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老师说过:“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我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艺术。如何转化好后进生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前途,关系到班风建设,而且会影响到校风、校貌和社会风气。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后进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笔者调查的近40名后进生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最不喜欢在公开场合下受到批评。有一位后进生在文中这样写到:“我怕老师批评,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被老师批评,我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为了维护自尊心,他们对周围的人常持怀疑和警戒的态度,对他人的议论非常敏感。他们不希望老师按考试成绩分考场,排座位时不希望被女生包围,不希望在公开场合下揭他们的短。他们反对老师体罚,当他们犯错误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最怕老师向父母亲告状。
争强好胜是后进生的又一重要心理特征。他们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位后进生这样写到:“我是一名后进生,老师平时很少关心我,有些活动不让我参加,课堂上也很少让我回答问题,一些根本不难的题目,总是叫优等生回答,其实像我这样一个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往往头一天晚上准备了很长时间,第二天课堂上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使我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反正我是后进生,老师又不叫我回答问题,不用动脑筋,这样使我的成绩越学越差。”这类学生由于平时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常常寻找一切有可能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他们有的拉帮结伙,“江湖义气”十足地为“哥儿们”两肋插刀,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应多给后进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应尽量满足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转化后进生应该坚持的原则
在充分了解后进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要想做好其转化工作还应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消除戒备心理的惟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爱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殷希望时,他们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二,不能歧视后进生,牢固树立后进生不是永远后进、后进生不是全面后进的教育观念,当好心理医生,在教学中认真观察,正确引导,以消除其心理障碍,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走进后进生的心理世界,是我们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第三,以赏识教育为主,唤醒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太阳也有黑子,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的一面。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目光、爱惜的抚摩,都会使后进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希望,重新点燃他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调整学习目标,增强其成功的体验。不可否认,学习过程是一个艰辛跋涉的过程,仅仅凭一时的激情与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足够的动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必须适时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他们的目标。而每一次近期目标的实现都会增加其继续努力的决心,成为下一个更高目标实现的加油站。如此良性循环,才能最终帮助后进生走出落后的阴影,重新找到自我。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九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