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春“神秘园”

2007-12-29 00:0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8期


  一、问题的提出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整个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性爱、婚恋是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而言,“性”是神秘的,是一种美好的憧憬。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不仅面临着自身由于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变化带来的困惑,而且急剧的社会变迁使他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如何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人生的关键阶段,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作为一名初中心理教师,在与学生的频繁接触中,我深深感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性心理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性已经不再避讳,他们需要的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开放的性教育。
  放眼外面的世界:马路、地铁、公交车站、公园里……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对对中学生,他们背着的大书包都装饰着五花八门的挂件,相比这些挂件更醒目的是他们或是小手相牵,甚或相拥亲吻……
  聚焦我们的校园:
  课堂上的小纸条:某日心理辅导课的小组活动中,我发现一张小纸条从一位男生手中出发经历三个学生的“接力”,最终顺利抵达教室另一角的一名女生手中……在取得当事人允许后,我看到了小纸条的内容:这是那位男生向女生的“请罪书”,“喜欢”和“爱”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四周还缀满爱心漫画。校门边的小花园:下午五点多,在植物丛中隐约可见两位身着校服的学生正忘情拥抱,他们对来往路人视而不见……
  从上述列举的种种现象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我们必须抛开以往的羞涩,直面青春期性教育,为青春期的孩子们提供正确的、健康的、科学的性教育环境。让学生欣然接受性知识,安然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中青春期性教育占了相当的比重。《纲要》中指出初中阶段青春期教育的任务是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方法等。在当前青春期教育已经在各中小学校中普及的背景下,如何贯彻《纲要》精神,提高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质量是最关键的问题。
  
  二、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实施目标与策略
  
  1.确立适当、适度的性教育目标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其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亦有差异。所以我认为青春期性教育目标的设定应适度、适当:即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目标要有针对性,不能超越该年龄段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度,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就是要有层次性。如,我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开展助人自助的活动,营造平和、宽松的氛围,进行性意识辅导,解除性烦恼,调适性行为,使之悦纳自己的性身份,学会性心理的自我调节,升华性情感,理智对待性冲动,促进性行为适应良好,愉快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在这个总目标下,我们又提出了如下的分目标要求:
  (1)预备年级:了解生命的诞生,认识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建立自然美好的性别角色形象。
  镜中的我:增强自我认同感,接纳自我的性身份;
  生命的轨迹: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男生和女生:了解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懂得男女有别、相互尊重。
  (2)初一年级: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我长大了:青春期性心理;自我悦纳。
  青春红丝带:了解艾滋病,感受并认识预防艾滋病是全人类的职责。
  (3)初二年级: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
  播种春天:怎样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平安之旅:面对性骚扰、性侵犯的自我保护技巧;学会拒绝他人的性要求,远离烟酒和毒品。
  (4)初三年级: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帮助价值观澄清,建立良好的性道德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
  学会做审慎的决定:爱情观、价值观的辅导;
  走过雨季: 青少年性道德观培养;初步了解避孕知识。
  2.参与、体验、感悟的性教育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的教育目标要得以实现,还必须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在青春期性教育活动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感悟为主的教育策略。
  (1)设计开放的话题,感悟健康的青春
  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教师单靠灌输是不行的。我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在青春期性教育辅导中设计开放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讲,在平等的交流中引发各种观点的碰撞,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性价值观。
  例如,我在讲授“爱的代价——青少年性道德观培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
  播放动画片“玛丽的故事”。玛丽的未婚夫约翰即将远征,临走前叫玛丽去成亲。河水冲断了小桥,河里是吃人的鳄鱼。为了过河见约翰,玛丽向汉斯借船,而汉斯向玛丽提出“陪他过一夜”的要求。玛丽只好答应了,过河后,她将这件事告诉了约翰,约翰大怒,认为玛丽不再纯洁,抛弃了玛丽。
  问题:约翰认为玛丽再也不纯洁了,你怎么认为?
  学生回答:
  约翰不应该这样认为,玛丽毕竟是为了见他才答应汉斯的;
  玛丽只是身体上不纯洁,她对约翰的爱情还是纯洁的;
  玛丽太不自重了,为了爱付出一切是有底线的;
  如果我是玛丽,也会与她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我对约翰的感情是最真的;
  如果我是玛丽,我决不这样做,可以想其他方法,比如向别人借船,走别的路,或者打电话给约翰……
  这时我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时的引导:“大家对于‘纯洁’两字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怎样维护好我们每个人拥有的那一份的‘纯洁’呢?”学生们顿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认为我们女孩子身体的纯洁最重要了,不要轻易结交有不良习气的异性朋友,要学着保护好自己”;“我觉得不光是女孩,男生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真正的爱情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想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体验到它美妙的感觉”……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讨论还在进行着。
  (2)生动的情境创设,体验真实的感受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的交往是十分敏感的,我通过小品、成长日记、案例讨论、自我解剖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一个感受、体验、思考的过程。
  如:我在讲授“青春期的自我保护”一课时,通过小品、漫画等形式呈现“夜行者”、“公交车上”、“遭遇恶少”等危机的情境,辅助学生讨论与实战演练。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活动,感悟到加强性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动探究与掌握防范性骚扰、性侵犯的策略与技能。
  
  (3)主题活动的开展,从参与中获得启示
  例如,在“青春期性的自我保护”调查问卷中显示,22.5%的学生认为自己身处的环境不够安全;8.33%的学生曾遭受过性骚扰。由此我向学校德育室建议开展了“自我保护金点子”的征集活动,并将活动成果进行全校推广。
  (4)挖掘伙伴群体资源,注重同伴辅导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团体具有改变个人行为的力量,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因此,充分运用团体中伙伴间的人际互动,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组织了学生心理社团。运用同伴辅导的模式,共同解决问题和困惑。这个社团成立后,在学生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辐射到了校外。
  
  三、实践效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果:
  ⒈各年龄层的学生都能正视自身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变化,并在活动中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有效的行为调适。
  ⒉青春期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学会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懂得如何与异性进行正确的交往。
  ⒊学生对预防AIDS、禁毒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⒋我校于2005年被评为“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学校;2005、2006连续两年被评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童心红丝带”全国先进学校。
  青春期性教育不仅要在学校全面分层地开展,家庭的性教育也是重要环节。但是由于部分家长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家庭性教育缺失。
  在对女孩子逃夜不归的一个个案的辅导中,我请家长来校协助,可是孩子的妈妈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死女人,你还有什么用”!我为之震惊,要知道她所指的“死女人”才14岁。发现孩子有早恋的问题时,一位父亲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除了上学,其余时间一律将其女反锁家中。从以上案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家长的传统守旧的性教育观念与方法,而另一个案例又带给我们截然相反的感受。有位家长在与我交流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时谈到他是这样进行性教育的,将几盘黄色碟片故意放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意图让自己13岁的儿子自学。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全面普及性教育的意义和基础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性教育培训,这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在《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引领下,让我们的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正确地、及时地接受青春期教育,塑造与完善自身健康的人格。
  (作者单位: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