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准则推行公允价值的意义及其在具体运用中的优点及难点,并提出应从层面上作持续改进的措施。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要求在资产减值测试、金融工具计量、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收入、股份支付、融资租赁、非货币性交易和政府补贴等9个方面具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也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使更多的人接受公允价值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会计实践中,使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紧跟国际会计发展的步伐,对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合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未来现金流量是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由于资产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以未来流入企业经济利益的现值确定资产价值合乎资产定义。同理,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于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此以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现值计量负债,也合乎负债的定义。
(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目前,收入与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价。因此,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三)运用公允价值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四)运用公允价值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而由于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很明显,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是各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亏现象。如企业计算收益、费用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则这种现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运用
(一)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优点。如前所述,公允价值侧重点在于对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衡量,也就是从理论上完美地解决资产定义中定性与定量的时间维度统一性的难题,从而为现代财务会计从成本核心向价值核心的转变铺平了道路,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
1. 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将使其能真实反映经济实质,这让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更好的理解,也容易评价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 削弱了“摘樱桃”的动机,避免企业可能仅仅为了增加会计利润而进行某项交易,以此掩盖核心业务的不良业绩。
3. 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可以使资产或负债的计价模式更加一致,将在相同的时点、根据相同的原则进行计量。
4. 面向未来的公允价值要比过去的历史信息更有用于决策。
5. 运用公允价值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难点。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计量属性上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因而其所形成的会计计量模式在理论上是令人困惑的,主要体现为:
1.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验证性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 实际操作难度大,有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资产或负债,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运用现值技术,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
3. 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
4. 公允价值中“价值”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强调与“公允”对可靠性强调的矛盾。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
1. 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质疑的。
2. 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公允价值不再是橡皮尺子,也不再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3. 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证券市场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的进步,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理性经济选择以及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等等都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初步实现。
4.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十分谨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及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两个条件,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持续改进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要在我国真正、完善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尚需会计理论研究、政府、企业及中介机构等多个层面作持续的改进,具体包括:
(一)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问题研究。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有助指导其应用实践,当前的重点应是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可靠性及其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二)培育和完善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准则中要求公允价值在没有法律约束力的销售协议时,应当按照该资产在活跃市场中的买方出价确定;在既没有法律约束力的销售协议、又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或以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结果作为估计参考。然而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其可操作性就大打折扣了。为了增强公允价值的公正性、客观性,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市场价格体系,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以便各个企业确定的“公允价值”有据可依。
(三)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以三年连续亏损作为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依据之一,这些过于刚性化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资格而滥用公允价值。因此,为了配合新准则的实施,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完善,并辅以诸如企业持续盈余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正常状态、停产状态、资不抵债、难以清偿到期债务等)来衡量和评价上市公司,以减少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平滑的外在诱因。
(四)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力。由于企业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公允价值不可能规定详细的操作方法,因而企业就具有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这就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选择的主观性,利用公允价值等会计政策选择权对公司财务报表业绩进行重新整合,平滑利润,所以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力度。充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规范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确保其公允和真实。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对于实施的新准则,很多会计人员要进行将近一年的会计培训,但是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去强化,这是忠于准则精神执行的必要条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功;另外,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内部控制的健全,高层管理水平的提高,都综合性地对公允价值的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我国WTO过渡期的结束和我国力争国际社会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工作的深入以及国际会计趋同潮流的不可阻挡,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推广和运用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公允价值的推广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公允价值许多问题尚处于研究之中,实务运用也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实际问题很难把握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等等。但从总体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持续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我国未来会计计量模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