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之惑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及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发展中的“道”与“术”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了出来。我们常常发现身边的一些教师不怎么喜欢读书,特别是拒绝阅读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总怀疑这些东西不解决任何问题;教师们在听专家学者的报告时,更希望专家学者能讲一些具有实战经验的教法,即对“术”的迷恋,而不愿接受宏观的教育观念及课程理论等方面的指导,即对“道”的排斥。殊不知随着课改的深入,正是这些宏观的教育观念或课程理论的缺乏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些由课改引发的问题面前,教师们时常有一种无力感,不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或应对。
教师们觉得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不知道如何来完成教学任务了;教师们觉得课程改革强调活动性,但课堂一旦放开,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就难于把握和实现;教师们也会觉得一旦身边没有教参,凭一本教材就很难进行教学了……种种情况表明,课改的问题也表现在教师对课改的目标、理念,对课程的理解等方面,即对“道”的理解上。教师们这种轻“道”而重“术”的思想,已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教学之“道”
“道”即事物的内在规律,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向。“道”是一种能隐含在你体内并可以把你的理念同你的行为融为一体的法宝。“术”即技术技艺,它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方式。“道”为本,“术”为用;“道”在先,“术”在后;“术”的高明,取决于“道”的深刻。“道”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这样的“道”,特别是骨干教师在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时,更需要“道”的修炼。“道”决定了教师的发展力。
教学之“道”,是指能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教育的信念等。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