奏法,在高音区奏出细腻、圆润、柔美的音色,表现出心中挥之不去的无奈和无尽的惆怅。整首曲子在琴、箫细腻、含蓄、优雅的古韵意境中,给人以感伤、清冷的美。
如果说《筝箫吟》中的箫是描述内心世界的洁、静、幽、雅,那么,《夕阳箫鼓》中的箫则营造了大自然的空灵、悠远、恬静、和谐。
《夕阳箫鼓》是黎英海根据同名古典琵琶曲改编的。该曲以旋律的自身引申出一个纯净、美妙的乐音世界,以田园诗般的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2.古朴、浑厚的“古琴”
“古琴”原名“琴”,也叫“七弦琴”。古琴是民族乐器中用作独奏乐器中历史最长的一种乐器了。古琴的音色古朴浑厚、泛音丰富;气质深沉庄重、声韵夺人。古琴有散音、按音、泛音三种不同基本音色。散音的音色响亮、浑厚。按音的音色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宽阔、明亮;高音区清脆、纤细。泛音的音色丰富多彩。
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就在于它的端庄隽永、淡雅脱俗及意境的深长悠远。赵晓生的钢琴曲《琴韵》,“纯粹运用黑键,将钢琴真正变为一架大古琴:空弦的散音宏亮雄浑,滑动的走音回味无穷,清灵的泛音晶莹透明,营造了空、远、高、洁的意境。作者独创的‘掌心刮键’尤具古琴行云流水神韵。”①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凝重、大气。《夕阳箫鼓》中的古琴则体现了大自然的高空、秀气、幽静。第71—77小节,好似古琴按音那深厚、低沉而圆润的声音;在78—81小节,是71—77小节旋律的加花重复,双手在钢琴的高音区和低音区齐奏出轻柔透明的声音;酷似在古琴上“抚”出的清、远、静、空之泛音,生动地刻画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景色;表现了“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意境。
二、嘹亮、高亢的音色,活泼、生动的气质
1.明亮、婉转的“笛”
“笛”,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极具表现力的吹管乐器之一。竹笛的声音清脆、明亮,音量较大,音色富有变化,表现力强。其音色特点是低音区深沉、厚重;中音区明亮、甜美;高音区响亮、清脆。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通过竹笛明亮、清脆的音色和活泼、欢快的气质,塑造了一个生动可爱、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而在王建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引子和钢琴协奏曲《黄河》(双钢琴谱的第二钢琴)第三乐章《黄河愤》的引子中的竹笛,则给人一种空旷、辽阔、清新、舒展、敞亮之感。
2.嘹亮、热情的“唢呐”
“唢呐”在中原地区应用广泛,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许多形制不同的唢呐,此外,藏族、蒙古族、苗族、朝鲜族等均有各自民族形制的唢呐。唢呐的音量宏大、性格张扬。其音色特点是低音区厚实;中音区刚健、明亮;高音区尖锐、响亮。善于表现欢快、热烈、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王建中根据同名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不仅再现了原唢呐曲的爽朗活泼、简朴粗犷、幽默诙谐的音乐特点,并且运用倚音、颤音、琶音、泛音、刮奏等手法,在钢琴的不同音区用不同的音量、音色,模拟鸟鸣和自然界的音响色彩效果,把唢呐那开朗、活泼、幽默的个性和渲染音乐气氛的能力刻画得入木三分。而钢琴家吴迎运用不同的触键法调配出的丰富音色,细腻生动地再现了《百鸟朝凤》、百鸟争鸣的繁荣景象。正像卞萌所说:“这不是简单的模拟声的再现,而是惊人的艺术。”②是真正的声音艺术。
三、明亮、清脆的音色,游刃有余的气质
琵琶和古筝是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在我国音乐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那游刃有余的气质,不仅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更有英武雄健的粗犷。它们那丰富的演奏效果及不同音区的音色,也是我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喜欢在钢琴上模仿的乐器之一。
1.文武双全的“琵琶”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中,琵琶音域宽广、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积累了丰富的演奏曲目和高超的演奏技艺而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能演奏优雅抒情、情感细腻的“文曲”,也能演奏兵戎相见、气势雄伟的“武曲”。
琵琶的音色特点是:低音区深沉、淳厚;中音区明朗、圆润、柔美;高音区清脆、坚实。江文也《断章小品16首》中《午夜的琵琶》,是一首幽默、诙谐、奇异并带有随意想象风格的小曲。其持续不断、灵巧、机敏的断奏音响,是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响和弹奏技法的艺术摹仿。而在殷承宗、储望华、盛洪礼、刘庄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黄河愤》(双钢琴谱)的第68—76小节中,第一钢琴在高音区模仿琵琶轮指的演奏效果,用透明而轻柔的音色,形象地刻画了我国的大好河山,被日本强盗糟蹋得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手无寸铁的劳苦大众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凄凉惨景。而崔世光的《钢琴交响狂想曲》,则借着在琵琶演奏手法中提炼出的音响形态,表现了烽火四起、硝烟滚滚的古代战场。
