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2007-12-29 00:00:00李剑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8期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向前推进的时代,是人与人合作的时代。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说:“10个孩子,9个因交往而聪明。”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激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而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较为迷茫的一个问题。
  
  一、认真钻研备课,充分挖掘人际智能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有关人际交流的素材,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努力使数学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小学数学内容领域主要分为四块,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数与代数”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可让学生交流、讨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或数的建立、扩充与运算,甚至公式的建立与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的探究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素材和舞台。例如:估算2.1×2.15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最后汇报、辨析与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力保障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空间。
  
  二、精心组织教学 ,渗透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可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经常出现一些交往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现象一: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交流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不由自主地紧张、害怕以致语无伦次,不敢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学生交流;还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自惭形秽, 总觉得自己不行,喜欢坐在一边听其他学生讨论,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由于恐惧和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要创设一个和谐平等、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里,让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敢想敢说,主动参与学习。应避免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给学生心理增加一种压抑感和恐惧感。这样,学生就会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关心对方表达的观点,积极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以达成共识,妥善保留和处理分歧意见。
  现象二:在学生代表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甚至干脆不听而做自己的事情;在进行评价的时候,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心怀不满甚至指责、攻击发言学生。如:在学生代表回答应用题的计算过程时,有学生立刻反对“不对!你说的是错误的!”或发嘘声、喝倒彩等等,使发言的学生窘迫、难堪因而影响彼此交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由不善于倾听和嫉妒、自傲等情感引起的交往障碍。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发言,其他同学这样做,你心里怎么想。”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学会合理调控自己情绪,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学会交往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遇到与个别学生交流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应利用课余时间,及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辅导,以帮助学生消除交往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教师要主动接近这类学生,主动与其交谈,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他人交往,从而较好地融入集体。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也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数学教师,平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主动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同乐主力学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