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是20世纪后10年全世界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如何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则是21世纪职业教育再次崛起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以如何让职业学校学生有效掌握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给职业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目前促进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如何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本文从武汉市交通学校在机电专业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出发,对现代职业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信息教学的问题与发展。
信息化教学实践经验
信息化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幻灯机、投影仪、电教片等低技术设备资源来强化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数字教室等高技术资源来变革课堂教学;第三阶段是使用互联网共同体的完善技术来全面进行教育革命。武汉市交通学校在信息化教育上已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发展,第二阶段正在完善与推进,现已计划和筹备第三阶段。
学校在主要专业课程中,均要求教师使用自制课件;自行录制实践操作录像;制作专业先进技术应用资料片等信息资源,结合模块化课程任务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模块任务化后,均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随后布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展相互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互联网查询最新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同时,制作相关的课件进行解释,或者利用仿真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对知识的应用与理解相当清晰。除此而外,经过长期的实践,学校还逐步形成了以教师、学生互为中心,以课程任务为基础的师生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学校不断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运用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促动。这种促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信息化教学要求,促动教师的知识更新与信息应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信息化教学进行合理的要求,能促动教师自主知识的提升与更新。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恰恰是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保证。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武汉市交通学校分批将相关教师送出去培训,并引进部分专业化人才组成团队,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引导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进程由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师主导作用弱化。将以教师为“中心”或“标准”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换之以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变得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互动形式,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信息化教学中的互动形式,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同时,由于其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氛围,以及学生从技能操作中获得的成就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学生在职业道德水准、团队精神、交流水平、解决问题等方面,也有较大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作用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4.差异化引导,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能力与水平有更为确定的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进行差异化引导,充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关注与指导。同时,在学生团队“工作”中,也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彰显,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定位与发展。
5.仿真教学,易化技能操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强化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信息资源的使用还可以让技能与知识“显实”,让原来的难点直观化、解析化,从而消除或降低学习中的难点。对于操作中的难点,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虚拟现实”的仿真教学,不仅可提高操作学习的安全性,也很容易让技能操作符合规范。
当然,在实践中,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解决硬件设施投入过大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紧张,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投资不能一蹴而就,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组织,可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如,利用2~3台电视机与电脑连接可代替投影仪;利用摄像头、电脑与电视机可完成实物拆装演示及操作现场录像等。
信息化教学建设思考
虽然在信息化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学校更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探索。从已进行的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看,信息化教学有三个过程:一是教师教学前对信息资源的获得、分析、归纳、再制作过程;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将信息资源合理地“传给”学生,教会学生获得资源并利用信息资源自主学习的过程;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及教学后,对学生利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的核心,是教会学生获得资源并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针对这三个过程,学校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建设的发展作了如下思考。
1.提高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与专业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对专业信息资源,特别是最新专业资源的占有范围与利用能力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让教师获得更多、最新的专业信息资源是职业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建设中必须优先考虑的。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能在专业生产一线获取最新专业信息资源,让更多的教师了解专业一线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另外,进行校企联办,将企业一线专业人才引入团队中,也能较好地获得专业信息资源。
2.组建团队,提高信息资源的处理与制作能力,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
教师获取的最新专业资源要转化为可供教学的信息资源,还需要一个处理与制作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些专门知识,不是一两名教师可以解决的,需要合理配备专门化人才并组成团队进行。随着团队的工作,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能促使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发展。信息资源库应是一个随着专业信息资源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动态库,其建立需要从分散的小模块逐步完善成一门课程、一个专业体系。目前,已有出版社开始进行这类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但学校也应根据专业特色建立自身的专业信息资源库。
3.提高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筛选与控制能力
当今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络飞速地膨胀,未来的信息化教学离不开互联网络。学生从互联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资源可能比教师还多,过多的信息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能获取的资源需要控制,这种控制的程度应如何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4.合理解决校园网建设与信息化教学的关系
职业院校的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校园网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平台之一。未来的信息化教学需要校园网的支撑,信息资源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中,校园网络不可或缺。加强校园网这个重要平台的建设能为信息化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同时,在校园网建设中,也应为未来的信息化教学预留空间与平台。
5.引进先进技术,有机组合实践培训与仿真模拟
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崭露头角,这种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技能培训的效率及安全性,成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仿真模拟相对于更新迅速的新技术有一定的滞后性,并对经验性、动作协调性要求较高,部分基础技能是不能进行良好模拟的。所以,信息化教学也需要一定强度的实际操作训练。合理搭配两种模式,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学校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6.建立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机制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信息资源获取程度、信息资源应用能力两个重要部分进行时时评价,并作为后续教学的主要依据。它要求在信息化教学实施前,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法,并随着教学的进行而调整。但是,不同的专业课程其评价的方法大相径庭,因此,建立一种适合各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全面实施信息化教学尚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有机合理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并实施,可能会是职业教育腾飞的“核动力”。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符合新时代要求,符合当今学生状况的新的教学方法,为职校发展的“春天”献出一片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