2.刚柔相济的“筝”
“筝”也叫“古筝”。古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大家的喜欢。筝的音域较宽,高、低两个音区的音色对比显著。低音区浑厚、结实、响亮;中音区清亮、圆润;高音区清脆、纤细。古筝随其弹奏法的变化,音色可发生很大的变化,既可弹出明亮、耿直的“武曲”声音,也可弹出秀美、婉转的“文曲”音色,更善于表现流水的不同动态。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黄河愤》的引子部分(双钢琴谱),第二钢琴用一连串五声音阶构成的琶音,借鉴古筝的刮奏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黄河那川流不息、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而在旋律《黄水谣》的主题出现时,右手则模仿古筝的刮奏手法为旋律进行插花点缀,表现波光粼粼的水之动态,营造出了一派“麦苗儿肥呀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祥和气氛。
2.铮铮之声的“扬琴”
扬琴的音色清脆、明亮。低音区深厚、饱满;中音区明亮、圆润;高音区清脆、透彻。由于扬琴演奏起来跳跃性强,因此,常演奏重复音、八度散打、加花装饰等带有特征性的音响。因此,我们在很多中国作品中可听到此类音色效果。如黄虎威的钢琴曲《嘉陵江幻想曲》的第57—66小节等,是模仿扬琴的衬音奏法,而老志诚的《牧童之乐》的第28小节则是模仿扬琴的双音奏法。因此,在弹奏时,手指的下键、离键要干净,触键要有弹性,以弹出清脆、明亮、透彻有颗粒感的声音。
四、和谐、柔和的音色,和鸣、随和的气质
1.憨厚、和谐的“笙”
“笙”是我国惟一能吹奏多声和音的管类乐器。笙不仅能吹奏半音和平行四、五、八度,有时也能吹奏三度或和弦,并且转调方便。它能使管乐与弦乐融合,不仅可以担当独奏乐器,而且在民族乐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区清脆、透明;中、低音区温和、丰满。擅长演奏渐弱的音量变化,特别是突弱的效果更佳。蒋祖馨的钢琴组曲《庙会》中的《笙舞》,运用笙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效果,形象地描绘了民间民俗中载歌载舞的场景。而王建中的《百鸟朝凤》,则运用了笙的奏法特点和声音效果,生动地再现了“笙”的功能性作用。它时而和唢呐一同奏响旋律(1—8小节),时而又与旋律进行呼应(17—20小节);时而作为旋律的前奏(88—91小节),时而又为旋律进行伴奏(51—60小节);时而在高音区(105—106小节),时而在中音区(85—86小节),时而又在低音区(64—67小节);时而在右手(108—115小节),时而又在左手(116—121小节)。上窜下跳,贯穿全曲。笙那温和而跳动的音色效果,不仅形象地渲染了迎亲的喜庆气氛,而且也生动地刻画了轿中人时而激动、时而高兴、时而惬意的心情。
3.婉转、和鸣的“芦笙”
“芦笙”流行于我国西南方的苗族、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们的音色丰满、柔和,很有地方特色。它比笙的音色显得亮、柔和。芦笙能自如地演奏宽广、抒情的旋律,也可演奏技巧性较高的华彩乐段。常有大三度与小三度音程的交替以及二度音程的出现。如赵晓生《苗岭笙舞》的第9-16小节,“伴着夜色篝火,苗家吹起芦笙,且歌且舞。悠扬动人的旋律,富有特征的双音,展现一幅兄弟民族生活风俗画。”③而朱践耳的《猜调》在主题第四次出现时,则采用白键上四度叠置的平行和弦的连续进行,宛如大小不等、调性不同的芦笙合奏,雄浑而粗犷。
四、坚实、明朗的音色,热情、豪放的气质
“板胡”和“管”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应列入最具有渲染气氛的一类。它们有热情、豪放、高亢、明亮的音色及善于模仿鸟、人声演唱等特点的能力。
1.响亮、豪放的“板胡”
“板胡”的音色嘹亮、高亢、刚劲,富有乡土、民俗的气息和热情、豪放的气质,常表现欢快、明朗、奔放、炽热的情绪和热闹的场景,对于渲染音乐气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从头至尾透着欢腾、红火、喜庆、诙谐、轻松、豪迈之气。主题一出现,钢琴就在高音区以高亢、尖亮的板胡音色,奏出了明亮喜庆的陕北民歌风味的旋律。储望华在谈到这首改编曲时说:“当我反复听了民乐合奏《翻身的日子》之后,便‘计上心来’,决意将它改编为钢琴独奏曲。第一件事,我用右手在钢琴上模仿板胡独奏的旋律。板胡的滑音,高亢幽韧,刚柔相济,在十二平均律的钢琴上几乎根本不能做到。我尝试加一些小二度‘碰音’及各类装饰音,虽然这离民族乐器的原汁原味相距甚远,但在钢琴上,倒颇觉新鲜,有那么一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有几分亲切感。”④
2.圆润、厚重的“管”
“管”是北方民间乐队中重要的乐器之一,高音管的音色尖锐高亢;中音管的音色圆润明亮;低音管的音色浑厚低沉;高音双管音色浑厚、柔美。
储望华在谈到钢琴曲《翻身的日子》中段时说:“到了当中一段的管子独奏,我在钢琴上试用双手交叉,即右手在低音部奏旋律,并加入小二度、小三度装饰音,模仿管子的风格,增加诙谐的气氛,左手在钢琴上方奏出五度音程,加入小二度的跳音音型,增加节奏感和欢乐情绪。”⑤因此,第71-75小节右手在低音区要弹出厚重的声音,而前倚音要弹出弦乐的滑指效果,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民族风格的韵味。
六、婉转、舒展的音色,如歌如诉的气质
1.平易近人的“二胡”
