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2007-12-29 00:00:00徐玺宝
人民音乐 2007年12期


  2007年4月27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现代电子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是“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研中心(GRAME)、法国里昂打击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联合演出。作为法国国家委约作品,中国作曲家张小夫为五组打击乐和八声道电子音乐而作的《脸谱》将音乐会推向高潮,音乐所营造的意境、高品质的声音追求和精细的音响制作以及演奏员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以无比的震撼。于演出前15小时完稿的《脸谱》是张小夫继《吟》和《诺日朗》之后,在电子音乐创作上的一个新起点,他保持了原声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结合的表现形式,灵活运用模拟采样合成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作手段,进一步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因融入电子音乐中,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族气质。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中,采用京剧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随处可见,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将电子音乐和京剧结合起来的,《脸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其创意源于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一种经历了长期演变发展而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艺术,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和象征意义的图案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容貌特征,刻画忠奸善恶等不同人物形象。张小夫正是找到了这一点,用电子音乐特有的变形、拼贴、重组等合成处理手段,让人们透过电子音乐创造的新声音脸谱,看世间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面孔和人的内心差异。下文将围绕作品的声音运用和技术处理,分析研究作品在创作理念、音乐结构和文化底蕴方面的个性特征。
  
  一、“键、皮、铜、木” 体现融合的创作理念
  
  在电子音乐经历了“具体音乐”、“磁带音乐”、“电子声学音乐”和“计算99wfRPtbjb7kq/wUTDkeoQ==机音乐”的演进过程中,从“电子声学音乐”开始,不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和新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多种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局面,”①促进了电子音乐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形成,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以法国作曲家伊夫·马莱克(Ivo Malec)为代表,运用实验室预制的电子声音与现场原声乐器或人声相结合的混合类电子音乐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了传统音乐语言和电子音乐语言的优势,成为现代电子音乐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脸谱》继承了“电子声学音乐”这种自由灵活的风格特征和综合技术的有利因素,从乐器编制到声音的处理和多种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运用,无不体现了作曲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风格和在电子音乐创作语言上融合的理念。
  《脸谱》将现场原声打击乐器分为键盘、皮质、铜质和木质四种类型,与京剧的四个主要行当“生旦净丑”相呼应,利用不同材质之间的音色差异形成丰富的对比,其巧妙的设计耐人寻味。又将所有打击乐器分为五组由五个打击乐演奏员控制,每人分别演奏有音高的西洋键盘乐器马林巴、低音马林巴、木琴、钟琴和颤音琴;皮质乐器每人分别主要演奏三个通通鼓、两个定音鼓、一个大军鼓和一对邦戈;铜质乐器每人分别主要演奏两个吊镲、一个大锣、一个大铙钹、三个京剧锣和一个小铙钹;木质乐器一人主要演奏四个木鱼,其他四人分别主要演奏三个木鱼。这些具有不同音色的乐器组合,不仅体现了将不同特征的中外乐器相融合的创作理念,而且也在乐音和噪音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脸谱》共410小节,其中有149小节采用了乐音与噪音的结合。如作品第36小节至第43小节,在现场噪音打击乐器演奏京剧锣鼓经特征节奏的同时,电子音乐部分预制的京胡演奏快板过门曲调,起到了协调音响和显示个性风格的作用;又如作品第181小节至183小节,电子音乐的中高频噪音背景与马林巴奏出的四度平行和声融合在一起,来营造沧桑凄婉的音乐语境恰到好处。
  五组打击乐器在舞台位置的安排上独出心裁,有别于传统打击乐五重奏一字摆开的排列方式,而是按照中间、后左、后右、前左、前右的位置排列,能够让音乐依照不同位置形成对角线和边线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声音对话,按照不同位置的组合形成不同大小、不同空间的声音流动圈。原声打击乐器与预制的八声道电子音乐声场变化、现场声相与音量效果的控制构成了立体而复杂的声音场态,将各类声音与声场融合起来。利用这种声场布局,可以将不断重复且简单均分的单一节奏型,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突出的重音,使音乐变得非常丰富。如作品第312小节至第326小节,电子音乐处理的大花脸念白背景,由四组木鱼用每分钟140拍的速度演奏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节奏,每组木鱼在不同的节拍位置上突出重音而形成不同空间的声音流动,不仅使各类声音材料与声场运动融为一体,而且也体现了民族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术的融合。张小夫的电子音乐创作理念集中体现在“融合”之中,他认为电子音乐本身就是融合的产物,“融的所指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②《脸谱》依托现代电子科学技术,融合了中国京剧音乐的本质特征和现代电子音乐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极具感染力、个性强烈、创意新颖的音乐创作风格,既超越了别人,也超越了作曲家自己。
  
