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007-12-29 00:00:00杨术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8期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儿童走向成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面临着社会化的任务,纷繁的世界常使他们目不暇接、难以适应,也常常使他们要承受多种压力。上学、考试、交往、发育等等许多在成年人眼里普通而简单的事情,对中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个人生的重要关卡。人生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考验,他们在这诸多的考验中长大和成熟。面对考验,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一定都能够跨越过去,出现心理问题是极为正常的。
  
  一、主观因素影响
  
  中学生正处在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有时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得以提高,但心理冲突也随之出现。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
  目前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普遍提前,而心理发展则严重滞后,两者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心理发展水平同生理成熟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出现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
  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的,中学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也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为三种心理过程的发展,不仅受其生理发育的制约,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致,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并相互影响,如认识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情感不稳定,情感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意志不健全,意志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认识不深入。
  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
  个性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性格自卑会左右能力的发展,能力差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形成。个性结构发展的完整性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
  4.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和不安
  中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暴风骤雨般的生理巨变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和迷茫之中。近年来,中学生生理发育普遍提前,开始经历一些与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重要事件。他们往往因缺乏思想准备而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复杂和多变的,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看,对他们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
  1.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
  学习、升学压力使许多中学生感到焦虑,并且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但目前也出现了向低年级、低年龄发展的趋势。一些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其家长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能否考高分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损带骂,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精神长期处在过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心理疲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不少学生既缺乏应有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又缺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常常感受到人际交往上的巨大压力。因此,加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十分必要。
  3.与父母缺乏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一些中学生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这种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进入青春期后表现得更加突出,很多中学生普遍为此感到压抑、苦闷、无助。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他们的想法,非常需要从老师、父母那里获得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除了在物质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要求他们之外,却不能认真地、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因而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虽然在生活上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如同弃儿,觉得父母、老师并不理解他们,甚至与他们对立。这种对立的结果还导致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求助无门,只好自己默默地忍受,加重了自身的心理负荷。
  4.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与心理承受能力发展滞后的矛盾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使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增加,因此,良好的心理耐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必备心理素质。中学生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尚不足,这些缺陷使得他们暂时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难以承受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压力,难以应付各种生活“危机”的发生,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所难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