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3日,云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亲自断开华电云南巡检司电厂4台2.5万千瓦发电机组连接系统的高压断路器,宣布原定12月31日关停的巡检司电厂小火电机组提前半年实现关停。在巡电人的百感交集中,南盘江畔轰鸣了近30年的汽轮机终于安静下来。由此,拉开了云南省“十一五”期间“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序幕……
从“要我关停”到“我要关停”
华电云南公司“十一五”期间涉及关停总规模为两厂30万千瓦,涉及分流职工1671人,分流职工占公司在职职工总数的46%。尤其是巡检司电厂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重要决策后,由机组满发高供一下子转到了限时关停的局面。这种突变无论是对巡检司电厂还是云南公司的干部职工来说,在感情上都受到冲击。
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07年工作会提出的“全面履行三大责任,全面提升三大业绩、全面增强三大能力”为华电云南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既然是国有企业,就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执行集团公司向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
2007年3月25日,华电云南公司与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经委正式签订了2007年12月31日前和2010年12月31日前关停巡检司电厂4台2.5万千瓦、昆明电厂2台10万千瓦的责任书。
在对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配套措施和云南电力市场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华电云南公司党组慎重研究,认为巡检司电厂提前关停利大于弊,决定加快关停步伐,将关停时间提前至2007年6月上旬。
确保安全稳定关停
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稳定,稳定决定成败。华电云南公司要求巡厂领导带领全厂员工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好职工队伍稳定工作,云南公司同时也承诺“不把任何一名员工推向社会”,争取合理分流方案,确保关停顺利进行。这些工作解除了职工思想包袱,将认识统一到“全面履行三大责任”上来,为做好关停前的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地进入关停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在4月份到6月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华电云南公司各职能部门充分研究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做好关停前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如制订关停人员配置方案;充分利用国家对提前关停的相关优惠政策,为电量转让创造了良好的价格基础;对新建项目公司和老厂进行管理整合;保留和核定发电量指标;转让发电量指标,即在对全省华电系统和其它火电厂发电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后,云南公司选择了国电宣威电厂作为2007年下半年电量转让承担电厂。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落实了国家提前关停小机组的有关政策,争取了巡检司电厂关停后企业过渡期间的部分安置费用,解除了老厂人员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全厂干部职工的工作干劲,确保了企业关停时职工队伍的稳定。
阵痛后的新生
巡检司电厂投产 27 年来,共发电146.63亿千瓦时,为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停产后,4台2.5万千瓦小机组每年可向社会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万吨,粉尘0.74万吨,按照同等发电量转移到30万千瓦机组折算每年可节约标煤7.5万吨。它的关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用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马晓佳的话说,华电云南公司在厂网分开后实现了两个“提前半年”。第一个“提前半年”是华电昆明二电厂首台30万千瓦机组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半年投产发电,极大了缓解了当时云南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第二个“提前半年”是华电巡检司电厂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提前半年顺利实现平稳关停,为云南省全部关停小火电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一座经历了近30年风雨的老厂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对巡电人来说,是结束也是开始,旁边拔地而起的两台30万机组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作者单位:华电云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