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而职工薪酬又是成本、费用的重要构成内容。同时,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企业还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将应付职工薪酬进行纳税调整。本文着重就职工薪酬的内涵和外延作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007年开始施行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全面核算职工薪酬费用,按照受益对象摊入成本。这对于加强成本核算,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成本补偿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职工薪酬包含的内容
我国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其他职工薪酬等。
二、我国职工薪酬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关职工薪酬的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ISA19)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
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ISA26)。在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职工薪酬的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国际会计准则》中将退休后福利(主要是养老金)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对职工离职后福利的责任是其已经承诺提供给职工的金额,应运用精算技术确定各期成本费用和负债。我国目前对养老金还没有设定受益计划的规定,在实务中,企业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大都是各期按照固定金额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属于设定提存计划。
三、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职工薪酬的对比分析
(一)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核算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薪酬,统一通过新设立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