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钢铁行业自1998年开展对标挖潜活动以来,已有8年。8年来方法多样,成效显著,有效降低了成本,企业效益明显增加,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一成不变、默守成规,应创新经验,开辟新领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新的热点,引进新机制、新方法使对标挖潜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下去。
一、对标挖潜活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效
我国钢铁行业的对标挖潜活动是1999年4月正式发文在全行业开始实施的,以后一直坚持年年部署、年年组织实施,而且做到了年年有进步,年年有发展,使对标指标体系不断得到补充与完善,参加单位不断扩展。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比,其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效果也越来越好。其主要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把成本管理与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为成本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一般业务工作,主要靠成本管理人员去推动,工作范围也仅限于企业内部,缺乏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开展对标挖潜以后,成本管理形势大变,不少单位都是主要领导挂帅、全员参与;对比指标不再是关起门来自已比,而是走出去、请进来的企业之间横向比,同类型企业之间对口比、与同行业先进指标比。这使大家看清了自己在同行业、同类型企业之间所处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大家感受到了市场的铁面无私,它不讲条件,不讲客观,不同情弱者,对任何企业都一视同仁,实行优胜劣汰。如此一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形成了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的竞争局面。特别是在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十种主要产品制造成本创十佳的评比表彰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次十佳单位前三名,起到了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各个企业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在企业中形成了领导带头、群众参战的喜人景象,从上到下都在千方百计地为降低主要产品制造成本定措施、做贡献,对加强成本管理,创建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把降成本和增效益结合起来,强化了职工的效益观念和市场意识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成本管理、效益指标仅仅是无数管理指标中的普通指标,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国家反复强调企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有些人就是思想转不过弯来。认为只要生产出产品,就是对国家做出了贡献,生产越多,贡献越大。至于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卖出去后是否有效益,则很少考虑。只追求产量,不管成本高低、市场能否接受,盲目追求产量产值,结果有的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甚至超过了市场价格,出现产量越高,亏损越多。通过对标挖潜,大家发现,企业生产成本一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超过市场售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不仅不会增加企业效益,还会加重企业负担,增加亏损,从而提高了大家的效益观念和市场意识,对降本增效更加重视,增强了开展对标挖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宣化钢铁公司过去比较重视抓产量,把主要精力用于抓生产。曾一度出现了产量增加、利润却减少的状况,特别是2005年五、六月份,产量虽然月月提高,却险些出现亏损。后来他们改变了策略,由只干不算变为先算后干,一切围着效益转。从采购到生产全面树立了危机意识和效益观念,采用优化原料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使生铁成本大幅度降低。2006年5月与上年同期相比,生铁成本由1874.31元/吨下降到1617.5元/吨,降低256.8元/吨,产量虽然没有增加多少,但效益却比上年大幅度提高了。
(三)对标挖潜是推进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是推进企业不断发展的两个轮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标挖潜的主要目标是降成本,增效益,而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高却需要这两个轮子同时驱动才能实现,所以对标挖潜活动的不断深入,带动和促进了两个轮子同时加速运转。不少企业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来讲,抓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往往是先从管理入手,通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堵塞漏洞、降低消耗,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即人们所说的向管理要效益。不少企业在对标挖潜的初始阶段基本上都是靠抓管理,扫浮财,方法简单,见效快。但到一定阶段后,浮财扫得差不多了,规章制度也已建立起来,再向纵深发展,单靠管理手段就会步履维艰、难以突破。要想出现突破性进展,仅靠管理这一个轮子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技术改造使装备升级换代,把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济钢的情况就是这样,在对标挖潜初期,由于过去管理工作落后,潜力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降本增效比较显著,每年的成本降低率都保持在3%以上。但几年以后,再降成本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每降低1%都很困难。所以,他们从1996年开始重视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改造,对生产工艺和装备动大手术,按照“四全一喷”的要求对生产工艺和装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实现了高炉全精料,炼钢全连铸,全精炼,全一火成材和提高喷煤比率。工程投产的第二年,济钢的成本降低率由上年的1%提高到8%以上,充分显示了技术进步的威力。
(四)对标挖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帮助钢铁行业一次次走出低谷,渡过难关
近10年来,由于市场行情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钢铁行业经历了两次大的困难时期。第一次是1996年至1999年的三年。当时由于国内国际钢材市场不景气,产品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滑,使不少钢铁企业出现亏损。钢铁企业通过千方百计挖内潜、降消耗,把成本降到市场售价以下,用加强内部管理消化外部条件和市场带来的不利因素,咬紧牙关,勒紧裤带,靠降本增效走出低谷,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第二次是2005年下半年,由于钢材市场供过于求,价格连续大幅度下滑,而钢铁生产用大宗原燃料价格却居高不下,有的不降反升,特别是煤、电、运和铁矿石,这是构成钢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样一来,钢材价格下降而成本上升,双向夹击,使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冲击。在2006年年底至2007年初,有的人曾悲观地认为,2006年钢铁行业经济效益要出现大滑坡,全年能做到盈亏持平就不错。在这种形势面前,钢铁企业不靠天,不靠地,还是利用、依靠传家宝:对标挖潜,降本增效。通过8个月的实践,形势发生了逆转,渡过了难关。
