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的管理及控制

2007-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7年29期


  【摘要】有效使用资金,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使企业效益、财富达到最大化是财务部门在全面提高资金管理及控制水平上考虑的重点。本文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有效利用资金,建立企业资金监管机制的新思路。
  
  一、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散乱。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二)监控不力。相当多的企业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财务风险极大。
  (三)信息失真。由于受内部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多种方式有效利用资金的思路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资金有序流动的必要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应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于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二)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监控、服务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对下属单位做到 “你的钱,我看着你花”。
  (三)强化资金管理,努力盘活资金。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的关键是提高资金流动速度,以最少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更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占用,控制库存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中的资金占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销售收入,使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选择最优资本结构,以最小投入换取最大收益。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在确定财务结构时,必须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关系,选择最优资本结构,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资本成本最低。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从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销售,通过销售的增长来减小存货周转期;另一个方面要通过确定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计算经济批量,控制在存货上占用的资金,使之最小。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来鼓励客户尽早交付货款,从而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展延的应付账款的管理,一般来说,企业越是拖延付款的时间就越对企业有利,但由于延期付款可能引起企业的信誉恶化,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仔细的衡量、比较多种方案后再做出决定,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方案。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五)多方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任何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或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筹集。不同的资金来源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件的限制、资金的使用成本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不仅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且要考虑到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
  
  三、建立企业资金监管机制
  
  (一)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从源头上把好资金运行关。资金使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失误,要想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就必须建立高效的决策机构和约束机构,严格遵循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注重决策者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参谋作用,利用财务信息,树立现代财务观念,提高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在充分评估项目的收益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及时筹足资金。投资后要加强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企业资金的“源头”还来自企业的营业收入。货款的收回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管好“源头”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源头”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明显增多,它已成为资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遭受损失,增加资金成本。
  (二)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有的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作用,健全了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过程的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资金都在严格的程序下发挥最大作用。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要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谙熟企业生产营销的基本知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以较高素质来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同时为加快财会工作节奏,提高财会工作效率,必须实现财会工作电算化,使其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四)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达到 “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