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死亡阴影

2007-12-25 07:14
现代兵器 2007年12期
关键词:瞄准镜越战狙击步枪

刘 杨

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小规模地区冲突绵延不绝,而印度支那地区的局势在战后二十年里一直呈现不稳定和矛盾加剧的趋势,直至演变成“两次印度支那战争”。1954年5月,北越战胜法国殖民军赢得奠边府大捷后,法国不得不在《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承认越南北方独立,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结束。法国势力退出南越后,美国又接替法国成为南越政府的支持者。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这场战争,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人们常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

越战期间美军狙击作战及装备的发展

回顾美军在二战结束后几十年里的步兵战术发展思路,明显呈现出重视新式步兵武器开发而忽略精确射击技术运用的特点,M-14自动步枪的大量装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过,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的M-14缺点暴露无遗。该枪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射击精度很差。在AK47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使用M-14的美军士兵苦不堪言。此外,由于步枪和弹药都太重,单兵携弹量不超过100发子弹。M-14的这些缺点都促成了M-16自动步枪的诞生。

早在1956年,尤金·斯通纳(Eugene Stoner)领导的开发小组就成功研制出AR-15自动步枪。AR-15为全钢枪管,其他部分则大量采用铝合金和塑料等轻型材料,重量轻、易操控、易于拆卸组装,在当时被认为是M-14步枪的最佳替代品。但该枪在稍后的测试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枪口焰大、精度不好、侵彻力差、使用30发弹匣时故障率高,而且射击过程中当雨水进入枪管时还会导致膛炸。不久,美国柯尔特公司接手了AR-15的改进工作,并于1962年小批量应用于越南战场,装备美军和南越部队,同时重新命名为XM16。1964年2月8日,美国空军把XM16正式命

名为“美国5.56毫米口径M-16步枪”。

从实战表现来看,M-16存在侵彻力差、不适合丛林作战的缺点,而且射程太近,不适合狙击作战。更重要的是,美军几乎完全忽视了狙击手的训练。在1954年美国出版的一份军事期刊上曾报道说,美军连为期10天的狙击训练课程都省略了,这就意味着美军几乎没有称的上经过正规训练的狙击手。1956年,美军建立了一个名为“射训”的训练体制,专门由曾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狙击手负责在模拟战场环境下训练士兵的精确射击能力。而在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场上,这一切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原因与美军“快速歼灭”的思想有很大关系。美军试图借助M-16自动步枪的火力对北越部队实施压制,而不是瞄准后的射击。士兵们常常在未经瞄准的情况下一味持枪扫射,希望子弹能击中快速运动中的北越士兵,而没有人考虑到狙击手的运用。如同参战美军形容的那样:

“要相信士兵们能用这种方法准确命中目标简直是自欺欺人。如果我们当时指望狙击手的出现来改变这一局面,那么我们至少得纠正两个主要的错误:一是来自军方高层的官僚主义抵制,二是他们所自认为了解狙击战术的观念。他们对此根本一无所知,而自己却根本没意识到……”

就连当时的美国媒体提也对越南战场上的武器装备和士兵们产生了怀疑。发表于1969年《美军士兵》中的文章记载了战地记者在越南战场上亲眼目睹的一幕,一名美军士兵朝突然出现在前方15米处的北越士兵举枪射击,5发子弹中有4发没能命中,最后让对方从容逃掉。

鉴于越南战场上的局势,美军最高指挥部终于下令驻越美军部队陆军各部门指挥官总结狙击作战的编制和装备需求。越战爆发初期,美军狙击手可以使用的狙击步枪包括“伽兰德”M1C、M1D、“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以及M-14步枪。由于“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在越战初期已经停产,驻越美军提出需要一种坚固耐用的新型狙击步枪,其有效射程至少在1000码(923米)以上,光学瞄准镜也应在各种恶劣的战场条件下正常使用。