  二、“生、丑、旦、净”构建“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
  
  德国电子音乐作曲家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是一个集传统作曲技术与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为一体进行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影响下,借助传统声乐、器乐写作经验和意识从事电子音乐创作,已成为现代电子音乐创作的一大主流趋势。张小夫是一位创作领域广泛、技术全面、风格鲜明的作曲家,受交响音乐、民族音乐创作的影响,其电子音乐作品有着严谨的逻辑性和音乐性思维,因此,许多传统音乐的元素也贯穿在作品之中。如作品《吟》的语言特征是通过对声音的各种变化和组织,使单一的材料不断展开;又如作品《北海咏叹》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音材料“三字经”和“百家姓”首尾呼应,实现传统音乐的再现要素。
  《脸谱》共四个部分,类似于传统音乐中的四个乐章,各部分依次与京剧行当中的“生、丑、旦、净”相对应,每个行当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脸谱体系。《脸谱》正是基于京剧行当与脸谱体系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和意义而设计的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其创意和灵感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所给予的启发,其结构特征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起承转合”句式结构的镜像放大。作曲家运用各种传统音乐语言要素和现代电子音乐制作手段,从声音素材的运用、情绪对比和结构比例等方面构建了符合“起承转合”原则的音乐结构。
  京剧行当中的“生”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类型。《脸谱》选取了老生正直刚毅的性格特征和庄重靖方的形象特征,以坚定有力的打击乐和象征唱功意义的京胡曲调为主要声音素材,从音乐风格、个性特征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陈述,是作品的“起”部。京剧行当中的“丑”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可分为文丑、武丑和老丑等类型。《脸谱》则选取了文丑吐字清晰真切、语调清脆流利的特征和机警幽默的形象特征,以不同类型的打击乐锣鼓经组合和诙谐的人声念白为主要声音素材,从节奏的表现作用、音乐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情绪发展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引申,是作品的“承”部。京剧行当中的“旦”按扮演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征,可分为正旦、花旦和老旦等类型。《脸谱》选取了正旦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性格特征和娴静聪慧的形象特征,以女声韵白和有音高打击乐为主要声音素材,从音响效果、音乐情绪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形成对比,是作品的“转”部。京剧行当中的“净”按扮演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技术特点,可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和油花脸等类型。《脸谱》则选取了大花脸和武花脸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和大开大阖、顿挫鲜明的形象特征,以京剧打击乐锣鼓经和人声为主要声音素材,从音乐的气质、情绪和思想内涵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呼应,是作品的“合”部。
  
  “生、丑、旦、净”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混为一体。全曲共17分39秒,其中第一部分“生”为3分31秒,第二部分“丑”为3分86秒,第三部分“旦”为5分15秒,第四部分“净”为5分7秒。显然,第三部分“旦”不仅在时间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音乐的整体特征也尤为突出。如果说第一、二、四部分的音乐刻画了阳刚之气,那么,第三部分则是阴柔之美惟妙惟肖的描写。表现在结构比例上的黄金分割点在11分15秒处,而处于第216小节至第225小节的音乐约在黄金分割点上,正好是第三部分音乐发展的至阴片段。这个至阴片段的背景由电子音乐利用不同频响特征的声音营造出幽深、梦幻般的意境,伴着现场原声铜质打击乐器轻柔而舒缓的节奏,突出了电子音乐部分变形后的长线条京剧女声吟唱的拖腔效果,从而形成一个审美心理上的“高潮”。这个至阴片段的位置与准确数值的黄金分割有一点误差,说明了这个结构比例关系没有经过作曲家刻意的计算和有意安排。正因如此,也充分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作曲功底和对音乐内在结构比例的深刻感悟。
  第四部分“净”用鲜明的音响对比和强烈的节奏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大千世界里芸芸民众生的另一个侧面。特别在第363小节至第402小节,电子音乐部分采用八声道旋转的京剧急急风音响,配合现场原声打击乐演奏的锣鼓经使音乐情绪不断高涨,大花脸翻江倒海的气势给人以强有力的体验,属于整个作品的至阳片段。第四部分强烈的戏剧效果,一方面塑造了本部分的个性特征而独立成章,另一方面,通过京剧锣鼓、人声和电子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法,对全曲在音乐内容和音乐表现方面的一个高度总结。
  