二、钢铁行业开展对标挖潜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正确处理成本效益与价格效益的关系,防止过分依赖价格效益,忽视管理效益的“以价代管”的错误倾向,始终把成本效益摆到第一位
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其目的就是通过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来增效益,这是提高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与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就是价格效益。这两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否保持对标挖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既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又互相影响、互相矛盾。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对对标挖潜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观念认识方面。有人认为价格效益来得快,影响大,因而在工作上总是把价格效益排到第一位;而认为成本效益是温火慢功夫,费力大,作用小,见效慢,抓不抓没关系。也有的人把价格效益形容为“抱西瓜”,而把成本效益叫“拣芝麻”,重视价格效益而忽视成本效益。特别是在价高利大的顺利时期,往往会用价格效益“一俊遮百丑”,使成本效益没有立足之地,从而产生“以价代管”的错误倾向。这也是有些单位对标挖潜活动时断时续、时紧时松的思想根源。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企业的决策者、领导者应该看到,成本效益和价格效益是构成企业效益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应该给予同样的高度重视,不能仅按一时的比例高低、影响大小而排位,更不能厚此薄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定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形成机制和运行规律。价格效益是由外部条件和市场行情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对一个企业来讲,只能充分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改变它的运行规律。而成本效益却是由企业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企业对其发展规律,有重要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只要企业内部工作做到家,工作好,功夫硬,成本就会降下来,产品就有竞争力。从这种意义上讲,衡量企业效益高低、竞争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价格效益,而是成本效益。尽管有时它的比重较小、费力较大,但它是事关企业命运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内在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管理中的永恒主题,理应排在第一位。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也不管抓成本效益会付出多大代价,都应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和思想,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才能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达到预期目的。
(二)正确处理粗放型经营与集约化经营的关系,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主要精力转到集约化经营上来
当前,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两条渠道可供选择。
1.通过增加产量、扩大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优势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短缺经济时期,这是一条既简单又见效的渠道,理应成为人们的首选。
2.通过集约化经营,在产量、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单位产品利润水平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当前钢铁工业产能过剩、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条件下,这条渠道应该成为钢铁企业的优先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选择集约化经营后,与粗放型经营相比,更需要成本管理工作的配套与支撑。因为粗放型经营主要依靠能力扩张、增加产量来实现增收,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不甚紧密。而集约化经营要想提高单位产品的盈利水平,就需要提高销售价格与降低成本的双向支撑,即一方面要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品种来提高产品销售额;另一方面要靠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扩大单位产品的利润空间,这项工作与对标挖潜降成本有着直接而紧密的相互联系,因而也就需要更加重视。所以,在当前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形势下,应该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为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活动创造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这是目前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三)正确处理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抓好主要矛盾
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又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但是从目前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这项工作虽有很大发展,但仍有发展空间。从纵向看,企业重点抓了生产环节,在生产领域内开展这项工作,上下两头还有很大的延伸余地;在生产环节前面的如研究、开发、设计、建设等环节尚开展不够普遍,在生产环节后面的包括销售、运输、流通环节也未普遍开展。从横向看,主要是在主体生产厂矿开展较好,而在辅助单位、附属部门、服务行业等边缘领域也未很好地开展起来。无论在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拓展方面,这项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在普及推广、全面参与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不能放松。要保证对标挖潜深入开展、不断打开新局面,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加大力度、抓好关键、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在几个主战场上打歼灭战。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钢铁企业对标挖潜活动在抓好普及推广的同时,应该在三个主战场上重点推进:
1.铁前工序。以高炉为中心,包括烧结、原燃料、辅料和高炉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和回收利用。这是钢铁产品成本投入的大头,也是对标挖潜的重点,约占钢材总成本的70%以上。这一块抓好了就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关键。河北钢铁行业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们从2006年6月开始紧紧抓住铁前工序打歼灭战,集中组织、重点推进,仅仅经过一年奋战,就使吨铁平均成本下降280多元,降低率达14.9%,最高的达20%以上。这么高的降低幅度,只靠一般的组织,不下猛药、用重拳是难以达到的。
2.十种主要产品。如烧结矿、炼钢生铁、连铸坯、线材、钢筋、中厚板等创十佳列出的十种主要产品不仅生产厂家多,覆盖面广,而且产量高,消耗大,降低它们的单位制造成本,会带动全行业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
3.一次性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这一块不仅对本单位、钢铁行业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事关全局,所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既要注重全面发展、抓好普及,又要根据行业和单位特点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在主要战场有所突破。
(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老传统、好作风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装备
降本增效、勤俭节约是钢铁行业的老传统、好作风,而改革创新、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装备又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标挖潜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对矛盾统一体的磨擦与碰撞。比如,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准备淘汰一些老设备、旧厂房,但有的老职工为此感到心痛,认为这些机器跟随自己一辈子,有的还曾是功勋炉、样板机、红旗车,在历史上做出过不少贡献,现在要拆除淘汰,太可惜;不少企业在搞财务管理信息化时,要扔掉算盘,上计算机,有些老会计人员心痛得流眼泪;有的人甚至认为淘汰老设备、旧工具会丢掉老传统、好作风。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
1.对于老传统、好作风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比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少花钱多办事,注意从点点滴滴做起,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等等,这些都是钢铁行业几代人创造并一直坚持的好传统、好作风,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失、褪色,一定要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2.对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一定要积极采用。因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主要是指其精神实质,而不是要墨守成规、原样照搬,更不是抱着老古董不放。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既不能以发扬老传统、好作风为借口拒绝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反对淘汰落后设备,也不能以采用现代化手段、淘汰落后为由忘了老传统、好作风,从而大手大脚,搞铺张浪费。
(五)要正确处理对标与挖潜之间的关系,使对标挖潜活动善始善终,长期坚持
对标与挖潜是同一项工作的两个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对标是为挖潜提供依据,创造条件,是挖潜的前提;挖潜是对标的继续和发展。没有对标,挖潜将无从下手;没有挖潜,对标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字面上,见不到实效,所以这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单位人为地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起来,有的甚至还对立起来,使对标挖潜达不到应有效果,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使对标挖潜活动虎头蛇尾,难以坚持下去。所以,要保证对标挖潜活动的健康发展,一定要处理好对标与挖潜之间的关系。
有的单位在对标挖潜的初始阶段,领导很重视,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参与,不少单位领导带队出外参观,找相关单位对比指标,搞得红红火火,但参观了,指标也对比了,差距也找出来了,下一步工作该对照着差距订措施、抓改进落实了,却无人问津,虎头蛇尾,或者实效很少;有的单位既重视出外参观对指标,更重视对照指标找差距,订措施,抓落实,坚持一条一条地对、一项一项地找,对每一条差距都制订出应对的措施,而且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特别是对一些主要指标如生铁成本,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定要把经验学到手,措施订到位,见到实效。比如宣钢、石钢、邢钢、唐钢、承钢等,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这样做的单位不仅效果好,而且始终坚持,越搞越好。
(六)正确处理对口学习与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让外地经验在本单位开花结果
对标挖潜与一般的学习取经相比有一大特点:这就是可以直观对比指标,找差距,同一业务相关人员可以零距离接触,可以实行刀对刀、枪对枪的对口学习,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这是一大优势。但如果过分强调对口,忽视各个单位的不同情况,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即只讲对口学习,一切模仿照搬,忽视单位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对优点和弊端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兼收并蓄,容易限制、影响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甚至可能产生东施效颦的负作用。比如,乙方成本核算人员去甲方学习,发现甲方生铁成本低的一条原因是不提矿山维简费和环保费。这本来不是经验,而是特殊情况,因为甲方矿山已快采完报废,用不着再持续生产,而乙方的矿山还要继续生产,情况不同,但他们却原封不动的原样照搬,结果成本是下来了,可矿山环保事故频出,不能继续生产,因小失大。这一事例说明,即使是直观对标、对口学习,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般,一定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外面的经验在本单位开花结果。
(七)正确处理加强管理和依靠技术进步的关系,使两个轮子一起转,推进对标挖潜工作迈上新台阶