1966年,由美国陆军武器司令部和美国陆军射击训练队共同研制,将所有能使用的军、民用枪与各种瞄准镜和枪弹配合使用,并根据业已制订的狙击步枪选型原则和精度标准,最后选择了精确化的M-14步枪,并命名为XM21。 相比较M-14而言,XM21选用重型竞赛用枪管,配用盐湖城武器弹药厂生产的M118竞赛用弹,该弹药初速可达810米/秒。起初,XM21配用的是只有2.2倍的M84瞄准镜,由于使用效果不理想,很快就更换为詹姆斯·莱瑟伍德(James Leatherwood)陆军少尉设计的3~9倍ART可调倍率光学瞄准镜。 此外,XM21的枪托原本由核桃木制成,用环氧树脂浸渍,后来改为尼龙枪托和A纤维护木,枪托上有贴腮。

1969年,XM21被正式命名为M21,并于当年圣诞节前后开始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在整个越战期间,美军共装备了1800支配ART瞄准镜的M21狙击步枪。在一份美国越战杀伤报告中记载,1969年1月7日至7月24日半年内,装备M21狙击步枪的美军狙击手共成功狙杀北越士兵1139人,仅耗弹1706发。该枪到了越战后期已成为美国陆军、海军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通用狙击步枪。多年来M21经过多次改进,直到现在仍在美国国民警卫队及其他特种作战部队(如海豹突击队等)中使用。

尽管获得了新型狙击步枪,建立有效的狙击训练机制更是重中之重。在威利斯·L·鲍维尔(Willis.L.Powell)上校的领导下,美第9步兵师建立了一个总时数46小时的狙击训练计划。到了1969年,这个训练计划则被延展为18天。狙击训练的内容则延续了自一战以来的内容:测距与风力风向判断、目标识别、步枪与光学瞄准镜的维护保养以及伪装技术。不过,此时的狙击训练有了一项新内容,就是从习惯上完成由英制单位向公制单位的转换,此外还包括如何有效呼唤炮火和空中支援。新的美军狙击手训练课程强度非常大,狙击学员们平均每周至少要完成近800发子弹的射击以及相同数量的射击距离估算。

消音器与夜视仪的使用

20世纪初,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美国人海勒姆·马克沁(Hiram Maxim)曾在“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上试验安装了一只消音器。自此,消音器技术一直在缓慢发展着。不过,简单以降噪为目的的消音技术并不是真正的消音器,前者只能尽可能的减小子弹发射时的声响,使对方难以判断枪声来源,而真正消音器的目的则是让对手几乎完全听不到枪声。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消音的关键还在于使用亚音速弹药,但是这样就会以牺牲弹头装药量从而极大的影响弹头射程为代价。越战期间,在降噪消音技术上领先的是讯尼克斯公司(Sionics Inc.),该公司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枪用消音器。其中包括为M16A1步枪设计的MAW-A1消音器以及为M-14和XM-21狙击步枪设计的M-14SS消音器。在夜间作战中,消音器被证明尤其有效,安装了消音器的步枪枪口火焰在夜间几乎完全被消除,射击时产生的噪音在丛林环境中也很难被听见。越战中,美军狙击手常采用一种被称为“Silent Death”(寂静射杀)的战术。他们在夜间行动中作事先埋伏,结合枪口初速小于330米/秒的亚音速步枪弹和消声器在200至300米的距离上狙杀目标。前美军狙击手詹姆斯·吉布尔就曾使用一支安装了消音器的M-21狙击步枪,在一次夜间行动中逐一成功狙杀14名北越士兵,而后者始终没能发现对手的踪迹。

二战以来,使狙击手获益最大的狙击装备还包括夜视仪,这使得狙击手在夜间和微光条件下瞄准和射击成为可能。人们设计的名目众多的望远镜和光学瞄准镜中有些聚光能力相当不错,在光线昏暗的晚间表现尚可,但在几乎没有自然光的野外夜间战场上,即便是最好的光学瞄准镜也会无所作为。

