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贯穿于高校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理念和相关对策。
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执行的严肃性,是充分调动高校内部积极性,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和资金有效使用的关键。然而,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影响了高校预算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经费基本上靠国家财政,学校只是按照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开支标准管理支出。预算的编制只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指标,从而造成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缺乏细致可靠的依据,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难以保证预算收支的良好运行。在高校预算管理中,一直都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作为制定费用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即“基数加增长”。这种方法以上年度收入支出为基础,考虑当年收入支出增减因素来确定预算年度收支计划,容易操作。但是,由于编制时过于依赖上年度收支基数,就使某些不合理支出继续存在,合理支出得不到保证。这种预算方法使预算年度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高校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制约了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造成资金浪费,使用效益不高。
(二)预算编制内容不科学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综合预算应当囊括学校的全部收支。但经检查和审计发现,高校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小金库”现象。其下属的部分学院(部门) 本着小团体利益,截留收入,作资金的体外循环,未能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收入事项均反映在整个学校的综合收入预算之中。一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能真正做到以收定支。一些高校编制公用经费预算,依然沿用“基数+增长”的粗线条估算方法,预算项目安排与会计科目缺乏合理的接口,不符合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预算项目立项的完整性及部分项目预算金额确定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账中存在年初有预算年内无支出和年内有支出而年初无预算的项目。有些学校为达到上级部门对某些经费在金额上的要求, 将部分不应该在该项目中列支的费用列支。
(三)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但是,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明显“软化”,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等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财务部门凭经验核定的支出,有时还会出现“关系项目”,既不客观,又不公平,同时还缺乏透明度。年初争预算、年中追加预算、年末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的项目是先施工、后立项,然后再追加预算。这样极大地软化了预算的作用,加剧了高校资金供给矛盾。
高校的预算编制大都是通过各部门申报、财务部门汇总,经高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以下发文件的方式执行。在编制过程中,高校的领导层、各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缺乏监督机构对所提交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调查论证。因此,预算的编制必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虽然一些大型的专项开支,经过了高校审计部门的审计,但对于零星的、进度时间长而累计支出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