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思想在中非合作中的运用

2007-12-29 00:00:00俞晶晶
会计之友 2007年17期


  【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环境下,维护和平、谋求稳定、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006年闭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备受瞩目,它促进了中非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有助于中非双方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我国与非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文独辟蹊径,从企业跨国并购的全新角度对此次中非合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在日益涌动的跨国并购浪潮的背后,西方强烈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拓展自我、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更多的资源、更高的企业运作效率和更优良的战略资产的急迫心情。那么是什么动机驱使中国企业义无返顾的参与海外并购?
  (一)四大动因理论(于桂芹,2006)认为跨国并购加快企业的市场进入速度,时间短,风险高,不确定性强,对于旨在获得对方资源、企业垄断优势、市场渠道、研究开发以及专有技术等资源的企业,并购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
  该理论将跨国并购的动机概括为四类:1.资源驱动型——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机会尽可能地利用世界性资源;2.技术、市场驱动型——通过跨国并购等海外投资方式迅速接近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同时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3.资金驱动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对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资金来源如政府拨款、银行贷款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4.效率驱动型——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率。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邓宁,英国,1977)认为企业要进行国际投资应具备三个要素
  1.所有权优势,指企业要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2.内部化优势,指为确保企业所有权的优势, 通过内部化转移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保持和利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垄断地位;3.区位优势,它取决于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政治经济制度和相关政策等要素,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的区位选择。
  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只是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内部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和扩展垄断优势, 而区位优势才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址和进行国际生产布局的制约因素。只有国外区位优势较大时, 企业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从事国际生产。区位优势构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二、中非合作的动因分析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较为缺乏,一些工业增长必需的原材料和能源日益紧张, 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供给缺口。相比之下,非洲拥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资源:铂、铬、铱等战略金属占世界总储量的80%,钻石占世界总储量的60%,黄金占总储量的50%以上,水资源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同时,非洲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其中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5国的产量占非洲石油总产量的85%左右,苏丹、赤道几内亚、刚果(布)、乍得等正在崛起为新的石油生产国;此外,非洲采油成本总体较低,平均每桶价格在3.73美元左右,西非地区石油勘探成功率高达35%,远远高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非洲作为新兴市场,是当今世界上尚待全面开发的“市场处女地”,也是能够让投资者获得丰厚经济回报的最后一个充满商机的大市场。非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其每年用于消费的将近4600亿美元,达到GDP的83%;商品和服务年均进口额达1700亿美元。就外资的吸收能力来说,非洲大陆的潜力也很大。据国际权威机构分析表明,在非洲投资的回报率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多数非洲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制造工业落后,市场商品短缺,从高新技术产品到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依赖进口。而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优势主要就体现在行业技术方面,特别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国产品质高价廉,在当地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此外,在非洲办厂,可以就地取材,节约成本。产品除了享有本地的优厚条件外,还享有欧美对非洲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为中国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打开了一条新道路。这为中国企业、中国商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可以看出,非洲将是吸收我国企业资本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一个有利去处。
  于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应运而生,主要围绕着中方提供非洲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先进技术与资金,非洲地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提供能源支持,以加强政治对话与扩大经贸合作为宗旨,目的是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进中非共同发展。
  
  三、中非合作论坛的“桥梁”作用
  
  尽管中非合作将会给合作双方带来如前所述的诸多好处,但是目前在实际当中,中非企业间的合作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企业一般不愿与当地资本合资;2.非洲当地的工商业大部份为印巴人所控制,自成一股势力,中国资本很难渗透;3.非洲的国有经济占有相当大比重,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一般原殖民宗主国的资本较易为当地民众所接受,如肯尼亚的大多数水泥厂为英资BAMBURI 公司所并购,形成垄断局面。
  中国企业兼并非洲企业的情况一般集中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如赞比亚是世界上除智利外最大的铜矿产地,中色股份在该矿面临破产情况下,大胆介入,对中国在世界铜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是一个大的利好。但是随后国际铜价大幅上升,当地政府和舆论都后悔当初的出售,再加上劳资关系的紧张,终于爆发了一系列事件:2005年发生炸药仓库爆炸事件,被认为是对工人缺乏安全培训所致;2006年赞比亚大选 ,反对派领导人利用民众对中国人的反感情绪,与台湾商人会面,获得资金支持……
  应该看到,现在的非洲是资本主义席卷全球进程中留下的最后一个角落,世界市场上的剩余资本一旦发现有利可图,便会纷至沓来。所以没有国家力量的后盾,中国企业在非洲站住脚根是很难的。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适时地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以 “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使得双方领导人与代表们就发展新形势下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广泛共识,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双赢”关系,对中非双方企业的进一步合作表示支持,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四、中非合作论坛有助于规避跨国并购风险
  
  跨国并购,尤其是大型跨国并购的失败率很高, 有些国家统计的结果甚至超过50%。其主要原因在于,跨国并购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耗时较长、面临众多冲突和风险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成功困难重重。所以,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对风险的把握与规避。
  中非合作论坛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上的便利,客观上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有力条件,必将极大地加快我国资本流入非洲地区的进程,同时也将深化我国企业与非洲企业间的合作。具体而言,中非论坛从以下三方面有效地规避了中非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所面临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
  跨国并购中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东道国国家政策、法律、政局稳定情况和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变化,造成投资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具体细分为:一是被并购目标所在国重大政治变革、政治突发事件等政治因素可能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带来风险;二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原因有时也会给并购企业带来风险。
  
  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大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政治背景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
  中非合作论坛在加强中非双方政治往来的同时,注重经济领域的同步发展。以论坛的形式,与非洲国家商签并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各国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非洲国家也纷纷主动“出击”,由政府部门亲自牵头来华引资,为我国企业入驻非洲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对我国有意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也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总而言之,中非合作论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规避政治风险提供了避风港,降低了跨国并购中遭遇被并购国政治力量反对的门槛,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商业运作环境。
  (二)法律风险
  跨国并购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东道国的法律、政策的熟悉与了解而使并购行动带来风险。如西方国家出于公平竞争的考虑,制定了一些反垄断法案, 这些法案可能会制约并购行为,让并购公司精心制定的并购方案付诸东流。
  中非论坛以法律形式发布中非能源合作开发战略,有利于确保其权威性、连续性和透明度。《宣言》中规定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与非洲国家共同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举措也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三)文化风险
  跨国并购中所面临的文化风险是由于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风险。我国的文化和海外文化差异较大,这就增加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文化风险。企业跨国并购,必须对被收购企业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理解,否则,可能会前功尽弃。
  企业要在海外投资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胆略和勇气,智慧与才干,更需要深入了解驻在国国情和环境,包括社会和人文环境,需要有合作共赢的气魄和胸怀,需要融入驻在国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当地人民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密切关系。
  在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指出,中非两国要加强文化上的交流互鉴。毫无疑问,中非论坛加深了我国人民及企业界对非洲文化的了解,这是企业家开拓非洲市场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只有熟悉非洲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法规、道德习俗乃至文学艺术,才能在开拓非洲市场的事业中左右逢源,行动自如,把握机遇,顺利发展。
  与此同时,开拓非洲市场的企业,也是弘扬中国文化的使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进而赢得市场,也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提高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同时,为巩固和发展中国与非洲的传统友谊添砖加瓦,为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中非双方以维护和平、合理合作、互补共赢、共谋发展为原则,建立透明、开放和包容的“双赢”合作关系,是跨国并购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中非合作必将促进中非在新形势下的共同发展,为我国与非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新契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