美军自1943年起就开始研究红外夜视瞄准镜,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最著名的就是史密斯·威尔森(Smith Wesson)公司的Star-Tron夜视仪和AN/PVS-1星光夜视仪,而又以后者的改进型——AN/PVS-2最为著名,在战场上得到了大规模使用。借助图像增强器,这种夜视仪可将微小的可见光放大75000倍。因此,AN/PVS-2使用说明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禁在昼间或光线明亮的夜间使用,否则会烧坏夜视仪。当然,AN/PVS-2夜视仪的问题也很突出,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昂的成本——在1970年,一部AN/PVS-2夜视仪的价格高达3000美元。此外,AN/PVS-2夜视仪的体积和重量都太大了,特别是安装在M-21狙击步枪上是个沉重的负担。而且AN/PVS-2夜视仪上的、聚焦、升降和风力偏差调节功能确保射手可在1000码(923米)距离上瞄准射击,而实际上夜间狙击作战一般只在400码距离上进行。

其实,在越南战场上并非只有美国采用了夜视成像技术并将之用于狙击作战。北越越南人民军狙击手在战斗中也使用了以“莫辛·纳甘”1891-30和数量极少的SVD 狙击步枪,此外还包括一定数量由前苏联提供的二战时期M-1狙击步枪。詹姆斯.吉布尔就曾在射杀一名北越狙击手后发现他使用的M-1狙击步枪上安装了一种红外夜视装备。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狙击作战

从战场地理位置来看,美国陆军狙击手要比海军陆战队要幸运的多。因为多数陆军作战行动位于越南南方,这里地势平缓、湿地和农田较多,便于狙击手远距离观察和射击。而海军陆战队活动的北越地区则林木茂密,不利于狙击手的发挥。此外,在XM-21狙击步枪装备之前,海军陆战队只能使用半自动狙击步枪。

除了战场地形不利和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外,美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方面一样在越战爆发之初缺少经过系统训练的狙击手。为海军陆战队建立有效的狙击手训练体制的任务,就落在参加过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美海军陆战队第3师罗伯特·E·拉塞尔(Robert.E.Russel)上校身上。

1965年夏,由拉塞尔上校指挥并由5名经其挑选经验丰富的狙击手承担教学任务的侦察—狙击学校在越南富沛(Phu bai)成立。在训练过程中,105毫米榴弹炮炮弹箱、废罐头盒和汽油筒都被拿来当作射击目标,使用的狙击步枪则是安装了8ד尤纳托”和“莱曼”光学瞄准镜的.30口径“温彻斯特”M70狙击步枪,同时还包括一些“斯普林菲尔德”M1903和“加兰德”M1-C。除了拉塞尔上校以外,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赫尔曼·尼科尔森(Herman Nickerson)少将也是为海军陆战队狙击手训练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士,他指派了曾为第3师工作过的吉姆·兰德(Jim Land)上校组建新的狙击训练学校。吉姆·兰德则干脆把狙击训练学校设在了距离当时前线不远的曲来(Chu Lai),使狙击手们随时有在实战中训练的机会。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训练体制的重建很快就起到了明显效果。以第55号高地为例,起初来自北越阵地每天高达30次的狙击,随着美军狙击作战力度的增强锐减到不久后的每周1到2次。

海军陆战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获得最适合他们使用的狙击步枪和光学瞄准镜用于取代M70。根据海军陆战队提出的标准,新的狙击步枪必须能够发射北约标准制式7.62毫米枪弹;光学瞄准镜有效距离应至少为1000码(923米);步枪和光学瞄准镜的安装和拆卸必须方便简易,适合在高湿度环境下使用。于是在1965年,为了寻找M70狙击步枪的合适替代品,美军对包括“雷明顿”600、“雷明顿”700 ADL、“雷明顿”700 BDL、“雷明顿”700-40X等步枪在内的大量样枪以及7种光学瞄准镜产品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雷明顿”700-40X步枪和Redfield 3-9x Accu-Range可调倍率光学瞄准镜组合的表现最能满足军方要求。1966年,“雷明顿”700被正式命名为M40狙击步枪。同年7月,首批700支M40狙击步枪被正式投放到越南战场,此后美军方又陆续订购了近300支。

除了狙击步枪外,美国海军陆战队对枪用弹药也很关心。越南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有多种高等级弹药可供选择,包括盐湖城兵工厂和弗兰克福(Frankford)兵工厂生产的M72和M118竞赛级枪弹,以及分别重达168克和180克的Sierra“竞赛王”(Match-King)枪弹。后者被证明特别适合远距离射击时使用。

