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伟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基于利益集团理论的农村体育资源短缺问题研究
董宏伟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发展农村体育,增加投资,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利益集团的竞争能力。
利益集团;农村体育;公共选择;投资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体育矛盾的焦点是体育资源短缺,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长期以来农村体育的投资太少,应该设法增加投入;二是农村体育投资体制不合理,投入缺乏制度保障。前者指出了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直接原因,而后者则指出了其制度根源。然而经验和事实都表明:每一次体育投资的增加和制度的变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体育资源紧缺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体育资源短缺呢?笔者试图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对此加以简要分析,望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利益集团是西方公共选择学派的一个理论分支。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又称压力集团,就是“那些具有某些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利益集团的成员可以是普通公民、非营利性组织、公共部门组织,也可以是寻利的厂商。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其规模、资源、权利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关于利益集团的存在主要有三种理论阐述。
第一种是以大卫·特鲁曼(David Truman)和罗伯特·道尔(Robert A Dahl)等人为代表的传统利益集团理论。认为集团(或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利益(特别是不能通过纯粹的个人行动获得的利益),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或企业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具有进一步增进这种共同利益的倾向,个人可以通过代表其利益的集团来实现或增进他的个人利益。而以奥尔森为代表的第二种利益集团理论则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奥尔森认为集团规模大小与个人行为和集团行动的效果密切相关,小集团的行动比大集团更有效。第三种是罗伯特·萨利兹伯里(Robert Salisbury)等人提出的政治企业家理论,他把利益集团的组织者视作政治企业家。在萨利兹伯里看来,政治企业家之所以愿意作为集团行动的组织者,是因为政治企业家不但可以从集体行动中获得物质利益,而且可以从集体行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名声和荣誉等非物质利益。
由于一个集团通常只代表整个社会中的一小部分成员的利益,所以,奥尔森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采取集体行动的目标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争取重新分配财富,而不是为了增加总的产出”。因此各利益集团都会在各自的实力基础上展开分利竞争,通过各种“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官员决策为本集团争取最大利益。
农村体育资源短缺是指农村体育资源不能满足其需求的失衡状态,包括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两个方面。总量性短缺是指体育资源的绝对数量过少而导致的短缺;结构性短缺则是因为资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短缺。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一方面是把政治和经济问题糟糕的后果分散给最软弱无力的集团,另一方面安抚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调动公众呼声的集团。这并非说政府一定要这样做,而是执政政府一般都力图确保现有秩序的最平稳延续的可能,因此,他们除了安抚那些最强有力、最能有效调动资源的人以外,几乎别无选择。所以在我国体育资源总量短缺的情况下,各种强势集团总可以占有绝大多数体育资源,弱势集团则处于最不利的境地。
2.1城乡利益集团竞争:农村体育资源总量性短缺的根本原因
按城乡结构划分,体育可以分为农村体育和城镇体育。《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体群字[2002 ]53 号) 第十二条规定:“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应当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也就是说农村体育投资是“以县为主”,目前,大多数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困难局面比较普遍,发展农村体育的资金难以保证,而城镇体育的发展基金则由省市财政提供,财政状况较好,资金也就比较充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与公众有关的集体选择中,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的过程,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公共选择的结果如同企业行为的结果一样,是各个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这也就是说,城乡体育投资主体的确定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以势力为基础在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互相博弈的结果,强者资金充裕,弱者短缺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倾向,很多政策甚至只反映城市人的利益”。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中,城乡居民对体育政策安排的约束权数相差十分悬殊,市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强度都远胜于农民,他们凭着政治压力上的优势而获得更多的体育资源和利益。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是无力阻止那些对他们不利的政策出台,无法改变体育资源分配上的城市倾斜政策,这就是失衡的二元社会结构,不仅难以打破,反而更加倾斜。城乡关系的变化不利于农村体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城镇体育日益繁荣而农村体育日渐衰退的两极化格局。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馆85万多个,其中占国土面积16.50%和人口29.92%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91.82%;而占国土面积83.50%并拥有近70%人口的广大农村却只占有8.18%的体育场馆资源。占我国近70%的农村人口尽管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却在体育资源上占有少量,成为弱势群体。为什么身为多数的广大农民利益集团反而在公共决策中竞争不过身为少数的城镇居民利益集团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法律依据。然而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以政治参与的形式来表达利益需求是很有限。从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和最主要的参政、议政机构政协的代表、委员构成情况来看,农民的比例是很小的。正如发展经济学家李普顿(Michael Lipton)所言:“农村拥有大多数贫困和拥有大多数潜在的低成本资源,而城市拥有大多数发言权、有力的组织和权力。所以在与农村的对抗斗争中,城市阶级可以赢得大多数回合。”由此可见,农村的弱势群体地位是其体育资源长期总量性短缺(相对于城市)的根本原因。