  三、《脸谱》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一定的历史和地域密不可分。不同作曲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受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音乐作品体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特征。同样,张小夫以中国几千年宏大的历史文化为根基,从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态中获取精髓和营养,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作为音乐创作的理念基础,能够在音乐本体和音乐的外延找到民族文化的底蕴,让音乐作品具有深层的文化意义。《脸谱》不仅在创意、技术性和音乐性等方面追求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作曲家将中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形声兼备”的古朴思想作为音乐作品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电子音乐对声音素材的编辑处理和控制技术,让有声与无声达到高度统一,从而提升音乐留给人们的哲学思考和审美境界。
  《脸谱》遵循电子音乐对声音开发和运用的重要理念,具体表现为在声音的细节之中对个性化声音想法和声音品质的追求。作曲家通过对音乐素材的大量过滤,使材料精练而干净,用简单的手法和相对单纯的材料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作品使用的声音素材主要包括人声采样、采样预制乐器、现场原声乐器和电子合成的声音四种类型。依据作品的表现需要,各部分对四种类型声音素材的运用有多有少,不尽相同,类似于传统音乐织体中单一层次及不同层次的组合模式。第一部分“生”主要使用了两种类型的声音素材,即现场原声乐器的和采样预制乐器(京胡与京剧打击乐)的声音,给人以先入为主的风格定位;第二部分“丑”分为三段,一三段主要使用人声采样、现场原声乐器和采样预制乐器(京胡)的声音,其中京胡的声音有前后呼应的作用,中间段使用四种类型的声音造成对比;第三部分“旦”主要使用人声采样、电子合成和现场原声乐器的声音(乐音为主),把电子合成声音的无限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四部分“净”主要使用现场原声乐器(噪音和乐音)、人声采样和采样预制乐器的声音(京剧打击乐)。由此可见,体现在音乐织体纵向上的声音结构,是作曲家按照每部分音乐发展的需要而精心挑选的声音类型。
  从音响横向发展的角度分析,《脸谱》通过休止留白的方式,体现了“大音希声”的审美观念,把音乐语气、语汇的节奏变化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其一,用现场原声打击乐给预制电子音乐留白的方式,突出预制电子音乐的表情作用。如第二部分前四小节只用电子音乐部分的人声念白塑造丑角的幽默形象;又如第三部分的第四、五小节只用电子音乐部分的青衣韵白塑造哀怨委婉的人物性格。其二,用预制电子音乐给现场原声打击乐留白的方式,突出现场原声打击乐的音色特征和声场运动。如第一部分第4小节至第36小节、第51小节至第57小节只用现场打击乐器营造京剧的演出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又如第三部分从第二十小节开始用乐音打击乐器演奏西皮原板的变形音调,突出了乐音在电子音乐中的表情作用。其三,用整个音乐休止给听觉留白的方式,扩大听者的想象空间。如第一、二、三部分的淡入效果和四个部分的淡出设计,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言无尽,意无终的感受。
  总之,《脸谱》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打击乐器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在传统作曲技术和现代电子音乐技术理念之间找到结合坐标,在乐音和噪音之间找到平衡,将现代电子音乐的技术性、音乐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电子音乐创作上的融合理念。《脸谱》在这台音乐会上大放异彩,突破了传统戏剧和传统器乐的表现模式,展示了新媒体背景下现代电子音乐的发展势态。一方面,说明了张小夫在电子音乐创作上所取得的新成果令人注目,另一方面,映射出现代电子音乐研究的新动态和现代电子音乐发展的新方向,一言以蔽之,“21世纪的现代电子音乐已经由初创时期纯粹的专业探索领域扩大到广阔的社会应用领域,由单线条发展转化为多元化的发展”。③
  
  ①许鹏、张小夫等.新媒体艺术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4
  ②张小夫.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主题阐述.中央音乐学院.2005(10)
  ③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徐玺宝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 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