对标挖潜降成本属于管理范畴,各单位在业务分工上一般也将这项工作归属企业管理部门分管。但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宽,除了需要管理工作的推进以外,科技进步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项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很难有所突破。所以在对标挖潜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坚持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两个轮子一起转,联手互动、协调运转。为此,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目标一致,运转合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对外考察对标、内部找差距、订措施、研究、分析、总结等对标挖潜活动从始至终全过程不但要管理人员组织、参与,而且也一定要有相关的科技人员参加,使其了解对标挖潜的全过程,包括对方的经验、自己的差距和准备采取的措施等。不仅要让科技人员了解情况,而且还要和他们一起研究、制订措施。有了成果,也要与科技人员共同分享。万万不可采取平时无联系,只有遇到问题才想起找科技人员帮助攻关的做法。
2.单位的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一定要有科技部门领导参加,组长最好由负责全面工作的总经理或主管管理和科技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以便于协调组织、全面领导和统一指挥。
3.在工作安排上要坚持分工协作,互相通气。对于一些重大节能降耗项目,往往既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又需要现代化的装备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只强调管理,没有技术手段不行,同样地,仅有好的装备而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人去操作,先进装备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人机协调,将管理和技术紧密结合,协调运作。以宝钢为例,其每年的利润水平都在全行业名列前茅,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管理先进,另一方面是技术装备水平领先,从而实现了一流的技术与一流的管理相结合。高效益是二者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
(八)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整体利益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从总体上看应该是一致的,只是发生和体现的阶段不同。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好处理的。但是,目前由于许多企业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内指标完成情况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这就容易诱发企业的短期行为,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甚至发生磨擦、碰撞,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任期内的目标责任制,为追求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对标挖潜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千万不要为追求当年的效益指标不适当地去挖长远利益的潜力。在对标挖潜活动中应该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哪些潜力应该挖掘、哪些方面应该补充、怎样防止短期行为,以维护长远利益,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决不能用挖掘长远利益潜力的办法追求眼前利益,这是进行对标挖潜活动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对今后开展对标挖潜活动的建议
(一)创造新经验,引导对标挖潜活动进一步深入下去
开展对标挖潜活动8年来,各单位、各企业确实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并发挥了应有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对这些rpHAyij1aNppg5l0rwQKfQ==好经验、好传统要继续坚持、广泛推广,但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实行七八年一贯制,而应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行业特点,发现和培养不同类型的新典型,挖掘深层次的新经验。比如,最近几年钢铁协会组织开展的十种主要产品制造成本创十佳的活动,就是钢铁企业在对标挖潜活动中根据行业特点逐步完善、提高的新经验。通过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钢铁行业主体部分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牵住了牛鼻子,对降低全行业的生产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铁前系统对标挖潜活动,从范围上讲包括河北全省2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县乡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从工序上讲包括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制等铁前各个工序,各工序紧紧围绕降低生铁成本开展对标挖潜工作。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明显。在未开展铁前系统对标挖潜的2005年6月,河北全省参与对标的企业铁前成本平均为1874.83元/T,经过一年努力到2006年5月,平均成本已下降到1594.23元/T,吨铁成本平均降低280.6元/T,降低率为14.9%。2006年全国生铁产量4亿吨,如果吨铁降成本都达到河北的平均水平,每吨平均下降280元,全行业仅铁前一块就可以降本增效1120亿元,潜力不可小视。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应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培养新典型、总结新经验,推进对标挖潜活动向纵深发展。最近鞍钢型材厂创造的运用科技手段把对标挖潜进一步深化、细化、科学化的经验就很有创新性。他们首先细化基础工作,根据核算、管理、决策的需要,设计出收、发、存等物流传递的程序与渠道,以输送出价、本、利等价值流附带的成本与信息,再利用电子软件产品等知识经济技能要素去完成手段上的集成,建立起多数字化信息平台,完成了多功能成本核算体系,进而为成本管理的快速反应与准确到位提供技术上的支撑,为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奠定了基础。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再按品种、规格和成本明细项目建立起灵活有效的实时成本信息库,根据需要随时输入成本信息,列示出优势和潜力,并辅之以激励机制,保持内部挖潜的动力,保障降耗增利为主的措施有效实施和深入运行。同时根据工艺要求,结合生产流程,围绕产品产量一条线,对各种产品形成过程中依次投入的物化消耗及人工消耗按工序进行项目细化和价值量化核定,以满足事前预测有依据、事中监控有目标、事后跟踪有结果、全过程分析有对比的现代化企业闭环管理的需要。要明确地划分出人头、班组、车间、部门对应工序应承担的费用明细指标额度,纳入预算管理网络体系,并以电子平台监控方式实施工序成本的细化管理,让效益之根深深植入工序成本的土壤之中,让每一个人员、班组、车间、部门时刻能以效益标尺量出各自对应的工序成本和明细指标水平,把对标挖潜活动深深扎根于职工群众之中,为企业找到了从工序成本中挖掘效益以转变效益增长方式的终极通途。这些典型经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引导和推动对标挖潜的深入发展,我们需要总结和发现这样的新经验,以带动对标挖潜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开辟新领域,扩大覆盖面,推进对标挖潜活动向更广阔的范围发展
