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认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应是企业价值。本文从企业绩效评价出发,分析了成本信息在绩效评价中所处的地位,并提出了改革现行成本系统的具体措施。
企业价值是公司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价值与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之和。以价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强调绩效评价应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未来业绩的预测与评价。
一、成本信息成为制约企业绩效评价的瓶颈
在以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无论是高层次的战略定位,还是低层次的企业经营,成本信息的运用一直贯穿其中。但是,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处于一种成本概念歪曲、成本信息滞后、成本系统无效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价值的瓶颈因素。
(一)对成本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
当前,企业对成本的理解仍过多地强调成本的财务信息属性,而忽略了它的非财务信息属性。实质上,成本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管理者有效管理企业时所需的成本收益方面的财务信息,也包括生产率、质量等非财务信息。如果企业一味地注重财务信息,则有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因为财务信息倾向于关注短期因素。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取得竞争胜利,企业必须首先关注一些长期的非财务性因素,如,产品与生产领先、产品质量和顾客忠诚度等。有时,过分强调财务信息去削减成本(一项财务指标)而忽略甚至降低质量标准(一项非财务指标),这样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灾难,导致长期内顾客和市场份额的丧失。反之,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可能会有意地抬高成本,只要所取得的溢价收入大于成本的增加额。因此,在研究成本概念时,有必要将战略思想引入其中,从战略角度考虑它的非财务性和长期性。
(二)会计收益的计算只考虑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
众所周知,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债务资本成本(利息费用),股东的权益资本成本被当作是“免费的午餐”不予核算。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为独资和合伙时,债权人被认为是唯一的外来者,重要的是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相反,单独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然而,在企业组织形式为公司制时,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相对于公司这个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外来者”。公司通过两个渠道筹集其所需要的资本,无论是哪种资本,公司使用它们都是有代价的,都应作为成本处理。而且,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不了解企业信息的股东可以随时用“脚”投票,出售其原来持有的股票而不再成为公司的股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已经成为企业的“外部人”,股东权益资本成本必须单独计量。
(三)强调物质资本成本,忽略了对人力资本成本的计量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在其“向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中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指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能使价值迅速增值的包括健康、体力、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存量。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要素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也认为,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初期,人力资本将具有更大的增值潜力。周其仁(1996)在“企业契约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这里的非人力资本,通常是指除人力资本之外的所有物质资本的总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合作契约关系,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体现了一种博弈均衡。
(四)固守陈旧、落后的成本系统
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提供的信息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成本信息应具有可靠性,成本信息应能够尽量客观地反映现实,接近实际,管理人员使用该成本信息应能够做出恰当的决策,不会导致错误判断。其次,成本信息应具有相关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应与管理者将要做出的决策相关。当决策需使用历史成本时,成本系统应提供历史成本信息;当决策需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时,成本系统应提供未来的相关成本信息。再次,成本信息必须支持各种类型的管理决策。如,为管理层指出正确的经营方向、产品投资组合与定价、材料(零件)自制/外购、新产品开发、长期投资决策等。此外,有效的成本系统还应有助于企业的激励与控制、学习与反馈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成本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果发现成本系统对于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时,表明企业的成本系统可能无效了。
二、改革现行成本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一)建立以管理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概念框架
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被归类为一些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与领导、绩效与控制。
1.基于战略职能的成本概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剧烈,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战略。因此,管理的战略职能已经一跃成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把战略管理思想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的实质要以企业的战略为核心,与一系列具有源流性质的成本动因相对应。战略成本的内容一般包括时间成本、信息化成本、创新成本、学习成本和市场成本。
2.基于计划与决策职能的成本概念。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做出各种计划和决策,必须获得足够的信息,其中,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企业管理人员所运用的成本信息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数据,而是一些经过处理的具有及时性、相关性和精确性的成本信息。于是产生了常见的用于计划和决策职能的成本概念。这些概念主要包括相关成本、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3.基于绩效与控制职能的成本概念。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控制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考核和激励雇员及经理提供信息。用于此项管理职能的重要成本概念是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和责任成本。
4.基于报告职能的成本概念。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定期编制各种财务报表,以满足广大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内部成本管理的信息需求。在这一管理职能中所使用的重要成本概念为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这些成本通常是根据国家统一的财务和会计法规、制度核算出来的,又称为财务成本或制度成本。
5.基于组织与领导职能的成本概念。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之后,为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组织还必须按照设计的要求为系统配置合适的人力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称为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应的成本概念为人力资源成本。广义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劳动者被企业雇佣之前为了培养自身的劳动能力所花费的代价和企业在员工的招聘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所花费的代价;狭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仅指劳动者受雇后的成本,是企业组织为了取得或重置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成本。
可见,成本信息正扮演着多种角色,为管理的各项职能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成本观念,冲破单纯的产品成本概念的束缚,多层次、多方位地理解成本的概念。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目标的出现,成本的涵义也必然随之拓展和延伸,成本概念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
(二)将权益资本、人力资本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会计学家安东尼(1973)认为,利息费用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它应和债务资本一样计量成本并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一起计入存货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现行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并不代表股东在企业中的权益数额。尽管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了股东原始资本的投入,但是,留存收益却不代表股东的贡献,盈余是会计主体本身赚取的,而不是股东赚取的。因此,有必要改变以股东为导向的资产负债表右边结构,将原来的股东权益分成股东权益和主体权益两个部分。新的股东权益包括:一是原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实收资本数额;二是权益资本成本(权益利息)部分。新的主体权益与现行财务会计程序下的留存收益也并不是一回事。因为在资本成本会计理论下,净收益应该是各种收入与各种费用(包括权益利息)之间的差额。每个会计期间的净收益应该加到主体权益上去,只不过这个净收益要比现行会计程序计算出来的净收益小一些。
人力资本的稀缺性、专用性等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人力资本正在承担企业的风险,成为企业新的主人。人力资本不仅要获得工资等劳动报酬以维持劳动力的正常生产、发展延续外,还应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劳动者在取得了工资收入的前提下,对企业税后纯收益的分配。在会计核算上,为了体现劳动者与股东共享企业剩余收益的本意,维护股东与劳动者利益的和谐统一,劳动者的固定工资收入应在费用中核算,而分享的剩余收益则在利润中核算。
综上所述,如果企业当前的成本管理系统存在问题,而企业管理层正在依赖现有的成本系统进行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决策,那么,即使是理论上多么完美的战略、多么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企业的价值增值都会成为泡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