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学习资源

2007-12-27 06:30高丽敏
中学理科园地 2007年4期
关键词:伽利略正方反方

高丽敏

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体现?这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下面是笔者在执教《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两次执教,两轮反思,希望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运用新理念,把握学生学习心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生本身这一重要学习资源方面,能引起老师们的共鸣。

[第一次执教]

片段一:

积累“运动和力关系”的感性材料—一从生活到物理。

请同学举出“运动和力关系”的例子:

例1用力推桌子,桌子就前进,停止用力,桌子就停止下来(学生边说边推桌子)。

例2骑自行车上学遇到障碍物,停止用力踏,自行车也会滚走。

例3踢出去的足球会在草地上滚一段距离。

例4公路上汽车需要开动发动机才能前进。

学生情绪高涨举出很多身边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实例,教师给予重点记录,以便分析。

片段二:

探究分析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观点

借助电脑播放关于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再结合上述例子材料,提出问题:

问题1:运动起来的车子和足球已经具有一定的速度,若再也不受力的作用,它将怎么样呢?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问题2: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教师讲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单凭简单的直觉,没有对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忽视了摩擦力。

问题3:那么这个实例能不能直接说明伽利略的观点呢?为什么?

①不能,因为它们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现实中的物体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②能。假设没有摩擦力,车子和足球都要继续运动下去。

教师讲评“假设”不是实际存在的事实,这些实例本身都受摩擦,不能直接说明伽利略观点,但“假设”两个字用得很好,体现了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

片段三

设计实验、收集证据

取一辆小车,使它三次都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第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去掉棉布。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分析与结论: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这三次实验中,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接触面越平滑。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运动的时间就越长。通过路程也越长,可以设想,如果小车处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原来的方向永远运动下去。从而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

初看似乎学生有一定自主性,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层层铺垫与引导,引发学生思考,针对问题制定计划,学生动手做实验,知识建构的过程应该是自发主动的,符合认识规律,如此教学本也无可非议,然而我总感觉好像缺少了什么,潜意识里不停思考:学生虽然认识到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但他还是希望用原有认识去解释新看到现象。例子虽然给他们相反信息,使学生将信将疑,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会回到原有的错误认识6基于这个反思,我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方案。

[第二次执教]

片段一:

上课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个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例子,教师归类,并举出典型例子引发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很快形成了两种观点,一部分同学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另一部分同学认为,运动不需力来维持。没有力作用物体也会继续运动下去。学生反映很激烈,于是我把这种激烈的情绪反映转化为一场辩论赛。让持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为正方,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为反方,双方开始辩论:

正方:演示用力推桌子,桌子就前进,停止用力,桌子就停止。就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反方:演示用力推—个乒乓球。当球离开手后仍然向前运动。就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正方:分析球离开手后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后,提出球的运动仍需要力(摩擦力)。

反方:摩擦力是阻碍球运动。而不是推球运动。

正方:摩擦力有时会帮助运动,例如人走路时,没有摩擦力就寸步难行。

反方:沉默一会儿,如果你在滑冰时要马上停住,你会停得住吗?

正方:当然停不住,那是因为惯性,后来也会停住。

反方:假如冰面非常滑而且很长,你何时停下来呢?

正方:停不下来(回答后有点反悔)。

反方: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正方:最后还是停下,不过这时摩擦力很小,它需要长一些时间才能停下来,摩擦力阻碍人运动,不管物体运动起来或者运动停下来都需要力。

反方:假如冰面不存在摩擦力,你会停下来吗?

正方:停不下来。怎么会有这个假如呢?

反方:运动就不需要力了吗?

师(总结)刚才反方用种种事实和假设推导证明正方的观点不成立,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老师感谢你们,谢谢(老师向反方同学鞠躬,并请反方同学回到座位)。

生:(反方)不用谢,其实一开始我们没有想这么清楚,通过辩论,急中生智才讲这么多。

师(转向正方同学,握住正方同学的手)老师也得感谢你们,正因为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力与运动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啊!谢谢你!

正方同学显得很委屈:现实中肯定存在摩擦力,力跟速度肯定是有关系的!

师:正方的问题很有价值,很值得大家思考。

正方高兴地向老师说声谢谢。才向座位走去。

师:刚才正反提出现实中肯定存在摩擦力,反方提出假如不存在摩擦力都很有研究价值。“假如”不是实际存在的事实,但“假如”两个字用得很好,体现了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

刚才,正方提出力跟速度之间肯定是有关系的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运动中不需要力来维持,但力可以增大物体速度,或减少物体的速度,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本身不是力作用的结果,而速度的改变才是力作用的结果。

[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揭示正确的答案,而是创设组织了辩论这一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合作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思想方式,认识策略,对问题的解释,并为自己的策略进行辩解。

这样的课堂,教师已超越了普通的规范,达到了自主创造的境界,学生犹如“自在娇莺恰恰啼”,真正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悦。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如此开放的课堂。怎不受到学生的欢迎!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物理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本次执教老师在辩论结束后的时候,及时进行了总结归纳,对“胜利者”给予肯定同时没有忘记对“失败者”作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不损伤每一个学习者的自尊心,同时对正方提出的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使“失败者”成为“胜利者”,体验成功的骄傲和愉悦。课堂上老师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特别在辩论结束后,表现出平等、尊重、激励,使学生始终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伽利略正方反方
寻找缺失的一角
我的机器人在哪里
辩论赛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数字骰子
用传感器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与天文年
元旦辩论会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