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2007-12-29 00:00:00施用进
会计之友 2007年27期


  【摘要】金融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创新,它是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而其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作用。本文从人才能力培养创新和素质教育创新两个方面,探讨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现代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其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根据“十一五”规划远景目标,我国将在2010年把经济增长模式由现行外延型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内涵增长模式轨道上来。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发展,将对我国财经院校教育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金融创新的潮流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市场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新变革,产生新事物、新手段。
  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其中工具创新是主体。创新工具的发展是各国金融机构为适应新潮流,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定成本,确保利润以抵御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所做努力的结果。它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和企业理财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金融市场工具及其运作体系的不断创新、不断演化构成了金融发展史。社会环境的改变,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知识经济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工具在相对数量上剧增,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所需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最终爆发变革。
  金融创新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货币产生直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这一阶段对人类经济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形式为:货币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存款、贷款业务的产生;银行的出现;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出现,如1553年的股票、1555年的债券、可转换债券和1911年的认股权证等。这些都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阶段产生的金融工具影响深远,目前被称作传统工具。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后到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阶段,国际金融市场平稳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那些传统金融工具。在第二阶段后期,开始出现少量的金融创新,譬如:平行贷款、背对背贷款、证券抵押等业务。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金融创新进入大发展时期,如20世纪70年代的浮动利率债券、货币与利率掉期、期货、期权等一系列创新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工具,如货币期货合约期权、股票指数合约期权、欧洲美元期权、调换期权、美元及市政债券指数期货、平均期权、长期债务期权、复合期权等。尽管金融创新是一个历史范畴,回头来看,它是传统工具,但是从特定时期看,它是一种创新,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潮。回顾历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高潮都是由创新作为原动力的,历史上每一次升级性的金融发展,都是在金融创新的推力作用下实现的。其原因是:一旦旧的金融架构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靠原有工具的数量扩张无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时,它便会阻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金融创新的质的飞跃,才能冲破束缚,从而达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在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螺旋上升发展中,孕育着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将金融发展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的高度。例如,金融业的金融工具突破后,公允价值会计强烈地表现出向许多行业的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浸润的趋势,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
  
  从上述对金融创新演化历史的回顾,可以感悟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会见“两院”院士时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指运用一切已知的知识、信息创造前人未曾有过的设想,最终产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禀赋,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
  
  (一)人才能力培养的创新
  1.注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高科技革命的需要,这也是大学生自身生存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要求公平、公开和公正,面对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各种价格行情和供求关系,惟有创新才能成功。创新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有创新,才会进步,才有发展。对大学生而言,创新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无论他的社会地位高低,只有在创新中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俱进,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使自己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2.注重当代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高科技革命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和基本特征。整个世界正处于开放、发展、融合和竞争的历史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为每位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施展才华的时代大舞台。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建设中展现出的无数新领域、新空间正是财务、会计大学生日后的用武之地及其发展领域。而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人,则会被历史无情淘汰;那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人必将在新领域大展宏图。大学生肩负着很重的压力,要将之转化为动力。要有敢于冒险、敢于胜利的胆识。因此创新人才竞争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3.注重当代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面对市场经济,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正确处理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具备较高的管理技巧和管理能力。现代社会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是:有远见、讲信誉、具有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有魄力和能力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能独挡一面,而且要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带领众多精英共同努力、共铸辉煌。
  4.注重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做一番事业能否成功的因素,30%取决于智商,70%取决于情商。这种情商就是在关心自己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其中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最难做到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情感关系、利益分配关系等等,交际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在一个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人际交往应该掌握六个度,它们是:广度、向度、态度、信度、适度和大度。
  5.注重当代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律能力不是“生而有之的”,当代大学生的自律能力非常不均衡,有些甚至非常糟糕,因此急需引起注意和培养。自律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约束;二是心理上的约束。大学生只有培养起具有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有创新能力的、健康、合格的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
  
  (二)素质教育的创新
  在高校财务、会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应把创新素质教育放在突出地位。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让受教育者在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开拓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创新素质教育一方面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教育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教育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延伸和继续,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要通过教育来继承和发扬。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继承现有的知识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学会自学、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没有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落伍于时代的民族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育的本义与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财务与会计素质教育一般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
  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就谈不上创新教育。要改变那种农业经济时代先干后学、工业经济时代边干边学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是先学后干,树立终身教育的教育观,在认识世界中改造世界,在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以及多学科交叉为基础的教育内容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受教育者的基础越宽厚,视野越开阔,融会贯通能力越强,就越容易进入学科前沿,创新能力就越强。要树立让受教育者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观,因为个性发展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而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只能是畸形发展。
  2.教育模式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是在创新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教师主体对教学过程进行直接取舍与优化组合。其中,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师是开展创新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创新教育指导思想与应试教育指导思想截然相反,它是开发人的身心潜力、培养人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活动。要构建与创新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必须对教学过程的直接要素进行认真取舍。其形式是师生合作互动、生动活泼、开放、主动、和谐、愉快、共鸣、受鼓励、被信任、有启发、组织引导、转化式的,实现以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创新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要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艺术,以“实”和“创新”为主旨,让教室变为学生充分展示其才能的舞台。
  3.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增加素质教育内容,我国传统会计教育中的技术与技能教育比重过大,往往只注重财务与会计制度、法规的灌输与熟记、具体方法与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的诠释,妨碍了素质教育中创新知识比重的增加。另一方面是随着法规、制度、方法的不断增加和修订,教师忙于围绕制度、准则不断更改教学内容,挤占了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一是建议增加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比重;二是合并、调整过细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减少技术类知识比重,增设世界前沿学科讲座甚至是艺术欣赏。提倡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知识来启发创新。启发知识有三种基本形式: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和启发归纳。创新问题的提出是因为科学的前沿问题总是发生在已知与未知的交界处,用已知向未知提问,有利于设想并有所创新;启发猜想的前提是充分自由,在确保个人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的;启发归纳就是用充分的案例更深刻地表现一般规律的方法,归纳的好处是能在一个知识领域把对全体细节的认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