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铸造镇域经济第一增长极

2007-12-29 00:00:00刘泽宇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16期


  近年来,江苏省洪泽县以工业强县为第一战略,高起点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空间,在淮安市率先启动实施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走出了具有洪泽特色的发展之路,镇工业集中区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12个镇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3500亩,启动面积1600亩,累计进区企业94家,其中竣工投产企业58家、在建项目36个;企业实现销售2.7亿元、利税3940万元,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亮点。
  
  一、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洪泽经济固本养元的战略之策,以领先的理念助推发展
  
  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可以聚合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力量资源”,扩张规模,提升总量;可以适时跟进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经济国际化机遇,选择和吸纳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园入区,促进乡镇工业总体上实现质的跨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同时,坚持县镇两级联动、规划建设并重,加大力度、加速实施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06年,镇域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5%,对镇级财政的贡献份额占87.5%,镇级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载体和生力军。
  
  二、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洪泽对接经济外向化的重要平台,以持续的投入聚力推进
  
  经过多年的开放开发、培育发展,洪泽经济开发区已步入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开发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工业集中区。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既能使开发区的优势延伸,功能扩容,又能使镇域工业配套成龙,产业扩张。为此,我们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承载优质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策应开发区百亿元轻纺产业、50亿元机械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镇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定位,加大资源开发龙头项目和产业前延后伸项目招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着力强化政策扶持激励力度,有效推进以道路、给排水、电力等为先导的基础配套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政府贷款贴息,专项用于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县直24个重点部门实行对口帮扶,积极推动资金扶持、项目对接;探索实行机关干部招商建、能人大户自主建、村级组织入股建等多种途径,加速建成一批多层标准厂房。通过努力,近年来镇工业集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资金2.4亿元,3个市级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五通一平”,其他镇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
  
  三、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推进洪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以科学的规划推动建设
  
  洪泽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近2/3,城镇化率为43.2%,这样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以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引导产业向集中区汇聚、人口向集中区集聚,以此奠定城市化的现实基础。从2004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城镇规划体系修编工作,确立了以高良涧镇为核心,以朱坝、西顺河等中心镇为支撑,以东双沟、蒋坝等镇为节点的城镇发展思路,为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勾勒了发展框架。以高良涧镇创业园建设为中心,朱坝、东双沟、共和3个市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体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通过加快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在优化城镇工业布局,夯实所在镇的产业基础,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所在镇各项公用基础设施;营造了更为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所在镇的品位;拓展了所在镇居住、生产、文化、教育、商贸、娱乐等多种功能;加快了所在镇的产业集聚,以旺盛的人气造就兴旺的商气、财气,更为重要的是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趋向于城市化。
  
  四、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提升洪泽乡镇工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严格的管理提升品质
  
  为把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现代工业的先导区、镇域财源的增长极,我们坚持做到高门槛管理、高速度建设、高质量服务,对所有进镇工业集中区项目,全部由县工业项目会审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始终坚持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低于1000万元、亩均入库税收低于5万元、亩均投资强度低于120万元、有污染的项目不引进,确保质量,提高效益。同时,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推动政府与客商间的诚信互动,全程落实县镇两级领导挂钩帮办、县委督查室紧逼督办等重点措施,促进项目快建设、早建成、见实效。实践证明,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不仅造就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的企业群体,而且增强了区域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作者系江苏省洪泽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