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是指有学习障碍、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研究表明,学困生中有许多人都患有“多动症”,其症状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一、学困生心理分析
学困生一般都会有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厌学心理
学困生由于长期的学习困难而形成恶性循环,他们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获得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对于学习持消极的态度。
2.疲劳、惰性和畏难心理
学困生产生学习上的疲劳感,主要是因为自身知识缺陷比较多,接受能力比较差,分析理解能力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针对学困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应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掌握其心理变化,进行启发、引导,因人施教。
1.尊重和关爱导航
教师的关爱、尊重和信任是学生成长的第一需要和前进动力。我们班的一位女生,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对学习十分抵触,对老师所提的要求置之不理、漠不关心。我刚接班时,没有与她正面接触,只是暗暗观察她,我发现她把自己与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隔离开,从不与人接触,没有朋友。我没有马上行动,而是静静地等待时机。不久,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她病了,于是我连续几天关心她、照顾她,还在全班表扬她生病仍坚持来上课。等她病好后,我与她谈心并帮助她找到了几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督查和她本人的努力,她的性格明显变得开朗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2.以点滴“星火”“燎原”
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以点点的“星火”造成“燎原”之势,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曾教过一位五年级的男生,性格十分内向,无论听课、作业、回答问题都无法跟上全班学生,但在体育方面有特长。鉴于以上情况,我没有对他的学习作过高要求,而是对他在体育上取得的一些成绩多加表扬,最后他不但喜欢上了我教的学科,而且在一次测验中竟考了个优。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成绩也节节攀升,在一次全市的作文比赛中,他的参赛作文还得了三等奖。
3.赏识和激励推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表扬和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我们班有位男生,一直拖拉作业,被同学称为“慢半拍”。做第一次语文课堂作业时,我意外地发现他正一笔一划地抄写生词,我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当堂表扬了他的字写得不错。他满脸通红,抄得更认真了。当我把他的作业本展示给全班学生看时,他满脸的喜悦代替了平时迟钝、冷漠的表情。一次小小的鼓励,成为了他转变的契机。
4.以良好环境熏陶
学困生的形成与填鸭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因此,如何构建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找准课程的最佳切入点,设计最好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我们教师应始终把握的方向。
创设师生平等、优生差生平等的课堂,给学困生提供十分宽松、愉悦的环境。在课程设置上,铺设阶梯、分解难点、降低难度 ,照顾学困生的现状和接受能力。导入新课时,应尽可能以旧引新 ,以旧带新。教学上应因材施教 ,注重实效。提问时应既考虑优生,又不冷落学困生。布置作业时应分必做和选做,适当减轻学困生的学业负担。
总之,转变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只有这几方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不辱我们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小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