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仅靠某一阶段某一工序的降本增效难以提高全局和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联动,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因此,要使对标挖潜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不仅要抓好生产系统,而且要坚持从源头抓起,从研究开发、建设施工、生产经营一直到销售流通,从始抓到终,保证整个运转链条协调联动。这就要求对标挖潜不仅要抓主体生产厂矿,而且要抓好所有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企业真正形成一个齐心协力的和谐整体,才能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作为钢铁行业来讲,不仅要抓好钢铁企业的对标挖潜,而且要抓好为其服务的地质、矿山、机修、铁合金、碳素、基本建设、科研设计等相关行业,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全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选择新热点,抓住新机遇,坚持在主战场打歼灭战,使对标挖潜实现突破性进展
全员参与、全线推进不等于全篇一律、平均用力,而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抓住几个全局性、方向性的项目打歼灭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具有方向性和说服力、影响力的新典型来带动全局,使对标挖潜出现突破性进展。从目前钢铁工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标挖潜工作有两个新的热点值得关注。
1.从横向看,要做到节约能源、资源,搞好安全环保,实现两低两高,即资源低消耗、污染低排放,产品高质量、效益高回报。对钢铁工业来讲,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钢铁工业“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需要,也是打造和谐社会的重头戏,应该作为对标挖潜活动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抓好几个重点环节。(1)矿山应针对我国可采资源相对较少而矿石回采率和选矿金属回收率低、浪费大的问题,在如何利用贫矿、增加利用贫矿、增加可采资源、提高采矿回采率和选矿金属回收率、提高矿山服务年限、保持矿山可持续发展上多做文章;(2)针对钢铁生产矿石资源、水资源消耗量高而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大的特点,重点抓好相关工序、部门如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的低耗、减排和回收复用工作,在这方面,宝钢、鞍钢、济钢等单位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值得推广;(3)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不仅能消灭或减少污染,而且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标挖潜工作,在这些方面应有突破性进展。
2.从纵向看,从钢铁生产整个链条来看,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点应抓好铁前工序,它既是资源消耗的大头,又是实现减排的重点,同时也是钢铁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抓住这一块也就抓住了降成本的龙头。
(四)引进新机制,运用新手段,推进对标挖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目前,钢铁工业对标挖潜总体形势很好,成绩很大,但发展不够平衡。从地域看,有的省、区企业这项工作开展得很快,效果很好,比如河北、山东、山西、湖南等钢铁企业比较多的省区一直走在前面,成效突出;而有的省、区企业的对标挖潜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进展缓慢。从钢铁行业来讲,有的企业或小行业如普钢、矿山、焦化系统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坚持开展;而有的行业则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对标挖潜工作发展较慢。要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一般的号召、原则指导是不够的,还应该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建立一些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约束、激励机制和奖惩手段,坚持赏罚分明、兑现到位。因为对标挖潜所增加的效益是依靠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挖掘现有设备潜力、通过实施集约化经营实现的,是在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条件下实现的,含金量比较高,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而且具有社会效益,被人们称为“绿色效益”,这与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增加新项目粗放经营所增加的效益是不同的,理应受到表彰和鼓励。所以,对于对标挖潜工作搞得好、效益高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给予精神鼓励,而且要给予物质奖励;而对于只重视扩大规模,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用粗放型经营手段增加效益,忽视对标挖潜工作,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置安全、环保于不顾的企业不仅要给予批评,而且要给予经济惩罚。这样不仅可加大对标挖潜工作的刚性和力度,有利于降本增效,也是促进企业转变经营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采用新方法,选准结合点,注重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使对标挖潜活动细水长流,不断线,坚持经常做
过去,有些企业的对标挖潜工作所以会出现松松紧紧,甚至断断续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工作重点太多,今天说这个重要,明天说那个紧迫,其他工作一忙,有时就容易放松甚至挤掉对标挖潜工作。所以,要保证对标挖潜工作坚持经常做,常流水、不断线,就要研究、改进工作方法,尽量使对标挖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把对标挖潜活动内容融汇到其他相关工作中去,与其他重点工作同时进行,共同发展。这里最重要的是要选准最佳结合点,比如企业提出要加快淘汰落后设备,这项工作怎样与对标挖潜相结合呢?不少企业选择淘汰消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设备,就是为对标挖潜降成本提供技术支撑,二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只要选准结合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就可既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使对标挖潜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
杨兴芬,女,党员,高级会计师,1968年12月至今,历任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财务科长、副厂长、总会计师、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江苏泰富兴澄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兼任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