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内控机制 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2007-12-29 00:00:00禹治恒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9期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对规范运作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是避免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的影响,其根本目的在于控制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保证企业运行遵纪守法,通过规范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方法保证企业科学的生产管理,通过全面严谨的制度和方法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通过严密的制度保证企业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通过有效的事先防范和相互牵制,有效预防错弊的发生。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达到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的目的。
  
  一、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内容。首先,要清晰界定参与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明确程序和方法。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根本问题就是要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一般情况下,处理经济业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由两个以上部门、或两名以上员工参与,并分工负责,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其次,要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人员的分工,保证管钱、管物、管账人员分离和相互制约关系。再次,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建立明确的财产清查定期盘点制度。最后,要按照授权管理的原则,严格规定财务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
  
  二、内部控制的要点
  
  内部控制体系最重要的就是针对财务的控制,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最终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要对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活动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并注重把握好各个要点。有效实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注重把握以下要点,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对风险高的业务,要条块分工,相互制约;在确定分工的同时,明确相互的监督关系和各个岗位的内控职责;完善授权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设立和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保证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逐级授权;严格会计管理制度,执行合法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定期进行工作岗位和人员的轮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内控或审计检查,评估内控的实施效果。
  
  三、重点解决内部控制的难点
  
  (一)准确把握授权
  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就是要调动群体的力量,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经营活动都不可能靠一个人独立完成。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需要通过适当的逐级授权,促进经营管理活动的高效运作。授权管理中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授权的度是授权管理的重要环节。纵观诸多企业,出现重大经济案件的根本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授权不当引起的,授权过多、权力过大,导致失去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授力不够,则会限制生产经营行为的受限,使管理活动畏畏缩缩,贻误发展的良好时机。为此,授权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授权制度,充分考虑授权可能导致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只有准确把握授权,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转、实现权力的有效制衡。
  
  (二)实施全方位的控制
  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是实施有效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参与者实施全方位的控制。说到内部控制,首先要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高层,是企业管理权力的操纵者,控制主要就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相互制衡。其次要控制就是经营管理的中间环节――中层管理者,是对高层权力的具体实施者,也是相对容易出现执行偏差的环节。第三要加强全体员工的控制,在普通员工中也存在着一部分的高危岗位,会利用企业的制度或管理漏洞,损害或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以完善的制度规范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某一方面的制度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经营管理活动,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但知道什么可以干,同时知道什么不可以干,达到自觉遵守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制度,就是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指导下,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有效实施内部制约控制的管理制度体系。
  
  (四)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控队伍
  企业内控人员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企业利益、规范管理活动、及时纠错纠弊的重任,如何掌握内控知识、提高内控能力则显得十分重要。科学的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和知识领域,需要投资、金融、市场、法律等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支持。同时,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人,也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作支撑,所以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控队伍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则显得十分紧迫。
  
  四、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方式
  
  (一)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控制
  道德决定人的行为,也是实施企业内部制度的第一道防线。要通过有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约束,以正确的“三观”教育疏导,使管理者和员工在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压力下,规范或减少错弊的发生。
  
  (二)法律法规为主的控制
  法律作为广大公民行为不可逾越的防线,对规范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替代作用。很多违规行为,在违犯内部制度的同时也触及了法律法规,要通过法律宣传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对意欲突破者,以强制性的规范和惩戒,遏止和震慑错弊的发生。
  
  (三)企业内部制度为主的控制
  企业管理活动需要完善的内部制度实施有效的控制。作为企业经营者,要以完善和规范的方法、程序、制度,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员工的工作,减少失误;同时,以相互牵制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员工的失误和作弊。
  (作者单位: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