受到越南战场高湿度和炎热天气的影响,M40在参战之初的表现并不好,具体表现为故障率高。美海军陆战师的装备报告指出,从北方胡志明小道到靠近岘港的55号丘陵,这一地区陆战队装备的M40狙击步枪中,可以使用的数量很少。如1969年6月,海军陆战队第1师侦察狙击分队配发的82支M40狙击步枪中,仅有45支可以正常使用,其他22支均因性能不可靠等问题被搁置一旁。越战后,美军对M40进行了改良:采用了不锈钢枪管以提高耐蚀性,改用玻璃纤维枪身以及“温彻斯特”M70 的扳机护圈,采用固定10×的“尤纳托”狙击镜,这就是今天的 M40A1。

越战期间的狙击作战

尽管美军狙击手占据了素质和装备的优势,但北越狙击手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视。凭借二战期间剩余的安装了PU和PEM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1891-30、捷克生产的Vz57步枪以及少数“图卡列夫”M40半自动步枪,再加上一部分从美军手上缴获的M-14和M40狙击步枪,北越狙击手与美军展开了耐心的周旋。

与人们的印象不同,北越狙击手其实经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每个团配属3个由10人组成的狙击小分队,借助越南地区茂密的丛林对美军部队展开伏击。而美军除了以反狙击战术加以反制外,只能更多的依靠呼叫炮火和空中支援消灭前进防线上的越军狙击手。越战中,美军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炮火支援优势相当明显,但地面部队的作战却很难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夜间。起初,美军狙击手只是随同步兵进行战斗巡逻,但是茂密的丛林限制了狙击手的发挥,使得不少人因中越共埋伏和落入陷阱而丧生。整个越战期间,美军共投入了1000至1200名狙击手,让这些狙击手执行巡逻任务无疑是巨大的浪费。考虑到如何确定越军狙击手的位置是最主要的难题,美军很快采用了派遣有步兵掩护的狙击小组渗透进越军战线的方法,以消灭越军有生力量。这样一来,大量近距离作战就不可避免。美军狙击手不得不随身携带一些自动武器,如“柯尔特”.45口径自动手枪。这一战术的改变立即取得了成效,根据统计,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在越南战场上得到确认的成功狙杀记录达到了13000名。此外还出现了不少王牌狙击手,越战中美军最高狙击记录保持者是来自美陆军第9师的阿德伯克·F·沃尔德龙(Adelbert F. Waldron),此人取得了113次经确认的成功狙杀。还有获得了103人成功狙杀记录的查科·马维尼(Chuck Mawhiney),卡洛斯·哈斯库克(Carlos Hathcock)则取得了 83人的成功狙杀战绩,后者还保持了越战中最远距离的成功狙杀记录——2400码(2215米)!

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根据统计,美军普通步兵在二战时期每杀死一名敌军就要花费25000发子弹,朝鲜战争期间则为50000发,到了越战时更是遽增至200000发,但是越战中的狙击手每狙杀一名越军士兵平均只需1.3发子弹。在这场残酷的现代战争中,美军付出了阵亡58000人的巨大代价,但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对其武器装备发展以及战术思想沿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步兵战术以及狙击作战的影响更是相当深远。美军终于真正意识到步兵精确射击是必不可少的作战技能,对如何在攻防作战中合理部署和正确使用狙击手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越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于1977年把狙击手学校以及狙击手纳入正式编制,主要课程内容来自英国海军陆战队的狙击学校以及越战经验。美国陆军也在1987年成立了自己的狙击学校。陆军狙击手的课程一般为期5周,而海军陆战队的则为10周,后者的课程还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狙击手训练课程之一。

(编辑/一翔)

猜你喜欢
瞄准镜越战狙击步枪
《同情者》中战争难民的创伤记忆书写
俄罗斯推出首款重机枪用红点瞄准镜
红点瞄准镜PK全总瞄准镜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脉冲星迹XP38热成像瞄准镜
柬埔寨停止寻找越战美军残骸
德国KEPPELER技术公司KS V狙击步枪
丹麦SAI公司CSR—50非自动狙击步枪
杰作武器公司MPA 6.5BA狙击步枪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