“二胡”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普及、最广为流传的乐器之一。如果说“箫”是清、幽的“雅”,代表着精神上的寄托。那么,“二胡”则是情、思的“俗”,代表着心灵上的慰藉。二胡那深沉、丰满、柔和、细腻的音色及揭示心灵隐痛的表现力,使我国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在钢琴上一展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风采。储望华在谈到改编曲《二泉映月》时说到:“这时候我想到的《二泉映月》,更多的已是它的旋律本身,而不是二胡这件乐器。”⑥因此,在乐句的处理上,应尽可能地保持原独奏曲的呼吸分句法,以表现出原独奏曲的气韵、神韵,而不要一味地试图用钢琴来模仿二胡的音色。不过二胡的奏法特点在改编的钢琴曲中多有呈现,如第5小节左手第一拍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升C跳音,好似二胡拨奏空弦的效果;而在第9小节第四拍右手最后一个音的前倚音升A,则要弹出二胡的滑指产生的滑音效果等。
2.华美、飘逸的“高胡”
高胡的音色明朗、华美、飘逸,声音穿透力强。高胡既可以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陈培勋《平湖秋月》的第15-16小节,右手的隐伏旋律(符干朝上的十六分音符),在波状音型的三十二分音符中以高胡的声音效果和左手构成15度音程的旋律齐奏,使旋律显得更加清冷、高洁、细致、传神。
七、洪亮、丰满的音色,威振四方的气质
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而钟、鼓之声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呈现,则更全面地显示了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丰富性。
1.威振四方、豪迈气派的“大鼓”
“鼓”那饱满、浑圆的音色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大鼓”在表现宏大的场面、欢庆的气氛时,是最具感染力的打击乐器之一,在我国的作曲家和钢琴家的作品中,时有呈现。例如:杜鸣心的钢琴曲《婚礼场面舞》,以中国大鼓的强劲势头拉开婚礼喜庆的宏大场面,鼓声阵阵贯穿全曲,渲染着热烈而狂舞的欢腾气氛。还有黎英海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引子,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阵阵低沉的鼓声由远而近、由疏而密、由低沉到饱满有力地从远方传来,再自近而远地滚向天边。乐曲由同音重复奏出的浑厚饱满的鼓声,缓缓拉开了夕阳西下,月夜春江迷人景色的序幕。
2.声音洪亮、气韵十足的“钟”
“钟”常在我国正式的盛庆大典和寺院中听到,给人以庄严、肃穆、庄重之感。它那特有的声韵,也在钢琴作品中时有呈现。汪立三《涛声》的第112—122小节,是一典型的钟声齐鸣乐段。低音区的模拟钟声,建立在降B音上的泛音和弦上。而右手高音区的和弦在音响效果上模仿唐代打击乐器编钟的音响效果。钟声的出现烘托出鉴真和尚的音乐形象隽永、深邃,并具有庄严、神圣的艺术感染力。低音区的模拟钟声应通过三角钢琴上的中踏板进行延留,烘托出宏伟、肃穆的音响效果。
而其它民族打击乐器在钢琴作品中多有呈现,如谭盾的钢琴曲《看戏》,是以小鼓、小锣、小镲作为开场,并以锣鼓点作为音乐情绪转折变化的开始。
明亮、清脆的“木鱼”,充满着民族风味,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如黎英海的钢琴曲《夕阳箫鼓》中的第102、106等小节,左手在小字3组奏出的大二度或小三度的跳音,好似敲击木鱼的清脆之声,给乐曲增添了生动的幽默感。
我国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音色丰富。由于篇幅所限,有很多作曲家的经典范例不能一一列举。不过,从一斑可窥全豹,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以及大量优秀的器乐曲。而我国作曲家和钢琴家把我国独有的民族器乐曲的风韵、气韵和我国多民族乐器的声韵、音韵美,移置在钢琴上,使它奏出不同于西方传统钢琴音色的音响效果,体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特有的声韵美。其独有的音韵是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显著特色之一。
①③《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4期,第34页。
②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北京第1版,第73页。
④⑤《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3期,第14页。
⑥《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1期,第13页。
参考文献
[1]赵晓生1999:《依心集》[J]《钢琴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卞萌1996:卞祖善译《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出版。
[3]储望华1999:《漫谈两首钢琴独奏曲的改编》[J]《钢琴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唐 平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钢琴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 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