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萍 冉孟华 张朝晖 陈 义
(河西学院体育系 张掖市甘州区体委,甘肃 张掖 734000)
甘肃省农村体育现状个案调查研究
杨吉萍 冉孟华 张朝晖 陈 义
(河西学院体育系 张掖市甘州区体委,甘肃 张掖 734000)
采用走访、面谈、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10镇8乡,244个行政村的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农村体育;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原张掖县)位于河西走廊腹地,全区辖一区10镇8乡5个街道办事处,244个行政村,总面积4240km2,总人口501665人,农业人口322396人。占总人口的64.3%,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发展和谐张掖的根本问题。作为群众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三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分析全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促进全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1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10镇8乡,244个行政村为总体研究对象。有的指标和内容随机抽取部分乡、村为抽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走访面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数理统计。
2.3研究内容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3.1甘肃省张掖市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思想观念落后且缺乏主动更新意识
农村体育发展首先应解决农村干部、群众对体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对体育有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一是把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混为一谈。二是将体育功能片面理解为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是年轻人的事,属个人行为,不需要组织。三是认识不到体育对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四是没有终身体育意识。
3.1.2经济条件差
经济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甘肃大部分乡镇企业发展不景气,出资兴办体育没有能力。全区农村乡镇经济现状决定了没有雄厚资金修建较大体育场馆设施。因此,没有锻炼条件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城镇化水平低影响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3.1.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对群众体育宣传力度不够
在我区农村,大多数乡镇缺少管理体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群众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处于无序状态。另外,由于我市、区体育部门受人数、经费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担负起领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3.1.4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我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是一种“准竞技体育”或“类竞技体育”,它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从场地到器材,并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也没有很好的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体育项目,并普遍存在“轻个体重群体”的倾向。
3.1.5居住分散限制了健身活动的开展
我区人口密度较大,但农村人群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这就给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带来很大困难,加上交通不便,使健身活动的交流变得更少。
3.2甘肃省张掖市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基于对甘肃省张掖市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3.2.1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对此,《宪法》和《体育法》都作了明确规定。为搞好体育工作,乡镇政府应把体育事业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经常研究体育工作,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等,使农村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巩固文体站(或全民健身指导站),配备文体专干,关心、支持、督促他们的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使体育活动和比赛形成制度、惯例,每年举行多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和比赛,以扩大体育的影响。为促使乡镇政府重视体育工作,区政府应确立乡镇体育发展目标,将体育工作纳入双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纳入乡镇主管干部政绩的考察范畴。争取各级领导重视、支持、关心、参与农村体育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3.2.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乡镇应建立健全体育工作(或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由乡镇领导担任负责人,设立健身指导站和文体站。县区文化、体育部门对其实行目标管理,配备热心体育、精于业务的专干。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和多个群众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妇联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为改变农村乡镇体育骨干少的现状,区体育局和乡镇文体站应利用农闲时间开设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体育骨干,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人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从而逐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3.2.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发特色体育项目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节日、农闲日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活动和比赛项目以农村传统项目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并有亲身体验的活动为主,如健身操、武术、舞龙舞狮、扭秧歌、太平鼓、拔河、跳绳、棋类、搬运农作物、插秧割麦、乡村游戏等等。
3.2.4推介先进典型,实现以点带面
从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和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滚动式发展。为及时发现推介典型,除组织参加国家开展的评比活动外,省、市、县各级都要持续开展体育先进乡镇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把优秀典型推向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同时也可介绍外省的一些典型事例,以典型带动一般、促进一般。
3.2.5强化学校体育,促进习惯养成
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力度,使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按照国家教委和体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保证经费投入,配备足够的能够胜任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专兼职体育教师,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除开设常规的田径、大球类课外,还要结合农村的特点开设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项目,如健身操、拔河、武术、跳绳、踢毽子、越野、定向运动、太平鼓、霸王鞭和乡村游戏等,以适应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进行锻炼。另一方面,提倡体育人才,场地器材等资源共享,实现村校联合,使农村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3.2.6保障体育经费投入,兴建体育设施
乡镇政府应将体育事业经费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到实处。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以镇乡机关所在地为基地,逐步建立农村体育活动中心,集中力量搞好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积极争取“农民体育工程”,力争达到室外场地1000、室内场地100的要求,保证农村体育需要。
3.2.7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业务指导
体育行政部门应经常深入乡镇检查指导工作;举办乡镇领导体育法规知识和体育健身知识培训班,增强体育法制意识和科学健身意识。定期对文体专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骨干队伍。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和活动,以活动促工作,为乡镇之间、乡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建起友谊比赛的桥梁。
3.2.8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办体育的潜力较大,为此,应充分挖掘潜力,广泛寻求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扩大经费来源。对投资办体育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投资。
3.2.9实施体质检测,推广科学方法
进一步办好体质检测站,实施国民体质检测,为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推广科学的健身方法,以健身操、篮球、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为主,大力发挥体育指导员、乡镇文体专干的指导作用,传播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方法和内容。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是一个系统的长久工程。张掖市在农村体育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通过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步深入,通过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通过张掖市各级政府和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张掖的体育工作会取得不断进步。
[1]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家杰,孙汉超.体育管理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4] 甘肃省张掖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甘州区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
InrestigateandResearchonaSingleExempleaboutthePresentSituationofRuralSportsinGansuProvince
Yang Jiping,Ran Menghua,Zhang Zhaohui,Chen Yi
(The Ganzhou Area Sports Committee of Zhangye,the Department of P.E.of Hexi University,Zhangye,734000,Gansu,China)
By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physical culture actuality of the countryside in Zhangye,we know the restrict factors of the under-developed area.On the groundwork,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physical culture in th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area.
the countryside;restrict factors;development strategy
2006-12-06
杨吉萍(1964-),女,甘肃高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