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新思考

2007-12-29 00:00:00周明智
会计之友 2007年29期


  【摘要】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体制流失和交易流失,但当前更应关注重复建设、超前购置、无形资产缺乏管理等另类流失。应从加强立法,完善监督机制,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强化管理,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其原因纷繁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快、流失途径之多、流失量之大, 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已经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的定义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财政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在我国,国有资产被划分为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三大类。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占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出于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规定,在国有资产未得到补偿或补偿不足的情况下,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占有或控制的行为。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
  
  (一)体制性流失
  所谓体制性流失,即因国企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经营亏损、监督不力、腐败、侵吞、浪费等体制性因素引起的国有资产损失或转移。主要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资本外逃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流失等等。
  
  (二)交易性流失
  所谓国有资产交易性流失,指的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不评估、低值评估、低价转让、暗箱操作、巧取豪夺、腐败等多种行为所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国企负责人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改革的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借合资名义,行套钱之实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三、警惕另类国有资产流失
  
  上述国有资产的流失渠道,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但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却常有以下现象是我们在谈论国有资产流失时常被忽略的。
  
  (一)重复建设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比如道路重复建设:新修的道路没几年,却常常又被切成“豆腐块”,造成交通的拥挤、堵塞,环境的污染;或者马路上的花坛被拆了修,修了再拆等等。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难道道路的质量不好,新修的就需要挖补,填修吗?抑或这是“豆腐渣”工程?修建一条道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重复建设,不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吗?
  再比如城市公共设施的重复建设。笔者所在的城市, 不足20平方米大小的人行道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钢板7-8块,2块不同自来水厂的管道,4块不同电信部门的管道,2块有线电视的管道。时常这些钢板被打开,某某公司要进行线路的改造或者维修,造成大大小小的“窟窿”,严重威胁行人的安全不说,这些管道的铺设又是一大笔资金,能否算国有资产的流失呢?
  
  (二)一些单位超前购置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流失
  有的单位、部门为了一味追求“现代化”,与世界接轨,花费大批资金购入一些进口设施装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滞后,人才的缺乏,无法驾御或对于多功能的先进技术设备不能充分的利用开发,往往造成设备不能有效的利用或者闲置,造成资源上的较大浪费。
  
  (三)设备的提前报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些单位刚刚购置设备才1-2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盲目的、无计划的使成批在用设备下马。
  
  (四)行为人为所欲为或不作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领导盲目拍板,决策缺乏科学性,违章担保,有相当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视担保为儿戏,擅自或盲目为其它企业、公司贷款提供担保,以致因借款方到期不能偿还而承担连带责任。
  一些停产的国有企业,职工工资、保险等各种欠款越聚越多,贷款利息连年增加,原有的设备、厂房和常年积压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不值钱,账面上记录着的国有资产数已部分成了“虚拟资产”,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已经流失掉了。
  
  (五)企业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管理造成流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以其特有的竞争和盈利功能,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发展。然而,有些企业,对于自身的信誉、知名度、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长期以来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随意拿出去和别的单位合作,甚至转让、出卖,造成了无形资产被无偿占用或无偿投入,同样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界定国有资产的分类和管理范围
  对国有资产的分类界定应形成一种共识,它既包括经营性的国有资产,还包括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应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避免目前只注重经营性的国有资产,而忽视了非经营性、金融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以致出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金融性国有资产“三不管”、资源性国有资产无人管理或严重低估的现象。
  
  (二)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
  目前,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应加快出台《国有资产法》以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中国的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因而维护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应当依靠社会公众而不是仅仅依靠专业队伍。社会公众应对国有资产相关组织和个人活动进行民主的干预和监督,特别是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公众监督使其提高自身行为的自律程度,从而降低因滥用权力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道德风险,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确保国家资产的安全性。
  
  (四)培养专业人才
  事业发展要有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要想克服以前“技术不专、能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必须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使其思想过硬、技术精干,更有效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
  
  (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 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