2.2体育内部利益集团的竞争:农村体育结构性短缺的根本原因
体育广义上可以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财政年度体育投资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可能所得投资数量直接取决于农村体育在体育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而各级体育投资比例的最终确定却是各体育利益集团以势力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分利竞争中,“各利益集团的实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取决于一定时期内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各自的势力”。
2005年我国竞技体育投资为4.8个亿,群众体育投资为2.7个亿,竞技体育利益集团是我国体育中的强势群体,而农村体育则是弱势群体。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体育投资偏向于竞技体育呢?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急于实现体育强国而推行《奥运争光计划》,在资源有限条件下为了尽快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优先投资发展竞技体育就成为必然选择。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举办,竞技体育有了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是“上宾”,而农村体育则是“陪客”,二者的势力不可同日而语。其次,作为竞技体育利益集团代言人的主要决策者和重要影响人物一般都接受过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成就自己金牌梦想的竞技体育怀有深厚的感情,与竞技体育集团的成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涉及重大体育决策时自然会投桃报李,为竞技体育奔走呼号、摇旗呐喊;农民体育属于群众体育,利益分散,搭便车的可能性很大,受益主体又是人口众多、话语权有限的农民,所以除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外几乎再也没有组织和利益集团愿意为农村体育代言。再次,竞技体校、各项目俱乐部、协会等大多兴办在城市,与作为强势群体的城市体育密切结合在一起,这种“强强联合”的政策影响力自然是农村体育望尘莫及的。此外,竞技体育投资主要来自中央政府、省(直辖市)政府和市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强;而农村体育投资主要来自县、乡(镇)、村,他们自身的财政支付能力十分有限。最后,利益集团的影响力不同。竞技体育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一般都是社会中的高级精英,而且成员数量多、影响力大,他们掌握着体育的话语霸权,甚至直接参与体育决策,而农村体育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势单力薄,在决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很有限。
农村体育利益集团在国家体育分利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直接导致了农村体育资源的短缺,从而成为农村体育资源结构性短缺的根本原因。
在城乡体育竞争中,农村体育处于弱势;在体育利益集团竞争中,农村体育又属于作为弱势群体的群众体育的主体。农村体育因此成了体育内部资源短缺最严重的部分。不改变农村体育这种弱势状况,任何看似合理的体育投入体制和制度安排都只会成为强势利益集团得利收益的工具。为此,政府应把体育投资的重点转移到农村体育上来。对于资源紧缺的农村体育在政策和投资上都要予以倾斜。为了打破现有的利益集团竞争态势,国家可以把发展农村体育的相关内容写入《体育法》,把农村体育投资应得份额纳入法制轨道,依靠法制手段规范体育投入行为,扶持农村体育。
此外,国家要允许农村体育在合法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竞争性利益集团,增强它们的话语权,鼓励他们在合法范围内与其他利益集团展开竞争,形成公平竞争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利益集团的平衡和相互制约保障农村体育的各种利益。
[1]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奥尔森.国家的兴衰探源[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3.
[3] 阎威,夏振坤.利益集团视角下的三农问题[J].当代财经,2003,(5):85-89.
[4]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贾勇宏.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5,(5):23-28.
[6] 王健,胡庆山.以人为本--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5(12):1602-1603.
[7] 葛新军等.转型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4):56-58.
ThinkingontheShortageofCountrysidePhysicalResources——FromtheViewpointofGroupofBenefits
Dong Hongwe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
With the help of some conferences materials,and logical analysis,from the viewpoint of group of benefits,the author analyzed the basic reasons for the shortage of physical culture resources in China’s countryside in this paper.It pointed o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culture in the countryside,peasants’ initiative must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by legal means,thus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group of benefits;physical culture in the countryside;public choice;investment
2006-10-30
董宏伟(1967-),男,黑龙江呼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体育理论与实践。